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宁望平自立门户之后,她家便几乎彻底断了与族里的往来。然而时移世易,到了她这一辈,终于再次带着紫儿踏进了宁氏大宅的门槛。
她与本家那边越是亲近,就越是证明,萧氏带给宁氏的压力越大,已经大到让宁氏内部团结至斯。而萧氏带给宁氏的压力越大,也就越证明,往后的局势将一日比一日严峻。
接下来的几个月,是宁夏青接手家业以来最清闲的几个月,也是她最提心吊胆的几个月——
年后不久,京城里,顾雪松将商会行贿的证据提交了上去。
太子带着种种证据去面见圣上,证据表面不少官员都涉事其中,且那些官员素来与五皇子交好,算是五皇子其下羽翼,太子此行便是将矛头直指五皇子。
五皇子却将此事全部推到了商会的头上。五皇子辩解说,此等民间组织在当地相互勾结为非作歹,甚至勾结官员,这对于地方政府的统治始终都是威胁,进一步来说,便是对皇权的威胁。
依五皇子所言,对于官员受贿一事,此乃人性贪欲所致,历朝历代都无法完全遏制。因此,在受贿一事上,治标不如治本,只要打击此等民间组织,便能从根源上杜绝了受贿一事。
此外,若是想查,恐怕没有官员是完全干净的。只要那些官员依旧忠于皇上,不如此次就放过他们,严查商会的同时放过那些官员,一松一紧张弛有度,这才显得皇上处事有度。
太子自然不赞同五皇子的意见。一时间,两派官员皆纷纷站了出来,各持一词,一时间朝堂上一片混乱。
萧氏早就听到风声。于是,谭文石等萧氏的簇拥纷纷退出商会明哲保身,并牵头建立了与商会性质类似的公所,此番改弦更张,摆明了是要金蝉脱壳。
而谭文石等人所建立的组织,自然是排斥宁氏加入的。因此,宁氏只能暂且留在商会里。若是商会真的倒台,宁氏反倒得独立承担后果。
太子与五皇子的争斗如火如荼,皇帝终于下定决心,打算承办商会。
却不料,就在这时,北边发生了一件大事——
天山走廊被攻破了!
天山走廊被攻破,意味着被阻遏了几百年的天山商路将重启,北地与西域之间的通路将不再受到莱什人的阻隔,两地之间的通商将比从前更为频繁。
被搁置了多年的西域商路重新开通,中原所产的瓷器与匹料终于能够再次流向西域。在这种时候,中原的瓷器与匹料登时就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于是,太子上书,提及民间商贸一事。
太子有云,梅公郡乃是匹料重镇,若是在这种时间解散梅公郡匹料商会,梅公郡商人失去了领头羊,匹料行陷入混乱,商人们乱了阵脚,很容易就会失去这一向西域扩张市场的好机会。
梅公郡每年上缴朝廷的赋税不少,若是梅公郡错过了此次机会,对于朝廷而言也是笔不小的损失。
因此,千里之外的天山走廊一役,反倒保全了梅公郡的匹料商会。
当顾雪松从京里回到梅公郡市舶司时,已经是夏季了。此时的梅公郡里,以宁氏为代表的商会和以萧氏为后盾公所之间的矛盾也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天山走廊通路,意味着北地会有许多商人转而来往西域通商,而北地必将从中原进更多的料子。此时,梅公郡的商会和公所中,谁能与北地谈下长期的合作,谁便能够占据商场上的先机。
——对于宁夏青等宁氏众人来说,之前的小半年里,他们只能什么都做不了地等待上头的风声,而如今却到了他们这些商人出场的时候了。作为商会这边的代表,他们须得在公所得手之前,尽力争取与北地之间的长期合作。
然而,这并非易事。
萧氏作为境内盘根错节的大氏族,早已渗入了皇室血脉之中。在萧氏内部,荣耀得封翁主的萧氏女子便不下十位,身负萧氏血脉的公主也有不少。
近百年来,中原这边与北地的关系相对不错,中原常常会送公主去北地和亲,这些被送去北地的公主里,有不少都是跟萧氏有所关系的。
因此,无论是中原皇室,还是北地朝廷,都早已被萧氏渗入了。
如今商会和公所都想要争取北地的长期订单,与宁氏的商会比起来,北地自然更会倾向于萧氏的公所。
以宁氏族长等人为首的宁氏众人都对此事忧心忡忡,包括宁夏青。就在这时,宁夏青被顾雪松叫去见了一面。
原来,京里那边的局势过分紧张,离不开顾雪松的筹谋,因此,顾雪松才刚回来不久,就又要离开了。
顾雪松是赶在离开前匆匆见宁夏青一面的。此次见面,顾雪松主要是想问商会打算如何去争取北地的单子。
宁夏青告诉顾雪松,宁氏这边打算派宁三老爷过去。宁三老爷打理宁氏商铺多年,纵横商场,宁氏要派人去北地,没人比他更合适。只不过,宁三老爷在宁氏族内地位不低,此次派宁三老爷走这一趟,几乎证明宁氏已经被逼到底线了。
顾雪松闻言倒是一笑,说:“那还真是巧,宁三老爷与谭文石这两个人,看来不分个高低是不行了。”
宁夏青明白了,公所那边是要派谭文石过去。
宁夏青不由得心里一突,简直是怕什么来什么。
谭文石是什么人,她再清楚不过。宁三老爷虽然曾经是谭文石的主子,可如今的宁三老爷无论是体力、精力、心机、手腕都不是谭文石的对手。
她一直就担心公所那边会由谭文石亲自过去。看来萧氏也是势在必得了,所以才会让谭文石亲自去走这一趟。
这下子倒是不妙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