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我有一双鉴宝金瞳> 第五百五十九章 非遗传承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五十九章 非遗传承人(1 / 2)

四十年前,国内要求恢复建窑的烧造,特地成立了一支三人的专家小组。

没有记载,没有配方,没有釉水,建窑断代的这八百余年的空白期一直是个世纪难题。

“究竟是怎么烧的?”

“矿釉配方是什么?烧造的古窑是什么样子的?温度该保持在多少度。”等等等一系列的难题摆在了大家面前。

“兔毫是怎么烧的?”

“油滴是怎么烧的?”

“柿红釉的配方是什么?”

当时这支接到复烧还原任务的专家组一头雾水,就这样,他们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一点点的摸索。

当时从建阳窑遗址发现出来的碎片大部分都被送到了这里,这三位专家们就是靠着这一麻袋一麻袋的残片来推断,来试验不同的釉水,来试验不同的温度。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四年之后,1991年,第一支兔毫盏出窑了,三人终于攻克了第一道难关。

而后,平南市的建盏行业进入了飞速的发展时期,在短短十几年间,“烧盏”已经大大的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

慢慢的,随着烧盏的人越来越多,各种釉水的配料难关被不断的攻克。

“乌金,柿红,油滴,隐滴,兔毫,隐毫,蓝毫,玉子,茶末,”数十种新釉面被不断的烧造出来。

十一年前,建盏烧制技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当年第一批复原出建盏的那三个人被评为了第一代非遗传承人。

李耷,陈大朋,孙建新,这三位当年的建窑复原小组的专家一时间风头无二。

他们烧的盏,市场上往往是供不应求,一盏难求,而且价格被炒的离谱。

今年,建盏非遗名单已经发展到了第四批,同时,整个平南市从事建盏烧造行业的人数也突破了万人。

上万的匠人数十年间一直在从事着同一件工作,“烧盏。”

“非遗当道,高手横出,这便是……底蕴!”

众人虽然心有疑惑,但是也不敢质疑章老的决定,想来他会这么安排是有自己的深意的。

随后众人又围绕着这次复烧的比试不断的交流意见,因为它们对山中商会一方了解的不多,所以想要赢的话,就要多在自己这方下功夫。

等到散会之时已经是天亮了,激烈的讨论了一夜,高林也有点乏力了。

看着一个个七八十岁的老人们个个红光满面的离开,高林摇了摇头,“都一点不显老啊。”

想了想,既然已经做了决定,高林还是打了一个电话,

电话很快就接通了。

“高先生,不知你们商量的如何了,可有结果?”山中大智沉稳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听起来倒像是他也参加了讨论一样。

“山中先生,我们这个赌约是私人私下进行的是吧?”

想了想,那边的山中大智轻笑了两声:“那是自然,这只是一次私人性质的学术交流而已。”

“我们答应了,但是我有几点要和山中先生说明一下。”

“高先生请讲。”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