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思路放到我们生存的三维空间里,你说,会不会就是白洞和黑洞的形成原因呢?还有反物质、暗物质等等,是不是也是因此而存在的呢?
这就是穿越时空最可怕的地方!完全就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我常常在想,按照这种思路思考,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还是最开始的那个第一世界吗?是不是过去或者未来有人已经掌握了你所说的那种高纬度的空间技术?
如果真有,那这个话题就更无聊了,什么都没有改变,我们不过是‘视频’另外一个分支,还是‘视频’的‘导演’安排好的,而那些‘不好’的,可能还已经被它顺手毁灭了。
你看,现在更麻烦了,不光有宿命了,还有宿命的操控者。而这个操控者,又可以被称为神。
不是有一个同学曾说过‘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吗?我想他大概就是想到类似的问题想到脑子疼了。
就算你说的穿越时空能打破上述所有障碍,完美的成功了。但这引发一个更麻烦的问题——你,还是原来那个你吗?
举个极端的例子,一个人已经死了,后来有人运用多维度空间技术回到了他生前的时间,那他的状态在这个穿越的人眼里,到底是算死了,还是算活着?如果再纠结点,那个在后来已经死了的人把穿越过去的人杀掉了,那这个结果到底该怎么算?
这些都还没谈到可能发生的蝴蝶效应。
真的,太无聊了!”
姜晓燕怔了半天,然后有些乏力的问道:“那你再说说量子力学如何无聊了?”
这次的发问,陈鸣声从语气上也能听出姜晓燕底气不足了。
吴能想了想,说道:“量子力学的无聊不在于现在的发展,毫无疑问,它对现代世界的贡献是极大的。它的问题在于现在发展的瓶颈和最终发展的结局。
不管是结局还是瓶颈,都将现代科学引向了哲学,甚至是神学。要知道,科学和哲学已经是不同的领域了,要是最终的尽头是神学,那我们的世界还剩下什么?
先说现在发展的瓶颈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那个著名的双缝干涉实验。
这个实验的结果引发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也引发了一大堆的理论,但不管哪一个理论都有破绽,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观察者效应。
观察者效应的核心内容就是观察者无法完全不干扰被观察者,只是干扰的大小程度不同而已。
这个观点我们也分为两个部分:成立和不成立。
先假设观察者效应不成立。但是我要先说明,这个很难证明它不成立。
不成立的理论基础就是这个世界的所有物质都是客观存在的。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电子和光子等粒子是组成物质世界最基础的粒子之一,它有质量,有能力,它是存在的,而且几乎任何物质里面都有它的存在。
你比如说观察者观察光子,这个过程的本身就已经有了光子的存在,而且这个量在微观粒子世界是极其宏观的存在,既然是同一物质,还得无可避免的发生碰撞,那它不可能不对单个光子产生干扰,而双缝干涉实验恰恰就说明了这点,它的结果就是你只要干扰了光子,光子呈现给你看的就是另外的现象。
这些现象就说明,观察者效应的观点是成立的。
如果它成立的话就更麻烦,就好比我们跟现实物质中间隔了一块‘帷幕’,帷幕掀开之前是一个样,帷幕掀开之后又是一个样,而且它们肯定不一样,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这样就很容易上升到哲学层面——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是世界本来的样子吗?
这样就真的很麻烦了,科学的本质是通过猜测的方式将观察到的物质规律定义,并且将其证明的过程,如果一开始观察到的物质就是错误的,那科学不就把整个人类往坑里带吗?”
陈鸣声这时看向姜晓燕,问道:“他说的那什么双风牌实验是真的吗?”
姜晓燕无奈的回答:“是双缝干涉实验,而且……是真的。”
姜晓燕这时看向吴能,说道:“就你说的这段话,我已经发现了两个不严谨的地方。第一,就是现代的精密仪器和实验方法,从理论上已经可以精确到不干扰双缝实验的粒子了;第二,这个实验也是可以解释的,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互补原理完全可以解释。”
吴能说道:“诚如你所说,现在已经有了精密的仪器和实验方法,甚至有了更深入的衍生实验,但你想过没有,为什么过了这么多年,他们的结果却是一样的呢?”
吴能的反问让姜晓燕无言以对,吴能继续说道:“因为在那个量级里,人类几十年的科技发展于它而言,根本没有意义。而事实上,近几十年来,人类的科技发展几乎可以说是止步不前,现在看起来日新月异,而实际上不过是因为处在和平年代,建立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和延伸,是一种盛世现象。
在那种微观的世界的,现在根本没有办法断定有没有发生干扰,说极端一点,你有了这种想法,说不定就是一种干扰!
至于互补原理,它解释这种现象的本质是这样的:你要波的性质,它就展示波,你要粒子的性质,它就展示粒子。说不定将来你要团子、云子、绸子、黑洞子、白洞子什么的,它也会展示给你。
你要什么它就给你什么!
那你就是神!
这一下就越过了哲学,直接奔向神学了。
神学有多无聊你不会不承认吧。其实我更倾向于把这个问题停留在哲学阶段,在哲学层面,我只管我看到的,我看到了,我就承认它存在,我看不到的,哪怕是真实的一面,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这样的话,这个世界起码还有意义。”
吴能说完分别看向姜晓燕和陈鸣声。
姜晓燕一副聚精会神的样子。
相较于姜晓燕,陈鸣声的想法倒是简单多了——总得让吴能说完,毕竟这个球是姜晓燕发出去的。至于吴能说的那些,他听得一知半解,对错还得慢慢消化。
吴能见他俩没说话,便继续说道:“量子力学到了这里,已经有很多现象现代科学无法解释了,不过你要知道的是,这还远远不是尽头。就这些粒子下面更小的还有中微子粒子。这玩意什么概念呢,就我们现在说话,一句话的工夫,就有数百万亿计的这玩意从我们身体穿过去。对,你没听错,是数百万亿计。
这玩意既然存在,肯定有它的理由。这玩意的速度很有可能已经超越了光速,只是暂时证明不了而已,因为光速已经伙同时间,在体系上限制了人类的突破。
请注意,中微子还只是被发现了的粒子中的最小,你如何保证中微子下面没有更小的粒子呢?更小的下面还有没有更小的呢?
就像宇宙无限大一样,粒子是可以无限小的,这就是量子力学的尽头,尽头就是没有尽头。如果再在这里面再加入多维度空间的概念,那就更有意思了,说不定把任何一个粒子放大到一定程度,就是一个宇宙。
还有,大小始终是相对的,我们可以把所有的一切都量子化。
在量子世界里,中微子是电子等粒子的粒子,电子又是原子的粒子,原子又是人的粒子,人又是地球的粒子,地球又是太阳系的粒子,太阳系又是银河系的粒子。
一花一世界,刹那即永恒。”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