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武侠修真>无侠1> 第一章:骑马不如骑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骑马不如骑驴(1 / 2)

骑马不如骑驴

偏僻的山路上,一匹老马拉着车正在缓缓行着。车上有一对母女,还装着几罐没开封的桂花酒。

因为村子实在太偏僻,而且距离最近的庐江城有几十里之远,所以她们经常早早的赶到官道旁将酒卖给过路的人。

老马走的很慢,即使车上只驮了瘦骨嶙峋的母女俩和几罐算不上重的桂花酒。

小月儿很喜欢这匹老马,它是小月儿的爹爹唯一留给母女俩的东西。

小月儿的爹爹姓马,别人也叫他老马。

老马是怎么死的呢?村子里的人都缄口不言,因为老马的死和江湖恩怨有关。

老马只是个本本分分的庄稼汉子,一辈子都住在村子里,他怎么会和江湖恩怨有关呢?

他没有牵扯江湖恩怨,但他因江湖恩怨而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江湖开始牵扯进普通人了,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些所谓的江湖侠士变得丝毫不在乎平常百姓的命,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无辜惨死。

侠义,名誉,规矩,想要在现在的江湖上活着,你不该信奉这些。

江湖已经变了,变了很久了。

小月儿还有些睁不开眼睛,因为时辰实在是太早了。为了早点将酒卖掉回家干活,她们不得不起这么早。

孤儿寡母的日子很艰难,更何况是在如今的这个世道。

小月儿的母亲正在打盹儿,还好老马识途,它知道主人要去那里,所以不需要有人赶它。

老马走的平稳,妇人在车上睡的安稳。

小月儿没有和母亲一样趁着赶路的时候再眯上一会儿,她一心一意地数着老马的步子。

她专心的数着,却突然发现前面的路上正走着一头驴。

老驴走的很慢,甚至比老马还要慢,所以老马赶上了老驴。

小月儿看着老驴不禁惊讶的长大了嘴巴。

老驴自然是没有什么好惊讶的,可是老驴驮着的人就有些奇怪了。

小月儿从来没见过倒着骑驴的人。

骑在驴背上的是一个青年,他也在打着盹,青年低垂的脑袋跟着老驴的步子一晃一晃的,小月儿看着看着已经记不清自己到底数了多少步了。

老驴背上挂着的袋子里插了一把长剑。

青年是江湖中人。

小月儿不喜欢和江湖有关的人,但她对眼前这个倒骑驴的青年很感兴趣,她的目光一直停留在青年的身上。

就在老马赶上老驴,青年和小月儿并列时,正在打盹的青年忽然偏过头冲着小月儿瞪大了眼睛。

小月儿被吓得一哆嗦,差点没叫出声来。

青年玩味的看着小月儿,嘴角露出一抹得逞的笑。

他早就知道小月儿在看自己,他是故意的。

小月儿也知道他是在故意吓唬自己,但她没怕,反而冲着青年调皮地吐了吐舌头。

青年看着小月儿那张粉雕玉琢的脸越看越是喜欢,于是他从脖子上取下一块玉佩丢给了小月儿。

玉佩的成色很差,而且还是残缺的。这块玉佩估计值不了两个铜板,你就算把它丢在地上不少人都会懒得为它弯腰。

小月儿把玉佩拿在手中反复把玩,尽管这是一个陌生人刚刚送给她的东西,但她已经爱不释手了。

青年见小月儿对自己送她的玉佩很是喜欢,他开心的笑了,小月儿见青年笑了,她便也笑了。

两个本不该有任何瓜葛的人就这么相遇了,这种相遇是何其美丽,他们甚至不需要说话,最简单真挚的感情本就不需要用言语表达。

老马终于超过老驴了,青年也继续闭上眼睛打盹。

今天,让小月儿不住回头的不是自家破旧的屋子,而是一个倒着骑驴的青年。

青年叫余牧,余笙的余,牧归荑的牧。

他是余笙和牧归荑的儿子。

余牧的真名其实叫余不怨,他一直都叫余不怨,直到八岁那年被余笙找到。

因为他的父亲余笙叫他余不怨,所以他自己改名叫余牧。

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和自己的父亲对着干,余牧当然有他自己的理由。

余牧的命不好,他刚出生就被抛弃了。好在一对夫妇收养了他,可是好景不长,六岁那年,余牧亲眼看着自己的养父母被被一群宗派弟子残忍杀害。

他在街头流浪了两年,一个六岁的孩子能在这世上独自活着,这实在算得上是奇迹。

后来他的父亲余笙找到了他,将他带到一座孤岛之上生活。

余牧原本期盼父亲会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以及迟来的父爱,但他只等来一句“是我抛弃你的”。

这句话让父子二人成为了最不像父子的父子,从那以后,余牧一直在做一件事,反抗自己的父亲。

余笙没有教余牧处世之道,小小年纪就能独自生存的余牧自然早熟,所以他只教了余牧一件事。

用剑。

这是余笙唯一有信心能教好余牧的事,这也是余牧唯一会选择听余笙话的事。

当然,余牧学剑是为了有能力反抗自己的父亲。

一年前,余牧击败了余笙,从父亲手上拿过了那把剑,他离开了那座岛,独自一人踏上了江湖。

老驴背上的余牧随着老驴的步子一下一下耷拉着脑袋,他好像睡得很香。

不知过了多久,余牧突然抬起头耸了耸鼻子,他闻到了什么。

桂花酒的香气!

余牧睁开双眼,在前面岔路口卖桂花酒的,正是小月儿母女。

余牧拍了拍老驴的脖颈,老驴甩了甩头停了下来。

“老板娘,酒怎么卖?”他翻身下驴。

小月儿的母亲道:“一文钱一碗,一贯钱一罐。”

余牧排出一文钱道:“先来一碗尝尝。”

妇人接过铜板小心地塞到怀里,倒了满满一碗桂花酒给余牧。

余牧双手接过酒碗,他先是伸着鼻子嗅了几下酒的香气,然后再仰起脖子一饮而尽。

“好酒。好酒!”余牧闭着眼睛大声称赞着,他还沉醉在酒液的芳香中回味,好像他刚才喝下的是什么琼浆玉液一般。

余牧笑着道:“老板娘,这么好的酒一碗只卖一文钱,你可是亏大了。”

妇人见余牧如此夸赞也是有些不好意思,她道:“公子说笑了,这酒算不上是好酒,酿酒的水是从水井里打的,桂花也只不过是从家门前的树上采的。哪里是什么好酒。”

余牧却道:“是好酒,至少是我喝到过最好的酒。”

很少有人能禁得起别人的夸赞,尤其是女人。

老板娘笑笑,她又倒了一碗酒给余牧道:“这碗酒算是我送的了。”

余牧也不客气,他接过酒碗道:“多谢老板娘了。”

没有像第一碗一样一饮而尽,余牧一口一口地细细品着碗里的桂花酒。

“公子。”

余牧摆摆手道:“哎,老板娘可莫要再如此叫我了,像我这种浪迹天涯的人,哪担得起‘公子’这两个字。我姓余,叫我小余就行。”

妇人道:“小余兄弟,你这是要去哪儿啊。”

余牧摇头道:“不知道。”他指了指老驴,“得看它要带我去哪儿了。”

妇人道:“你该有二十岁了吧。”

余牧点头:“是,有了。”

“还没成家?”

“还没。”

妇人道:“现在世道那么乱,你应该置办间房子,娶个老婆才是。老在江湖上跑,太危险了。”

平常妇人遇到这些随身携带刀剑的人早就退避三舍了,只是余牧看上去比那些江湖中人要温和亲近的多,妇人这才和他多聊了两句。

余牧道:“只是现在世道那么乱,就算我置了屋子,取了妻子,恐怕日子还是过不安稳。等到江湖变了,世道太平了,那时候才有安稳日子过。”

妇人听了余牧的话不禁想起了自己故去的丈夫,她眼眉低垂,不再接话,只是用手轻轻抚摸着自己女儿的脑袋。

“再给我打一壶酒吧,这么好的酒,我得带一些在路上喝。”余牧从老驴背上的口袋里取出一个葫芦递给妇人道。

妇人接过酒葫芦,用手拭去眼中噙着的泪水,应道:“好。”

趁着妇人专心打酒,余牧这才看向小月儿。

“叫什么名字啊?”余牧捏了捏她可爱的小脸。

“我叫小月儿。”小月儿仰头答道。

余牧指了指自己的脖子,小月儿低头一看,原来挂在自己脖子上的红绳已经露出了大半,她赶忙掩了掩。

他冲小月儿眨了眨眼,小月儿也冲他眨了眨眼。

两人相视一笑。

妇人这时也灌好了酒,余牧接过葫芦的同时塞给了妇人一两银子。

妇人一看赶忙想还回去,只是余牧早已上了驴背。

“公子,要不了这么多钱。”妇人起身。

余牧笑道:“你都叫我公子了,公子总该大方些的。”

说完他便骑着老驴沿着官道去了。

沿着官道再走几十里便是庐江城,本来也就两个时辰的路程,余牧骑着老驴却从天亮走到了天黑。

余牧在城里随便找了间旅店,他随手丢出一锭银子,店老板便谄媚地涌了上来。

“一间上房,喂好我的驴。”

然后他什么都没管就随着伙计上了楼,一头扎进了房间的床。

老驴的背上还担着他的包裹,包裹中还插着他的剑。

他好像不似别的剑客,视自己的剑为第二条命,或许这是因为在他看来那不是属于他的剑。

等余牧醒来时已快是正午时分,自从离开那座岛后,早起的习惯便被他抛弃了。

余牧仔细地洗了把脸,他从不在乎自己的穿着,但他每次总是把脸洗得很干净。脸干净,人看上去便精神一些。

他慢悠悠的踱步下楼,挑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

余牧招呼道:“上两笼包子,灌汤包。”

小二走上来道:“客官,这个时辰店里已经没有包子了。”

余牧掏出一两银子放在桌上道:“要热的。”

小二的脸上立马挂上了笑容,他收下银子,麻溜儿地向店外跑去。

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用一两银子买两笼包子,你一定能买到。

多难的事,只要有了钱,总会变得简单些。

不一会儿,小二便端着两笼热气腾腾的灌汤包跑了回来。

“客官,您慢用。”小二脸上的笑容比走时更胜,包子带回来了,银子也就真正的归他了。

余牧刚夹起一只包子,街上便传来了阵阵人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好不热闹。

“哎,小二,外面什么事这么热闹。”余牧叫住小二问道。

小二道:“您还不知道吧,庐江剑仙的弟子们昨夜和魔教的余孽大战了一夜,得胜而归,消息今儿个一早儿就传到庐江城了。”

“庐江剑仙?”余牧并未听说过这个名号。

小二一看余牧有些诧异,顿时便来了讲解的兴致,只听他道:“客官,一看您就是才来到庐江境内,没听说过庐江剑仙的威名。在庐江城,提起庐江剑仙宗在弘,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不仅剑术超凡,更是寒雁门在庐江的堂主,是我们庐江城响当当的风云人物。”

“宗在弘。”

余牧心中默念这个名字,他记起来这个人是谁了。

“庐江剑仙?呵。”余牧忍不住嗤笑一声。

这边小二越讲越激动:“您不知道,七年前,庐江剑仙就是在。。。”

余牧抬手打断小二的话道:“好了,不用说了,你下去吧。”

小二顿时蔫儿了下来,他本以为要是自己讲的生动传神一些,这位出手大方的爷会再给自己几个赏钱的。

这时,喧闹的源头正好来到了窗边。

街上的人分成左右两边,夹道迎接着血战归来的正道豪侠们。

余牧也瞥了一眼,但就是这一眼,让他把本来已经递到嘴边的包子又放了下来。

七八个装束一致的弟子正享受着人群的欢呼,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提着三五个血淋淋的人头,这是他们斩杀魔教恶人的证据,也是吸引百姓目光的法宝。

有的人被这血腥的一幕吓到了,更多的人压抑不住自己心中对名门正派的仰慕之情,为之呐喊呼号。

踏上江湖两年,余牧已经知道了不少江湖往事。魔教已经覆灭了近四十年,什么样的魔教余孽能如跗骨之蛆一般,在四十年后还是挥之不去?

基于自身对于名门弟子的仇视,余牧仔细观察起了他们,他总觉得事情不像是看上去那样简单。

余牧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他们都不过是二十上下和自己差不多的年纪。如此年纪的弟子面对数倍于自己的魔教中人,不说伤亡,竟然毫发未损!

难道他们个个都是绝世天才?如果不是如此,莫说是魔教余孽,就算是稍微会些拳脚功夫的几十个山贼草莽都会让他们无法全身而退。

恐怕只有他们衣服上的血渍才能说明这场战斗的惨烈,不过在余牧看来,这更像是砍头不熟练才导致血液溅射到衣物上的。

余牧琢磨着他们的表情。

没有血战后的紧张慌乱,没有死里逃生的惊魂未定,他们的脸上满是轻松,好似自己只是从郊外打猎归来。

虽然余牧知道这其中疑点重重,但他也无可奈何。他总不能直接冲到街上拽住其中一个人的衣领逼他交代出这几十颗人头的来历。

就在一名弟子经过余牧所在的窗前时,余牧从血腥味中嗅到了一丝熟悉的味道。

桂花酒的香气!

他又拿起腰间的酒壶闻了闻,壶塞塞得很紧,酒香并不是从酒壶中散发出来的。

再度望向街上的那群弟子,余牧只觉得脊背发凉。

“小二,小二!把我的驴牵过来!”他呼喝道。

庐江城最好的宅子,不用说,它肯定属于庐江剑仙宗在弘。

宗府内,刚刚‘游行’完的众人正等待着宗在弘的吩咐。

宗在弘道:“你们先下去吧,洗个澡,换身衣服,去去血腥气。”

“是!师父。”众人领命退下。

“白颠,你留一下。”

“是。”

宗在弘把了把自己的胡须道:“白颠,这件事你带师弟们做的不错。”

白颠恭敬道:“还是师父教导有方。”

宗在弘笑道:“我教你们的可不只杀一些武功都没有的平常百姓。”

白颠赶忙低头称是。

宗在弘问道:“这件事近期应该不会被发现吧。”

白颠道:“是,我们挑的那个村子很是偏僻,就算以后被发现了,我们也可顺势推到魔教余孽身上。”

宗在弘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嗯,我这几个弟子里面,只有你最有灵性,所以很多事师父都放心交给你去做。”

“多谢师父抬爱。”白颠一揖到底。

宗在弘突然叹了口气道:“徒儿啊,你要知道这不是师父自己的意思,师父也不想做这种事情,但你也清楚,最近铁掌门在庐江这边的动静是越来越大,又是剿灭山贼,又是护镖成功,他们无时无刻不想踩在我的头上,踩在我寒雁门的头上。师父是一刻也不敢放松啊。”

白颠道:“弟子明白,非常之时需要行非常手段,只要师父需要,弟子愿意随时替师父分忧。”

宗在弘道:“好,这次你也辛苦了,你的功劳,师父都记着呢,下去好好休息吧。”

“是。”白颠恭敬行礼,然后转身离开了大堂。

白颠走后,宗在弘不停的念叨着他说过的那句话。

“非常之时,非常之时啊。”

不到太阳落山,余牧便骑着老驴赶回了买桂花酒的岔路口。

“嗯昂,嗯昂。”

老驴不满地叫了两声,它大口的喘着粗气,让一头这样的老驴跑的似马一样快,着实有些为难它了。

余牧拍了拍老驴的背,安抚了一下它。

岔路口前早已人去楼空,不见小月儿和卖酒的妇人。估摸着时辰该是炊烟袅袅的时候了,也许她们已经回家做饭去了,余牧如此安慰着自己。

“老伙计,你在这等着我,我去去就回。”余牧嘱咐道。

“嗯昂。”

老驴似通人性,听见余牧的话也回应了一声。

余牧取了剑,施展开轻功,直往小路通着的山村而去。

如果自己的假想时错的怎么办?

也许桂花酒的香气只是巧合?

果真如此的话,自己的拜访是否稍显怪异?

若是如此,自己便顺便讨碗酒喝,万一她们刚刚做好饭菜,那,要是能再吃顿斋饭更是不错。

余牧边赶路边想着,他总是开朗的,人开朗一些总是好的。

来到山村前,余牧特意拍了拍身上的灰尘,他不似骑着老驴赶路时那般紧张了。

山村很小很偏,整个村子只不过有二十来户人家。

余牧环顾着每一户人家的屋子,一阵寒风吹过,他的手不自觉的握紧了剑,心跳也快了起来。

现在正是要吃晚饭的时候,可是村子里家家户户门窗紧闭,鸦雀无声,一天中本该是最热闹的时候此时却是死寂一片。唯一能让余牧稍显宽慰的是他并没有闻到什么血腥味。

余牧挑了一户人家敲了敲门。

没有人应答。

他又加重力道敲了敲。

门自己开了。

“有人吗?”余牧探着头推门进去。

有人。

死人!

余牧刚踏入屋子便发现了自己脚边的尸体。

一具男尸,头颅已经被割去了,血流了一地,只是因为时间过去太久,所以早已干涸。

这是余牧没有闻到血腥味的原因。

他转头,靠窗的土炕上躺着一个死去的女人,土炕已经被血液染成了红黑色。

女人的遭遇好一些,至少她的头颅还留在了自己的身体上。

余牧攥紧了拳头,他的指甲嵌进了掌心。

他不是害怕,而是愤怒。

其余的人家情况和第一家一样,没有一个活口,男人全部被割去头颅。

余牧来到了最后一户人家的屋前,这间屋子的门前种着两棵桂花树。

余牧有些不敢进去了,因为他知道自己的那碗酒恐怕是讨不到了。

他还是推开了门。

卖酒的女人靠坐在正对着门的凳子上,她好像是在等待着余牧的到来。

女人的身上没有伤口,但她还是死了。

她的头怪异地弯曲着,脖子被人残暴的扭断。

她是死去的人里面唯一没有流血的,她不像是慌乱中被人一剑刺死,倒更像是勇敢地冲上去搏斗了一番。她的拳头是紧握着的,在她死前,她准备用这双只干过农活的手来奋起抗争。

为何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会在遭受屠杀的时候如此勇敢。

除非她觉得有东西比她自己的命更加重要。

她的女儿!

余牧仔细看过房间的每一个角落,他没有发现小月儿的身影。

也许妇人看似徒劳的挣扎真的救了小月儿,让她能在这场屠杀中幸存下来。

余牧刚要呼喊小女孩的名字时却发现自己漏了一个地方。

墙角的柜子。

他走向柜子,走的很慢。

柜子的门是虚掩的。

余牧轻轻地打开了柜子。

映入眼帘的是一双满是惊恐的大眼睛。

小月儿张着嘴,身体紧贴在柜壁上。她柔嫩的胸脯敞开着,本该在胸前挂着的那块玉早已不翼而飞,她的脖颈上有一个很大的伤口,她的喉咙被一剑切开。

她勇敢的娘亲没能救她。

呆立在柜子前的余牧好像一下子被拉回了六岁的时候。六岁的他也这样躲在柜子里,他从柜缝中亲眼目睹自己的养父母被杀。他活了下来,小月儿却没那么好运。

这就是他们口中的魔教余孽?这就是所谓的伸张正义?这就是如今的名门正派。

仅仅是为了那一点虚名他们就敢屠杀无辜百姓,然后把百姓的头颅当做战利品来炫耀。

让人欣慰的是他们还知道挑一个偏僻的村子下手,他们还知道关紧门窗来掩盖这一切,他们还知道这件事是不齿的,是畜生都干不出来的。

余牧冲出屋子,死寂的村落中只能听见他的呼吸声。

他看向庐江城的方向,眼神里出离愤怒。无辜百姓被悄无声息的屠杀,名门弟子就应该死在大庭广众之下!

余牧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宗府的大堂内人声鼎沸。

宗在弘正在摆宴庆贺,山珍海味,美酒佳肴堆满了桌子,旁边围坐的弟子下属们更是吹嘘着他曾经的英武事迹。

讲到高潮之时,在座的宾客无不叫好,宗在弘也乐的哈哈大笑。

对于弟子和客人们的敬酒他通通来者不拒,颇有一股江湖人杰的豪迈。

他高兴啊。

听着别人吹嘘自己教出来弟子如此年纪便斩杀了几十名魔教人士,他岂能不高兴。

“堂主,堂主。”管家来到宗在弘身边。

宗在弘招呼了两下客人,然后转头问道:“怎么了?”

管家道:“有人要见您。”

宗在弘道:“谁?”

管家道:“不太清楚。”

宗在弘眉头一皱道:“不太清楚?我在宴请宾客,什么无名小辈都能来打扰我吗?把他轰出去。”

管家没有退下,他又道:“那个人说您只要看了这个东西一眼,就绝对会见他。”

宗在弘道:“什么东西?”

管家身后跟着的随从赶忙快步上前,递过来一个黑色长条包裹。

宗在弘用手指揭开了包裹的一角。

包裹里是一把剑。

宗在弘才刚看到剑鞘上的雕刻便大惊失色,差点没握稳手中的酒杯。

坐在宗在弘身边的白颠看到自己师父神色大变赶忙问道:“怎么了?师父。”

宗在弘故作轻松道:“没事。你待会随我来一下。”

他又向管家吩咐道:“去叫那个人在偏厅等我,不,请他到偏厅等我。”

酒桌上的众人还在推杯换盏,宗在弘站起身道:“诸位,我有些急事要去处理,请诸位容我暂时告退一下。”

“哎~说好了今天一醉方休,庐江剑仙怎么能临阵脱逃呢?”

“是啊,宗堂主,今天说什么你也不能第一个下桌吧。”

见众人不依不饶,宗在弘笑着应道:“我去去就来,去去就来。”

“宗堂主一诺千金,可一定得来啊。”

宗在弘笑着道:“一定,一定。”

应付完众人,宗在弘带着白颠来到了偏厅。

到了门口,宗在弘从随从手里拿过包裹,亲自双手捧着进了偏厅。

偏厅里,余牧已经等待多时了。

见宗在弘进来,余牧道:“宗堂主很忙啊。”

宗在弘刚想解释,余牧接着道:“我看府上很是热闹啊,是有红事,还是白事?不会是白事吧?”

余牧奇怪的问话让宗在弘有些不知所措,他答道:“在下只是约了几位好友在府中一聚。”

余牧点头:“聚,是值得聚一聚。”

宗在弘双手将剑奉上道:“不知令尊大人最近可好,您到我府上是,是有何贵干?”

余牧持剑起身道:“宗在弘,你不用担心,他在岛上呆着呢,没回来。至于我来找你。哼,听说你有个外号叫庐江剑仙?”

宗在弘道:“那都是江湖上的朋友给的虚名,虚名。”

余牧倒是不听这些,他冷冷道:“我倒想和庐江剑仙好好讨教几招,明日午时,城外牛角坡,你可一定得来。”

言罢,余牧也不等宗在弘回话便径直向外走去。

这边宗在弘对余牧突然发来的挑战还没回过神来,白颠更是从未见过自己的师父这般姿态,也是愣在了原地。

即将走出大门时,余牧又停了下来。

返回首页 没有了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