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狗子和他的女人> 第三十八章 一顿农家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八章 一顿农家饭(2 / 2)

恰似玉女下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

使扫帚的使扫帚,

使锹的使锹。

看到这样的讽刺诗写在这么严肃的地方,大官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左右,查清作诗人,重重治罪。

有位师爷上前禀道:“大人不用查了,作这类诗的不会是别人,一定是那张打油。

大官一听,立即下令把张打油抓来了。

不久,张打油被抓了过来。

在厅堂下听了这位大官的呵斥,张打油上前鞠躬,不紧不慢地说道:“大人,我张打油确爱诌几句诗,但本事再不济,也不会写出这类诗来嘛。不信,小的情愿当面测试测试。”

大官一听,呵!口气不小啊!他便决定当面测试张打油一下。

正好那时安禄山兵困南阳郡,于是大官便以此为题,要张打油作诗。

张打油也不谦让,脱口吟道:

百万贼兵困南阳。

那位大官一听,连说:“好气魄,起句便不平常!”

张打油更加得意,微微一笑,再吟:

也无援救也无粮。

这位大官摸了摸胡子说:差强人意,再来。

张打油马上一气呵成了后三句:

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

哭娘的哭娘!

这几句,与“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如出一辙。

大家听了,哄堂大笑,连这位大官也被逗笑了,于是就饶了张打油。

张打油的名气从此大涨,远近扬名。“打油诗”的称谓也不胫而走。

邵兴旺最后总结道:“后来,人们常把一些以俚语俗话入诗,不讲平仄对仗,所谓‘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诗冠以张打油的名字,统称为打油诗。有意思吧,晨晨。”

邵兴旺问后背的妹妹,却发现妹妹不知何时已睡着了。

邵兴旺的一段有关打油诗的故事,让罗友德和他的妻子李桂英对这个长相英俊个头高挑的少年有了一种特别的好感。

众人再次回到邵家棚,回到贫穷但温暖温馨的狗子家时,已经到中午了。

下饺子的下饺子,热鸡块的热鸡块,拌凉菜的拌凉菜,看小人书的看小人书。

刘云朵又炒了一大盘鸡蛋,油炸了一盘花生米,用白菜豆腐粉条,浇上鸡汤,炖了半盆烩菜。刘云朵把大年三十准备要吃的菜,提前做了。

邵振邦打开了一瓶白酒。六个人算是提前吃年夜饭。

饭桌上。

“……我和狗子哥都吓傻了。我们都以为只狼……”

罗芙蓉神采飞扬,激动地述说昨天的经历。

“现在野外早都没有狼了。”邵兴旺说。

“这都怪你妈,说什么去年北山有个人被狼咬死了。”罗友德说。

“我不是想吓唬吓唬她嘛!”李桂英说。

“弄巧成拙,还真被你给吓住了!”罗友德说。

“咯咯咯,咯咯咯。”炕上传来邵忆晨铃铛一样的脆亮的笑声。

“狗子!”邵振邦问正在低头吃饭的儿子。

“哦!”

“邵棋昨晚说,你去完成一个什么承诺?”

“没,没什么承诺。”邵兴旺偷偷瞄了一眼罗芙蓉,罗芙蓉挤眉弄眼在偷笑。

“真没啥?”

“没啥啊!”邵兴旺装作若无其事。罗芙蓉继续在偷笑,低头不断地给嘴巴扒拉着饭。

回县城的路上。

罗友德提着一只大红公鸡,足有六七斤重。

李桂英挎着一只竹篮,满满一篮子翠绿的蒜苗和油油的菠菜。

罗芙蓉的手里提着一大串甜甜的柿饼。

“这乡下人,可真实在。”罗友德感慨道。

“就是因为太实在了,才会这么穷。穷大方。”李桂英说。

“不!你说的不对!穷,是社会原因。”

听了老罗一句语重心长的话,妻子李桂英似有所思,女儿罗芙蓉似有所悟。

一家人走在回城的路上,基本再没有说话。

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