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魏主曹叡即位以后,仍守乃父遗志,专任异姓,不重同宗。任城王曹彰,在曹丕黄初二年,也已暴亡。
独甄城王曹植尚存,徙封雍邱,再徙浚仪,很不满意。会因入朝许宫,得见金缕玉带枕,为甄夫人故物,更不免触动旧怀,格外悲悼。还经洛水,作《感甄赋》,可歌可泣。
何劳阿叔这般多情?魏主叡嗣位时,虽已追谥生母甄夫人为文昭皇后,但于甄夫人冤死情形,尚未详悉。相传甄夫人死不成殓,甚至披发覆面,用糠塞口。但此事为中都由郭后暗地安排,一手掩住,不令曹叡得知。
曹叡虽郭后抚养成人,但尚有李贵人暗受曹丕嘱,从中监护,所以曹叡得无恙,安然嗣位。哪知天下事若要不知,除非莫为,郭后害死甄夫人种种情弊,却被曹植一一侦悉。
魏太和四年,太皇太后卞氏病殁,曹植还都奔丧,乘间白曹叡,述及甄夫人惨死情状,曹叡尚疑信参半,密询庶母李贵人,才知曹植所言非诬,不胜悲愤。
曹叡命甄夫人兄子甄象,以中郎将兼代太尉,持节赴邺,改葬甄夫人,号朝阳陵,且改封曹植为陈王。曹植虽得增封,仍然不获大用,就国以后,得病即亡,谥曰思王。
曹叡复搜曹植遗著,得赋颂诗铭,杂论百余篇,内有一篇《感甄赋》,迹近嫌疑,改名《洛神》,这且毋庸细表。
惟曹叡尝立毛氏为皇后,出入同辇,伉俪甚谐。嗣复得河西太族郭氏女,美丽无双,拜为夫人,宠逾毛后。
郭氏生女名淑,数月而夭,曹叡哀痛异常,适甄后从孙甄黄,亦致幼殇,因特替他阴配,取棺合葬,为女子谥立庙,并追封甄黄为列侯,且令举朝素服。司空陈群,少府杨阜,联名谏阻,曹叡均不见听。溺爱至此,古今罕闻。
曹叡曾为避灾计,曹叡与郭夫人出幸摩陂,特筑景福承光殿,作为行宫。忽闻摩陂井中,出现青龙,便挈郭夫人往观,井中果隐见鳞甲,蛇耶?龙耶?遂号摩陂为龙陂,改太和七年,为青龙元年。
寻且想入非非,命郭夫人从弟郭德,过继甄黄,承袭亡女淑封爵,淑为平原懿公主,郭德即袭封平原侯。郭德为郭夫人从弟,即为曹叡女淑从舅,从舅可为甥女继子,真是荒谬。
曹叡并常至郭太后前,诘问甄后死状,郭太后忿然道:“先帝自赐彼死,与我何干?况汝为人子,何必追仇死父,为前母逼死后母呢?”
曹叡更加气愤,凡郭太后饮食服用,故意裁减,气得郭太后有口难言,郁郁致死。
曹叡令内侍棺殓,使如甄后故事,惟表面上治丧如仪。郭太后生平,颇知守俭,不好音乐,又能抑损母族,力戒骄奢,只因谗妒甄氏,终至结局不良,天道好还,莫谓善恶无报呢!暮鼓晨钟。
会因山阳公病逝,魏主叡总算尽礼,素服举哀,仍许用天子礼丧葬,墓号禅陵,追谥为孝献皇帝。
东汉自光武帝起,至献帝止,共历八世,凡十二主,得国二百九十六年。献帝在位三十一载,被篡后,又阅十四年,寿终五十有四。孙康,嗣为山阳公,再传二世,至晋怀帝永嘉年间,五胡乱华,山阳公秋被杀,祚绝国亡。
献帝方葬,忽有军报传入许昌,乃是蜀相诸葛亮,与吴主孙权,东西来攻,两国各兴兵十万,浩荡前来。
魏主曹叡亟使将军秦朗,督兵二万,往长安会合司马懿,一同拒蜀。自率将士东行,抵敌吴师。
孙权自与蜀复盟,又一联手攻魏,以陆逊引兵向庐江,而魏征东将军满宠整军趋杨宜口(霍兵境),陆逊闻魏大兵东下,即乘夜退去。
次年,孙权亲率军围攻曹军新建的合肥新城,使太子孙登留守,参与制定科令,孙登甚得止奸之要。
吴军以其远水,积二十日不敢下船。魏将满宠潜遣步骑六千,伏合肥城隐处以待之。孙权上岸耀兵,满宠伏军卒起击之,斩首数百,或有赴水死者,吴兵失利而还。
山越乘孙吴军北讨之时,又掀反叛,首先六安民反,孙权令卫将军全琮率领步骑五万征六安,六安民见大军到平,皆溃散。
孙吴连连用兵,其民众矛盾激化,孙权为缓和矛盾,颁布了第二次有关减免征役赋调之诏令。嘉禾三年正月,颁诏曰:“兵久不辍,民困于役,岁或不登,其宽诸人捕,勿复督课。”
然减征役赋,并没更好地缓和民反。嘉禾三年秋,诸葛恪屡次请战剿灭丹杨境山越道:“丹杨山险,民多果劲,虽以前发兵相讨,只是平定外县民反。其山中深处之山越,并没擒尽。”并道三年讨伐,可得甲士四万。
然诸葛恪之举,却遭到朝臣的反对,就连他的父亲诸葛瑾也不予支持,皆认为:丹杨地热险阻,山谷万重。山民并无反叛迹象。而其山民人善战,好武,战之则蜂至,败至鸟窜。自前世以来,不能羁也。今不能无故兴兵,事终不逮。
诸葛恪力排众议,力言必能取胜。诸葛恪的想法得到了孙权的支持。孙权就以诸葛恪为抚越将军,丹杨太守,讨山越。
诸葛恪为诸葛瑾长子,少时就有才名,弱冠孙权拜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侍太子孙登讲论道艺,并为兵友。孙权称帝后,诸葛恪从中庶子转为左辅都尉。因诸葛恪名有才捷,孙权欲试之,即令守节度,授以实职。
诸葛恪被任讨伐山越,来到丹杨,他并没采用屠杀之策,而是以诱导和怀柔之法,使之山民归顺。
他首先知晓丹杨相邻之吴郡、会稽、新都、鄱阳四域属城长吏,各保其疆界,不被山越侵入,然后使人令山民集中,对其宣化山民,悉令屯居。对其不从化之山民,罗兵幽阻,但不与交锋。
候其谷稼将熟,总纵兵将山越民的庄稼收割光尽,旧谷既尽,新田不收,平民屯居,略无所人。于是山民饥穷,渐出降首。
诸葛恪对降山民去恶从化,皆当抚慰。下令徙出外县者,不得另眼看待,违者严惩不待。
有位臼阳(当涂小丹阳)长胡伉,得降民周遗,周遗旧恶民,困迫暂出,内图叛逆,胡伉缚送诸葛恪府。诸葛恪不但没杀周遗,而且却以胡伉违教,遂斩以徇,以状表上。
诸葛恪这一手很见成效,山越民闻胡伉坐执人被戮,知官惟欲山民出之而已,于是山越兵四万老幼相携而出。后又迫使将近十万人山越人先后出山投降。诸葛恪三年既定任务,一年就得完成。诸葛恪自领万人,其余分给诸将。
孙权为表彰诸葛恪,特派尚书仆射薛综劳军,薛综劳军后上书曰:“山越恃阻,不宾历世,缓则首缓则首鼠,急则狼顾。皇帝赫然,命将西征,神策内授,武师外震。兵不染锷,甲不沾汗。元恶既枭,种党归义,荡涤山薮,献戎十万。野无遗寇,邑亡残奸。既扫凶慝,又充军用。藜条稂莠,化为善草。魑魅魍魉,更成虎士。虽实国家威灵之所加,也信元帅临履之致也。……故遣中台近宫,迎致犒赐,以旌茂功,以慰劬劳。”
诸葛恪平山越事毕,北屯庐江。
又在嘉禾三年冬,庐陵等地爆发了以李恒、罗厉等为首的叛乱。次年庐陵李恒、路合、会稽东冶随春、南海罗厉一时并起。孙权派吕岱率领刘纂、唐咨、中郎将吾粲等分部讨击。随春很快投降,吕岱给予优待。而中郎将吾粲和将军唐咨分别擒获李桓和罗厉,皆斩首传诣京都。
孙权大嘉吕岱功劳,下诏曰“(罗)厉负险作乱,自致枭首。(李)桓凶狡反覆,已降复叛。前后讨伐,历年不禽,非君规略,谁能枭之?忠武之节,于是益箸。元恶既除,大小震慑,其余细类,扫地族矣。自今已去,国家永无南顾之虞,三郡晏然,无怵惕之惊。又得恶民以供赋役,重用叹息。赏不逾月,国之常典,制度所宜,君其裁之。”
庐陵、会稽、南海一线的叛乱皆平。
这正是:山越历来难平定,伐抚并举不能尽。怀柔之策能奏效,去恶从化宜长行。
评:称帝后的孙权,为巩固统治,对山越实行去恶从化,对周边海岛进行宣化归属,以扩充自己的版图。这使得中国与周边的海岛得到联系,为使归属打下了基础。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