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孙吴演义> 第41章 治官吏交州除异 失街亭蜀军失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章 治官吏交州除异 失街亭蜀军失利(2 / 2)

诸葛亮领兵伐魏,已出汉中,屯驻石马城。

魏主曹叡闻得蜀兵进攻,即欲亲出御敌。散骑常侍孙资,谓南郑斜谷,险阻异常,不宜劳师进取,但命大将据守要害,自足震慑寇敌,静镇疆场,曹叡乃罢议。

令骠骑大将军司马懿为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屯兵宛城,堵御东西,使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专拒蜀兵。

新城太守孟达,本来由蜀投魏,与魏侍中桓阶,将军夏侯尚友善,夏侯尚、桓阶相继病殁,孟达心不自安。

事为诸葛亮所闻,嘱中都护李严招孟达,孟达复书如命。偏魏兴太守申仪,与孟达有隙,时常侦伺,一闻孟达阴通蜀使,即报知曹叡,曹叡令司马懿相机进讨。司马懿接令后,佯为慰解,暗中却调动兵马,潜赴新城。

孟达得司马懿书,迟疑未决,因遣人访问诸葛亮。诸葛亮令孟达赶紧加防,毋堕司马懿计。

孟达尚复书与诸葛亮道:“宛城距洛阳八百里,至新城且一千二百里,若司马懿前来,亦当表闻魏主,往返须一月间事,达城池已固,自足拒司马懿,幸请放怀。”

这书递至石马城,诸葛亮阅毕惊叹道:“孟达必为司马懿所擒了!”

果然不到半月,便由孟达飞书乞援,内称孟达举事八日,司马懿兵即到城下,神速异常,请即发兵相救。

诸葛亮又叹为无及,不得已派遣偏师,往援新城。

兵方就道,孟达败死的消息,便即传到,诸葛亮只得将偏师调回,合力北向。

行至南郑,镇北将军魏延出迎,诸葛亮即使魏延为丞相司马,统领前军。

魏延献议道:“魏令夏侯惇都督长安,楙系掯子,曾娶曹操女为妻,年少志骄,毫无谋略,延愿得精兵五千,取道褒中,沿秦岭东进,绕出子午谷,不过旬日,可到长安。楙闻延掩至,必不敢持久,弃城东走,丞相可从斜谷,进与延会合,并力一举,咸阳以西,便可平定了。”

诸葛亮摇首道:“此计甚危,不如安从坦道,方保万全。”

魏延又说道:“丞相从大道进兵,彼必沿路防守,旷日持久,何时得取中原?”

诸葛亮慨叹道:“天若祚汉,何患不胜?”遂不从魏延计,魏延怏怏退出。

诸葛亮佯言由斜谷取郿,却使赵云为镇东将军,邓芝为扬武将军,据住箕谷,作为疑兵。亲率诸军,进攻祁山,戎阵整齐,赏罚肃而令明,队伍整齐,号令严肃。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闻风请降,关中响震。

惟天水太守马遵,正与参军姜维,功曹梁绪等,案行属县,闻得蜀兵已至祁山,郡县响应,料知无路可归,拟往投上邽,姜维劝马遵仍归郡治,马遵疑姜维有异志,夤夜自去。

姜维还至天水郡中,吏民已相率降蜀,闭门拒姜维,害得姜维进退维谷,没奈何奔投蜀营。

姜维本天水郡冀县人,字伯约,少读兵书,熟谙韬略。诸葛亮引与共语,皆中机要,当然心喜,遂举姜维为仓曹掾,加号奉义将军。

魏大将军曹真,方督兵守郿,哪知蜀兵却西出祁山,连下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急切无分身法,只好飞报魏主,请派将扼守关西。

魏主雊遂起兵五万,使右将军张郃为前驱,自为后应,同至长安,并调司马懿由东会师,共击蜀兵。

蜀将马超,时已早殁,不略马超。只有马超从弟马岱,从军出征,马岱勇略不及马超,虽为蜀将,未堪大任,故诸葛亮得三郡,不复令再镇凉州。

会诸葛亮闻张郃、司马懿合兵来攻,遂召诸将与语道:“魏兵两路前来,必攻街亭,街亭为汉中咽喉,非得大将把守,不能无虞。”

参军马谡,正随诸葛亮北伐,便向前请命道:“谡愿往守街亭。”

魏延、吴懿,亦愿前往,诸葛亮因马谡素有智略,不致误事,遂使马谡统兵二万人,出屯街亭。临行时再三叮嘱,叫他坚守城寨,毋得疏忽。且使王平为偏将军,与马谡同往。又遣魏延等往驻阳平关,遥应马谡。

马谡与王平行至街亭,见街亭前面有山,便欲引兵登冈,据山立寨。王平独谓宜据城守栅,阻住敌锋,不宜屯兵山上,马谡傲然不从。

王平复说道:“倘敌兵前来围山,计将若何?”

马谡笑答道:“居高临下,势若建瓴,敌若来围,我即麾兵四下,还怕不能杀退么?”

王平又说道:“倘敌兵断我水道,又将若何?”

马谡大笑道:“我既能杀退敌兵,还怕他断甚么水道?”

王平还要苦谏,马谡瞋目道:“丞相行事,尚且每事问我,汝怎得挠我兵谋?”

王平知不可阻,乃请分军相应,作为犄角。马谡恨王平违令,只拨兵千人给王平,王平引兵据城听令。

马谡上山,平遣人走报祁山大营。哪知司马懿、张郃两军,夤夜杀到,马谡尚据住山顶,扬旗招飐,自鸣得意。

待至翌晨,魏兵已环集山麓,把山围住,马谡麾兵杀下,魏兵全然不动,惟用强弩仰射,蜀兵多被射倒,只好退回。

马谡尚欲与敌拚命,驱兵再下,一连冲杀数次,毫无效力。张郃更堵住水道,不放蜀兵汲水,蜀兵无从饮食,当然自乱。

嚷至夜半,竟纷纷下山,投降魏营,马谡禁遏不住,尚望王平救应。王平手下只有千人,哪里杀得过十多万魏兵?他也曾努力相救,半途被魏兵截回,没奈何坚壁自持,保全危寨。

马谡待援不至,无法把守,只得率兵窜出山谷,向西逃走。魏兵截杀一阵,二万人所存无几,还亏魏延从阳平关杀来,方得将马谡救出。魏延见魏兵气势甚盛,不敢恋战,忙与马谡退保阳平关。

王平自知难守,在城中佯鸣鼓角,作进兵状,暗中却收集溃卒,徐徐退去。魏将张郃,疑他诱敌,不敢进逼,王平得全师引归。

司马懿不去追马谡,却统兵径趋祁山,来攻诸葛亮大营。诸葛亮接王平军报,已知马谡误事,急忙退回西城,且檄令天水诸郡守吏,齐回汉中,并饬赵云、邓芝,收军还阳平关。

忽报司马懿统兵十余万,蜂拥前来,城中留兵不多,欲趋往阳平关,已是不及。将士等并皆失色,诸葛亮独谈笑自若,但说无妨。如此镇定,方可将兵。

待司懿兵将到,传令城上偃旗,城中息鼓,大开四门,每门令军役洒扫,不准妄动,自引小僮两人,携琴登城,在城楼上焚香操琴。

司马懿当先跃马,来攻西城,遥见诸葛亮如此布置,不禁大疑,端详了好多时,一些儿没有破绽,乃麾令退兵。

部将问为何因,司马懿与语道:“我闻亮不入子午谷,煞是谨慎。今大开城门,岂肯这般疏略?明明是诱我入城,为掩杀计。我宜速退,休为所算。”

诸葛亮见司马懿退兵,不由的鼓掌大笑。参佐问诸葛亮道:“司马懿号称能军,为何忽来忽去?”

诸葛亮笑道:“司马懿知我谨慎,不肯弄险,他见我如此模样,必疑有伏,所以退去。我料他不走大路,必沿北山遁去,今还要送他一程,截留一些辎重,也不负他一番奔走哩。”

说着即派部将吴懿等,速赴北山,只准在山谷中呐喊,不准厮杀,如敌有辎重,即可夺取,运回阳平关便了。

吴懿等奉命即行,诸葛亮率参佐等出了西城,赶归阳平关。那司马懿果为诸葛亮所料,绕走北山,蓦闻后面喊声大震,总道是蜀兵追来,慌忙抛弃辎重,没命跑去。

吴懿等谨依将令,不敢追袭,但将辎重运回阳平关。此时,诸葛亮已退入阳平关内,由魏延、马谡等接着。

再说马谡退回,跪伏请罪,诸葛亮作色道:“汝违我节度,几至倾覆全师。若非明正军法,何以服众?”

马谡泣答道:“丞相视谡如子,谡亦视丞相如父,今自知偾事,罪该万死。但愿丞相思殛鲧兴禹故事,谡虽死,亦感深恩。”

诸葛亮不禁挥泪道:“汝若早听王平计议,何致此败?今事已至此,不能挠法,汝家小自当抚恤,汝子与我子相等,不必挂怀。”说至此,即令左右将马谡推出。斩首徇众,仍令缝合尸骸,具棺埋葬。且亲自临祭,月给马谡家钱米,抚养遗孤。

正所谓:错任马谡失街亭,言过其实应先主。

孔明挥泪斩马谡,就此立震军中威。

评:曹丕死,曹叡接位,使魏局势又一次动荡,孙权认为伐魏机,然魏有能臣司马懿,以致伐魏失败。马谡失街亭,打开了蜀汉大门,为后魏灭蜀汉创造了条件。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