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女词人效仿千百年前的那对男女,在花灯之夜与心爱的人相约。只是换了一下植物,杨树换成了柳树。千年之后,爱情同样是猜中了过程,猜中了过程,却猜不着结局。就如电影《大话西游》中至尊宝与紫霞仙子的爱情一样,让人感伤。不是说好一只牵手到白头么?结果是“不见去年人”,他已经消失在了茫茫人海里,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
因错失酿成的悲剧也不是中国独有,在希腊神话中也有这样的传说。巴比伦少女桑斯比爱上了邻家男孩的皮瑞摩斯,然而两家有着深仇大恨,两个人也不能相见,只能隔着墙壁说说话。这些感动了“至美”女神阿芙罗狄蒂,所以决定帮助他们。一天,这对恋人就发现两家墙壁上出现了一道裂缝,通过它,两个人可以看到彼此,还可以说话亲吻。于是又了机会相约亲昵。他们的第一次约定好在城外的一株白色的桑树下。等到夜晚来临坏死后,桑斯比偷偷溜出家门,先行到了桑树下等待,可是恰巧有一只母狮子在那里。狮子见到少女立马张开大嘴,吓得桑斯比面纱落地,她连忙逃走,母狮并没有追赶她,只是用爪子撕破了纱巾。等到少年皮瑞摩斯来到,狮子也已经离开,当他看见了被玷污的面纱,他想一定是他的恋人出了什么意外。绝望之中,他吻别面纱,抽出自己的宝剑,刺入胸膛,鲜血都把白色的桑树染成深紫色。这时候桑斯比盼望约会重返桑树下时候发现了恋人在鲜血中挣扎,也只能倒在皮瑞摩斯的剑上,陪他一起死去。
人生的路上,我们总是错过些什么。错过一趟公共汽车,错过一场雨,错过一个开始,错过一次机遇,还有错过一些人一段感情。镜里朱颜,物是人非,人生若宛如初见,那只是文人说构建出来的理想状态,要是可以追回错过的人与时光,那当下拥有的情感怎么办?回去了这些也不是要错过么?所以觉得,生活之中,如果可以,就不要错过与生命交错机会与幸福,即使错过了,就把错过的美好珍藏好,成就《后来》里的那一段唱词,问候一声:“这些年来,有没有人能让你不寂寞?”
忆郎郎不至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古人穿衣打扮的规定十分严格,须按社会等级从穿着上区别身份。特别是汉代以前更有明文规定冠帽只有官员才能佩戴,商人还不得穿丝绸料子的衣服,只能穿葛麻料子的成衣。比如战国时期的吕不韦作为一个商人,因为商人的地位穿戴食用都有限制而备受歧视,所以投机政界,改变所处的社会地位。
而读书人的地位很高,准许穿着当时很优雅高贵的青色衣服。所以,“青衿”指代书生,后来又成为文人贤士的雅称。“青青子衿”,这四个字就组合成了一个名词,历代每一次念起,似乎有一种淡淡的悠然书生味道。
《子衿》的作者应该是一个女孩子。些许日子没有见到心仪的人,心里有些担忧。她走上城头,想借着登高,看看是否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娇俏可人的身影,在城头的石壁上凝驻。
一如《西洲曲》里的那个女子,“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然而眼前千帆过尽,总不见心中的青青子衿。为什么还没有来?她在心里一遍遍嘀咕,一次次踮起脚来张望,一点焦急,一点固执,要是这位“青矜”赶到之时,在新月的清辉之下看到此情此景,该是多么幸福。这幅场景让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李清照的《浣溪沙》写道“秀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精妙地绘出了一个处在热恋中的女孩子等待情人的娇憨之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在《百家讲坛》解读时说李清照的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捕捉一刹那间的感受和一瞬间的动作,并且能用通俗的语言的语言表达出来。
同时他大赞“娇恨”一词,这是一种一边恨着一边撒娇,因爱生恨的心情,几丝可爱跃然纸上。与《子衿》放在一起,同样是少女情怀,眼波流动,又同样是焦急等待,急不可耐。双手叉着腰,撅着嘴唇,准确地拿捏了少女的心理活动,思慕、娇怨“青青子衿”的情怀可见。
如此一来,如果说思念是有颜色的话,那一定就是青色的了。“青”在古代就是蓝色,《毛传》中说:“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也许在女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位书生知己的梦幻。也难怪,从古至今流传的爱情故事中,男主角几乎都是书生。《牡丹亭》中的柳梦梅、《西厢记》中的张生、《桃花扇》中的侯方域等等,也许是书生使得女性心灵有所寄托吧,能够使自己的心湖旖旎,荡出一圈又一圈相思的涟漪。
多年以后,一个虬须扎扎的枭雄也用了同样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境界却完全不同。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就成了一个男人的政治抱负,对贤才的渴求和对雄伟霸业的忧思。
紧接着他还引用了《诗经》中的另外两句,就是《小雅·鹿鸣》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意思是说只要贤才来到我这里,我是一定会盛情款待,我会加倍欣赏人才的。
这就是男人的感情,男人和女人终究是不同。女人的感情就是爱情,一旦爱了,自己的一切也就只围绕着对方行事,要是对方不理睬自己了,就发脾气,就由爱生怨。《子衿》中的这位郑国女孩子就这样说:“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从此断音信?”“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自己来?”这真该怪这位“青衿”,即使再忙,即使再不能相见,至少得说句话吧,即使是只言片语,女孩听到也不至于着急得团团转,发出“一天见不到你,就像过了三个月那么久!”的怨言。
李清照在写完《浣溪沙》后盼得了书生情郎,她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恩爱有加,成就一段美满姻缘。尽管后半生飘零,在相思与完成丈夫遗愿的动力下过的还算不枉此生,没有了爱,怕是更加贫乏不堪。也许女人的一生中都为了爱而活,如果心中有爱,即使“一日三秋”,又算得了什么呢?
诗人余光中《在雨中》说:
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
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
刹那,永恒
在时间之内
等你在刹那,在永恒
《子衿》中的女子也是这样思慕、等待、张望着“青矜”,你来不来都一样,尽管我着急,我生怨,但心始终向着你。抬头看见清月是你,低头看见树影是你。
一往情深深几许,自古以来女子就是深闺寂寞人。常言道痴男怨女,为何女子要怨,想来也是因为那痴情的男子迟迟不肯交付真情。君不见,残阳西下,落下地平线的除了阳光,还有女子的翘首企盼。
如花美眷,不敌似水流年
——《卫风·氓》
爱情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古老而又绵延的主题,爱情诗作为爱情的艺术结晶,歌颂真挚纯洁、坚贞不渝的爱情主旋律,美化、洁净着人类的情操,只是哪有那么多的完美结局的故事,哪有那么多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那样恰到好处。更多的是残酷的爱情悲剧。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在故事的开始,似所有爱情故事的开始一样甜美,甚至带着些浪漫的气息,一个善笑的男孩走向一个卖丝的女孩了。但这个男孩并不是来买丝的,而只是以买丝为借口来靠近她,对她说好听的话,最后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希望和她结为夫妻。之后的交往充满,两个人在一起总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分开的时候彼此恋恋不舍,有了些“从别后,忆相逢,几回梦魂与君同”,还有那“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的意境。
这是诗经中最常见的青涩爱恋,男女相悦的初恋情愫在《卫风·氓》中崭露无疑,这首诗一共六章,每章十节叙述了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次上演的爱情现实长诗——痴情女子负心汉。一位痴情、勤劳、善良的女子却被背信弃义、自私的男人始乱终弃。长诗之中,似乎依然可以听到这位女子的悲怆呼声。
接下来的故事便出现了逆转,女子在几经等待之后,男子依然不来接她,就在她以为男子变心的时候,爱人如期而至,原来相爱也是要经受种种等待的折磨才能成就好事的,女子怀揣着内心的幸福和忐忑坐上了男子的婚车。
新婚过后,爱情的甜美被繁杂的婚姻琐事取代,当日的青涩少年也不会再守候于城墙下等待那位如丝的姑娘,他们虽然结为夫妻,但却再也没有了当日花前月下的甜蜜,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无止的操劳。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还在自家的庭院桑树下许下永不分离的誓言,同时希望自家枝繁叶茂,多子多孙,幸福美满。女人守着这幸福的盟誓,每天为家庭为孩子辛苦操劳,疲惫之中也会觉得幸福,因为付出是爱情的基础吧。女人可以忍耐承受,只要夫妻和谐,荣辱与共。家庭也由于勤劳而逐渐富裕。
然而,女人想到没有想到,自己得到的回报是一纸休书!“原想同你白头到老,但相伴到老将会使我怨恨。淇水再宽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回想起来都是欢乐,山盟海誓都还在,怎么会料到反目成仇。”
现在要怎么样?新人将要进门,自己是闹是吵是回娘家要做个决定。《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回娘家后的待遇便是女子当下的境况。
在比《孔雀东南飞》更早的先秦时期,想必一个女人要忍受更大的冷嘲热讽压力,而且,回娘家后本来以为可以向亲人哭诉自己的不幸遭遇,只会换来的兄弟姐妹们冷漠的容颜。
静下来,她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回忆曾经发生的点滴,她经历过《蒹葭》、《静女》、《桃夭》中的任何一种感情历程,以前的那些甜言蜜语、男欢女爱、花前月下、海誓山盟……似乎历历在目,而又渐渐远去。
经过了时间的打磨,现在可以说是历经沧桑,她知道,如果自己不走,留在这个是非之地,对自己更加不利,离开这里,也许会有更大的机会与希望。于是发出一声“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深深感慨——在三千多年前可以把婚姻之事看得如此清晰透彻的女子,怕在厚厚一本《诗经》中找不到第二位。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终于结束这无奈的爱情,女子无言离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韶华易逝,岁月无情。任何东西都会被时光无情地带走。
在我们看到的所有童话故事的结尾都有过这么一句“自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一直到永远。”这个“永远”便没有再提,如果这个童话故事继续进行下去会是什么样子?如花美眷,怕也敌不过似水流年。
汉代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在经历了“文君夜奔”、“当垆卖酒”的浪漫爱情之后幸福生活在了一起,可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是司马相如的变心,他想要纳妾。完美的爱情故事就变了味道。而千古佳话梁祝故事本身就是舍身成义,在化蝶的最高潮结束,牺牲了两个人的性命,保全了完整的爱情,所以千年之后,哪怕是万年之后,依然是感人肺腑,令人向往。
不敢想象,要是故事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冲破重重阻碍,自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一直到永远,他们会不会也像司马和文君一样,似水流年之中,爱情变了味,或者索然无味,感动不了后人。
究其原因,爱情专家称,是男女对待爱情的态度与观念。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说过,爱情对于男子只是生活中的一段插曲,而对女人则是生命的全部。男女差别太大,用一个形容就是男人把爱情当作点心,而女人把爱情当作了主食。
陈可辛导演在电影《如果·爱》中说,有多少爱情故事,就有多少爱情悲剧。这在于男人的浓厚兴趣在于没有得到女人之前,他们会为“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的错过而遗憾相思,而得到之后,也会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诱惑而陶醉。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女人在爱情和婚姻中扮演着悲剧角色。
随着时间的流逝,欢乐结束,男人觉得爱情的失败是一次情感的经历,是一次打磨,而感情的失败对女人来说则是几乎毁灭了她的世界,残酷的现实打碎女人的梦想与憧憬,换来的只有无穷无尽的痛苦和长叹。
“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女人面对旧物只能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感觉,她们要的不过是一个男人可以陪自己白首到老。但是,“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是侬愁”当在时间的洗刷中,容颜衰老,只能剩了一种“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情怀了。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婚姻当真是要比恋情多了几分辗转,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就是这样奇怪,不是当初的一语空言就可以约定终生的,当日你侬我侬,今日也可以淡漠视之,这里完全没有公平可言,谁叫爱情的发生和结束同样仓促呢。
怪只能怪经年之后,华颜不再,谁比谁残酷,谁便是最后从爱情潮水中全身而退的赢家。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