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其他类型>梦还楚留香> 学而远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学而远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五)(1 / 1)

杨荣像宣宗所信用的大臣各有长处,互相补充,"蹇义简重善谋,杨荣明达有为,杨士奇博古守正,而(夏)原吉含弘善断。事涉人才,则多从(蹇)义;事涉军旅,则多从(杨)荣;事涉礼仪制度,则多从(杨)士奇;事涉民社,则多出(夏)原吉"。杨溥是个特殊的人物,性格内向,但操守很好,为众大臣叹服。

几位重臣识大体,顾大局,能以国家大事为重,相互包容,不计较个人恩怨。据记载,杨荣办事果断,敢作敢为,对军务很熟悉,只是不能洁身自好,多次接受边将馈赠的良马。宣宗听说了,向杨士奇询问。杨士奇力赞杨荣通晓军务,是他和众位朝臣所比不上的,不应该因为有这样的小毛病就放弃不用。宣宗笑着告诉他,杨荣曾经在自己面前说他和夏原吉的坏话。杨士奇听后,没有丝毫的怒意,反而对宣宗请求能够像包容他一样包容杨荣。后来杨荣知道了这件事,感觉十分惭愧,对不住杨士奇,便尽释前嫌,相交甚欢。

宣宗对这几位重臣十分信任,对于他们提出的建议总是虚心接纳,君臣之间的关系很是融洽。"当是时,帝励精图治,(杨)士奇等同心辅佐,海内号为治平。帝乃仿古君臣豫游事,每岁首,赐百官旬休。车驾亦时幸西苑万岁山,诸学士皆从。赋诗赓和,从容问民间疾苦。宣宗绘《萱花双犬图》

有所论奏,帝皆虚怀听纳。

撤兵安南。安南到了宣德朝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成祖曾经兴兵80万征讨交阯,将其并为明朝的一个省,设置官吏,加以统治。然而交阯并未臣服于明廷的统治,起兵反对明朝的战争时有发生。成祖曾多次派兵镇压简定、陈季守、黎利等人的反抗。成祖死后,交阯的情势更加不稳定。明朝连年派兵交阯,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难以承受之重。仁宗时期,改变了成祖一味剿灭镇压的政策,以招抚为主。宣宗则主张剿抚并用的政策,派王通为征夷将军,征讨黎利,然而他内心里更想息兵交阯。

宣德二年(1427),陈通率军击败了黎利,斩首万余人,但他没有乘胜追击,而是让黎利率残军逃跑。九月,黎利上书明廷,声称找到陈氏后人(当年成祖起兵的名义就是为原国王陈氏报仇复国),请求明朝罢兵,册立陈氏后人为君。宣宗有意答应,但是英国公张辅等人认为明廷如果没有合适的借口就答应,只是向天下人显示朝廷的软弱。宣宗召见杨士奇和杨荣,寻求对策。他们二人赞同宣宗的想法,认为这是体恤民情,没有示弱。宣宗在杨士奇等人的支持下,欣然同意,派特使恢复陈氏政权,命陈通撤兵。然而黎利推说陈氏后嗣已死,请求明廷册立自己。宣宗没有理会,派人继续寻找陈氏后人。宣德三年(1428),黎利再次进献贡物,请求册封,宣宗仍不理会。宣德六年(1431),黎利再次请封。宣宗考虑到陈氏后宣德云纹铜熏炉人已经无从找起,黎利署理国事已成事实,就同意了他的请求,册封黎利为国王。这样,安南再次独立,脱离了明朝的直接统治,但仍然是明朝的附属国。从此到明朝末年,明朝和安南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放弃安南,免除了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也为明朝节省了大量的开支,除去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仁政爱民。在对内的治国之道上,宣宗能够实行安民、爱民的仁政。

宣宗赐宦官银皿宣宗清楚,昏君滥用民力乃至亡国,隋炀帝就是个例子。宣宗以此为鉴,非常注意爱惜民力。在他统治的10年间,多次下旨为民解困。宣德元年(1426)七月,罢湖广采木。宣德五年(1430)二月,罢工部采木。宣德三年(1428)十一月,锦衣指挥钟法保请采珠东莞,宣宗不但没有同意,还认为他是想用这种扰民的事情为自己谋求利益,将他逮捕入狱。他还多次蠲免税额、积欠柴炭草,免除在京工匠中年老残疾和户内无丁力者的匠籍。

盛世隐忧。

宣宗行乐图慕、自謬不拔,然而随着社会的持续稳定,经济的增强繁荣,君臣均陶醉在表象的治平景象中,完全没有意识到盛世下存在的隐患。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