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杨嗣昌和侯恂你一言我一语的在殿前吵了起来,崇祯伸手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只觉得心中一阵烦躁.
而坐在他左手边的温体仁的脸色却有些不好看,他刚提出要治岳阳的罪,但却没几个人响应,反倒是为了要不要征税吵了起来,这分明是没有将他这个首辅大臣放在眼里啊.
首辅发话了.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杨嗣昌和侯恂这才停止了争吵.只是两人对温体仁的话却不是那么认同.
按理说,温体仁身为内阁首辅,他的话杨嗣昌总应该给面子,但温体仁此人在朝廷的风评着实太差.在位数载除了排除异己之外于朝政上毫无建树,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站着茅厕不拉屎的典范,不少大臣对其都很是鄙夷,杨嗣昌也不例外.
看到刚才还在相互争吵的两人竟然一致将枪口对准了自己,温体仁的脸一下就黑了下来.感到身为首辅的尊严被挑衅的他正要训斥二人.许久未说话的崇祯开口了:
崇祯的话一落下,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的转向了一直从未开口的那名中年官员.这名官员名叫卢象升.
由于卢象升练兵有方,是以得以进入了崇祯的眼帘,而今年以来由于贼寇肆虐眼中,崇祯于是急招卢象升入朝,商议平贼事宜.
温体仁乃一朝首辅,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一发起怒来确实吓人,就连站立在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陆全有也暗自心惊.
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卢象升留了下来.
卢象升此时只是个四品的三府守备,而宣大总督可是二品的高官,这可就是连升四级了.
且按下崇祯对岳阳的好奇心,几个大臣从暖香阁内出来后,关于五里寨的事情更是穿得沸沸扬扬,京师官员们也是议论纷纷,大家都在打听这岳阳是什么人,竟能将一个苦寒之地经营成鱼米之乡.而这种议论,也通过大明朝的邸报,快速地向各地州县传播,一时间,各地的知县,知州,知府,布政使,各地边镇,纷纷注意上了这个五里寨,应州府守备岳阳也成为了各人的话题中心.
而五里寨应不应该纳粮也成了众人议论得最多的话题,值得一提的厩的言官系统支持的是户部尚书侯恂,他们都认为如今朝廷艰难,既然五里寨获得了大丰收那么就该用实际行动来支持朝廷.
而一些京官则是支持杨嗣昌,他们认为祖制不可废,太祖他老人家都说过新开荒之地三年之内不可征粮,那么咱们老老实实的听祖宗的话就好了,干嘛非要征粮呢?一时间双方吵得是如火如荼.
其实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丝毫不奇怪,因为双方都在为各自的利益阶层说话,京官系统代表的是各个地主阶层和商贾阶层,在他们看来岳阳这个人跟他们一样都是地主阶层的一员,现在朝廷如果向岳阳征粮,此例一氮了,那么将来谁也不敢保证不会收到自己头上.
而那些言官则不同,这些言官一般都是苦出身,身后利益集团的影子明显比较淡,自然认为为朝廷分忧是天经地义的.而山西巡抚许鼎臣和魏同和也不甘示弱又给朝廷上了一道奏折,为岳阳请功.
吵了大半个月后,崇祯终于表了态,要五里寨今年纳粮六万担,抑或折银五万八千两,并发出了一道圣旨.
当这道圣旨来到守备府时,整个应州城都轰动了.郑发奎更是率领应州府的各级官员和士绅们来到府上道贺.
有些措不及防的岳阳手忙脚乱了一会这才将这么多人给安顿下来,一直忙了一整天才将这些人打法走.第二天,他更是塞了一张银票给了传旨的太监,这才将他客气的送走.
在这件事当中,其实最高兴的不是岳阳,而是他的那些手下.在他们看来,随着岳阳步步高升,他们这些下属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当官还不就是这点追求吗?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他们高兴的时候,卢象升也带着一队骑兵从厩出发,朝着山西而去……
(幼狮书盟.)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