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看了他一眼:“不然呢?难不成陛下您真的忍心这样一个小女孩住到月府去?”
“那我看得憋死她。”
“陛下何出此言?”
殷帝哼了一声:“你看看殷儿那些个朋友,个个跟她似的,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那陛下以为如何呢?”
“那就多腾一间殿出来,就用郡主的封号,安宁殿。”
“我就知道,陛下定是不会驳了殷儿的请求。”
“我上辈子欠她的!”
“好了,陛下快些让人去准备吧,他们过不了几日便回来了。”
——大周
现在最糟糕的莫过于大周了,太子突然暴毙,帝女不知所踪。四皇子周文屿强行登基……
万国历909年冬,既是周历509年。四皇子周文屿即位,改年号为启。封周帝为太上皇,其母孟氏封为太后,追封皇后。封二公主周文静为大周长公主。
这皇位继承的不但是名不正言不顺,还过于急躁了,惹得百姓议论纷纷。
“哎,你们说,这太子的事情还没有查清楚怎么就突然暴毙了呢?”
“还有洛阳公主,不知所踪是怎么回事啊?”
“对啊,这陛下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四皇子就突然即位了。”
“你们想想,这所有事情的最大受益者是谁呀?我看呐,说不定太子刺杀陛下的事情就是子虚乌有的。”
“对对对,早就听闻后宫的女人蛇蝎心肠。现在看来,这孟贵妃一跃就成了太后,还害得元皇后都没有好下场!”
“嘘嘘,你们这话若是被有心人听见了,可是要掉脑袋的!”
“哼!有什么可怕的!?我们身正不怕影子斜!倒是现在的皇帝,名不正言不顺的!”
“就是,我听说啊,现在国玺还在洛阳公主手里。这说明什么?说明公主是被迫逃亡啊!”
人群里,一个身着灰衣带着斗笠的人压了压帽子。他嘴角勾了勾,大声道:“前些日子,有人在周西边见过洛阳殿下。殿下亲口说出了孟贵妃的罪行,刺害陛下,谋杀帝子,追杀帝女。现在殿下已带着东西被天齐公主殿下带回大殷,恐怕……不日便会传来殿下的消息。”
“你是什么人?说的你好像亲眼见过一样?”
灰衣人笑了笑:“籍籍无名之辈,不想让真相掩埋,百姓被欺骗罢了。你们如若不信,那便等着大殷那边会不会有消息传来吧?到时候你们自然会明白。”
他说完,在茶水桌上放下一块碎银子便起身要离开。
“等等,阁下究竟……?”
“我等揭露真相,自立为解谜者。”
说完,灰衣人哈哈大笑离开。这些天,大周各地都出现了这些自发组织的“解谜者”,其中三分之一为那日亲自听了周文雪话的人。
他们武功高强,来无影去无踪。活动于大周境内,四处说着诸如此类的话。渐渐的,组织越来越大。相信的百姓官员也越来越多。
民间自发组织当然不可能在一瞬间就发展起来。所以,这后面就少不了殷华月,风昀他们的煽风点火。还有花落迟琼楼宫的暗中扶持。
“哼!什么解谜者,一派胡言!”气急的孟太后又在摔东西了。
“母后,您息怒。不过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江湖组织罢了,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的。”
“你听听他们说的什么?!自从屿儿登基以来,他们就没消停过!”
“母后,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言论罢了。就算他们说对了,可是他们有证据吗?他们又能做什么?不过一群跳梁小丑罢了。”
孟云看了眼周文静,半晌没有说话。
“来人,去,强行镇压这些人。若是再听到类似的言论,看到这些解谜者,就地格杀!!!”
“娘娘不可!”
“为何不可?”孟云一脸狐疑的看向右丞相,准确的说是想着大周唯一的丞相。
“太后娘娘,现在陛下刚刚即位。本来就在民间的威信不足,百姓对太子与帝女的这件事猜测本来就多。若是现在我们再轻举妄动,不就正坐实了吗?”
孟云想了想,权衡利弊之下是这么个道理。但总不能任由那些人就这样发展下去吧?!这样下去,他们迟早威胁统治!
“那依丞相所见,哀家应该如何做?”
“现在我们需要的就是凝胶民心,娘娘不如做出一些动作。让百姓真心得到好处,从心底感激娘娘。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孟云道:“丞相说的有道理,那便照丞相的意思办,丞相且去着手吧。”
“是,老臣告退。”
孟云冷笑一声,迈着盈盈的步伐朝偏殿走去。
她轻轻推开门,一丝光亮照进昏暗的房间内。命人燃起烛火后,榻上那动惮不得的周帝才渐渐显现出轮廓。
“唔!”
看到孟云,他仿佛想冲上来撕了她一般。
孟云温柔的笑了笑:“陛下,何必如此着急。待臣妾把这些天的情况告诉陛下……陛下再急也不迟啊。”
“唔!!!”
孟云不依不饶的勾引着他,魅眼含情脉脉的看着他。“陛下,您可能不知道呢~现在屿儿啊,可出色了呢~”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