在离身体还有寸许距离时,手脚被一层无形的墙壁给挡住,几人顿时感觉到疼痛酸麻。
试想下,挥拳打在石头上有啥感觉,之后的叫喊疼哭声,就是最好的例证。这训练是搞不下去了,何璋玲索性就集合大家开了个思想动员大会。
等几个倒地的家伙,恢复过来后,何璋玲就吹响了集合的号声。就在这训练场上,几百人围成一个大圆圈,何璋玲站在中间,环顾四周逐渐安静下来护卫队员,开始了生平第一次演讲:
“我是谁,相信都不用介绍了,我也不问你们以前是做什么的,来这里的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原因,誰都不想,背井离乡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居住,可现实就是那样,这帝国,说亡就亡了,你们别不信,”。
见有人撇嘴,有人毫不在意地听着,何璋玲并没有恼怒,接着刚才的话道:
“或许有人会不信,那没有关系。在坐的,有认识现在知事行署的当官的吗?”
坐在他后面的一位汉子瓮声瓮气地道:“我认识”。
何璋玲转过身子一看,顿时就乐了。那汉子就是被一巴掌拍到地的那位。
何璋玲双手抱拳问道:
“敢问好汉,今岁贵庚,原职何处,现在知事行署当官者与你是何关系?“。
那汉子有些难为情地摸摸后脑勺,或许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讲话,声音有点结巴。
刚要站起来就被何璋玲挥手示意坐下去了。之后声音也变大了些。只听见他回答道:
“我叫郑军,之前在府衙做一个捕快小头目,哦,是警察,今年二十六,现在知事行署做警务科的一名科长,是我以前抓进去的会党………”
众人听着,没有一丝声音。
过了很久,或许是一刻钟,也许是一个时辰。等郑军讲完自己的人生经历,或多或少地给众人带来了很大的心里震撼。
接下来又有不少人说了自己的遭遇,基本上同郑军类同,区别在于郑军见机得快溜掉了,大多数人是被追杀逃出来的。
何璋玲见众人心情似乎平静下来后,就问前面的一位汉子道:
“杨帆大哥,你现在服气吗?若是给你一百条人枪,你会怎么做?”。
杨帆有些激动的道:“怎么做,哈哈,我带人弄死他个狗日的”。
杨帆这么激动,源自自身的逃亡经历。他本是鹅塘冲北面30里,杨家巷乡的一名颇有资财地主的小儿子,大哥以秀才身份,在光绪三十年进入府衙做书吏,由此认识蔡主薄。
光绪三十二年因为年底账目提醒知府大人,从而被蔡主薄记恨上了。宣统三年,又因察觉蔡主薄与知府大人小妾有染,被主薄一番操作下来,定了通匪大罪,押入大牢等候问斩。
武昌起义以及长沙起义消息传来,零陵府城渐渐显得诡异同盟会及其会党成员频繁进出府衙。
宣*三年11月,大清龙旗在城门楼上飘然而落,代之以“汉”字白旗。减掉辫子,换掉牌匾,挂上零陵知事行署牌子。
而蔡主薄摇生一变,成了零陵知事行署第五号人物。
上下其手以利诱之,罗织罪名,终将杨帆家置于死地,可怜杨家上下六十三口,除杨帆略有武艺,在书童家仆拼死护卫下,逃脱一命外,其余人等都以满清余孽而处决。
训练场上的众人都理解杨帆说这话的心情,换谁都不会咽下这口气的。
何璋玲接着刚才杨帆说的话道:
“是啊,都想报仇又相互倾轧,都有枪在手,誰愿意听你的。小到我们这些小镇小村,那些各府与各府,各省与各省的都督。
谁会听谁的?都是有枪有队伍的老大,那就打呗,那么问题来了,钱粮从哪里来?
明清交替之时的动乱说明,在分出胜负誰是老大之前,这世道至少要乱个十多二十年………
第二天的训练要好多了,或许昨天的思想工作做的到位了,誰都想有个安稳的家不是。
几百个大老爷们,在以前做过捕快的王扈宁等人的吆喝声中,七八个小方块,按照他们当时的受训方式来受训。
何璋玲看了两天,不禁摇摇头。他们的热情高涨,训练却又毫无章法。
上辈子就连真家伙,也只在羊城的射击俱乐部里玩过两次的何璋玲。在这方面也都一窍不通,对部队的印象,还停留在如今还没有模糊的记忆中的那些影视剧中。
尽管如此,费了好大劲,抓破了几层头皮。何璋玲最后经过四五天的琢磨,还是将整训计划做出来。
其一为编制。在这个没有自动火力的年代,加强基层班排的人数,也就顺理成章了。
考虑到现实问题,计划12人为一班,班长一名,班副一人;四班为一排,副排两人;四排为一连,连副两人。
其二为整训问题。先练队列加强纪律性,是无论如何也得做的。在这之前还得先练“将”,而后才能再说其他。
首先成立教导排,何璋玲这个门外汉亲自任排长。
拟订郑军,三杨帆,何国清,王世军(何楚松大女婿,与邮亭镇交界的祁阳县人,49岁,是一名镖师),朱以海(何楚松最小的女婿,邮亭镇之北接履桥镇人,35岁,家里开客栈),王扈宁(零陵县城捕快,25岁,于郑军同来)等二十多人暂代排长副排长一职。
第二天清晨,何璋玲来到何家堡外面的训练营地,第一时间将几百号人,按照编制上的排级人数编组,费了老鼻子劲才完成。
之后没有让他们做别的,一是记住前后左右的人,二是要求他们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为了防止他们说话乱走动,何璋玲还将几十个颇有凶相的人,单独组成了一个单位,名曰:监督队。
而被何璋玲挑选出来的几十号人,则在训练营中央位置开始了整训:队列、军姿、纪律……
宣统三年十二月十二日,何家堡竣工,何家村乡民,护卫队及其家属统一入住何家堡。
鄂省突然响起的枪炮声,为帝国这座摇摇欲坠的大厦,敲响了覆灭的哀钟。
帝国最大集团,北洋六镇实际掌权者袁项城,临危受命。一方面与同盟会进行地下协商,一方面打一下武汉以示威者,一面又不停的向满清王朝催要粮饷。
帝国中央、袁项城、南方会党以及各地督抚电报不断,利益交换不停地上演着。
在有多个省份宣告独*时,宣*四年,公元1912年2月12日,帝国内阁总理大臣袁,诱使太后以皇帝名义签署“退位诏书”,历经二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宣告覆灭。
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由此迎来了以民主共和,为追求的“民国时代”。也是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混乱时代!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