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的年礼陆续进京了。费亭侯府天天能够收到远道而来的礼物,老家沛国谯县的、北地边关朋友的,还有经过宫中赏赐的来自大江南北的奇货。
阿生在其中发现了奶酪和水稻,从此她对于年礼充满了热情,天天拉着吉利去府库淘宝。虽然大部分是没什么意义的珠宝首饰绫罗绸缎,但只要淘下去,总能有收获,比起困守侯府一年的收获都大。
水稻、糯米、山药、薏米、绿豆、红豆……都没有普及,但作为各地和外邦进贡的特产,还是有少量出现在了曹家的府库中。往年这些东西不是煮了尝鲜就是任凭腐烂了,但今年,但凡还有繁殖希望的都被阿生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
年后就是春季。春季啊,希望的季节,播种的季节。
比起需要磨面技术的麦粉,大米饭更加现实,而且米粉比麦粉好磨多了,她可以做糯米糍吃。一想到经过努力后能够达到那样的未来,她就开心得想哼歌:“我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啦啦啦啦啦~”
吉利没有办法理解阿生的远大志向。他喜欢北地来的小匕首,同时鄙视阿生的口味:“如意,馋嘴,羞羞。”
阿生心情好,给哥哥扮了个鬼脸,继续在犄角旮旯里淘她的宝贝。缯氏跟在后面,战战兢兢地将阿生翻乱的物品整理好。
“咦,这个东西长得好像竹子,但又不是竹子。”阿生从一箱蜀锦后面翻出了两根已经枯黄的长杆样的植物,她盯着它们看了2秒,然后大脑就炸了。“天啦噜!我竟然发现了甘蔗!汉朝人这么强大的吗?”
有了甘蔗却没有白糖,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一场食品变革,以及,数不尽的钱!
阿生跳起来。我要去南方圈地,甘蔗水稻红豆啊啊啊啊啊;我要去北方圈地,酸奶羊毛乳酪啊啊啊啊啊;我要去新疆圈地,日照温差种水果还有丝绸之路带来的新品种。
她瞬间给自己的人生作了不下二十种规划,捧着脑袋笑成了个小傻子。活着,真好!
吉利:完了,妹妹馋傻了。
新年还有一个好处是母亲的心情比较阳光明媚。曹嵩但凡要宴客,或是去朋友家串门,都只能带着正妻去撑场面。于是平日里在家中不受待见的丁氏突然就有了很高的存在感。所谓嫡妻的优越之处就是在这里啊!
且但凡已婚妇女们凑在一起,都羡慕丁氏的运气。“嫡长子嫡次子出生不过两年,肚子里就又有了一个。名分、宠爱、子嗣都具备了,怎么不让人羡慕?”
虽说事实完全不是这样,但丁氏还是面上有光,连带着气色都好看不少。虽然在别人说到“嫡次子”的时候有些尴尬,但到底也是自己的孩子。“我家二郎长得像郎君,白净俊朗,就是胎中体弱让人担心。”
旁边马上有人劝道:“双生子都活了下来,且长相不同,已经是祖先福佑绵长了。”
丁氏抿着嘴笑:“我就指望大郎能够看顾他了。二郎也不需要承担家业,将来做个风流倜傥的小郎君也不错。”
你看,练一练,丁氏不也就会说瞎话了吗?
“别……了吧。我跟你说过,控制变量法,贪多嚼不烂。”
“哦。”突然失落。
“且你要记住一条原则。”阿生将铅笔往桌上一扔,“这种消耗品,工艺越简单越好,材料越廉价越好。我是要给育婴堂的孩子和别院下人读书用的。往里面加铁、加香料?呵?是不是还要掺黄金?”
她的冷嘲热讽让匠艾的脸绷得死紧。在工坊中滚打了二十年的大汉被个娃娃嘲笑,稍微有点自尊心的都面上下不来。但偏偏她说的是对的,匠艾技术过关,但往往在一些方向性的问题上会走偏。
“再有,别用铆接法来镶嵌木头。小小的石墨笔外壳,也值得你炫技?找一种好点的粘合剂出来,半机械化生产早晚要用到。”
粘合剂、机械化,这两个词也不是匠艾第一次听到了。事实上阿生提供的金属滚轮组压纸的技艺早就让他对“机械化”这个概念充满了敬仰,这也是他在存够了赎身的钱后反而跟曹生签了死契的原因。
他自诩天才,百工均有涉猎,无所不通。但自从到了这位曹家的小郎君名下,每天都在刷新他对自己专业的认知。她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工匠,但所知所想,都带有一种高屋建瓴的压迫般的前瞻性。
即便面上再傲气,他心中也是门清:跟随此人,或许可以如蔡伦、鲁班一般名垂青史。
“冬天要到了,家里若是缺什么,就跟我说。工作虽多,但不要熬夜,身体最重。”阿生给工匠们的生活待遇非常优厚,对匠艾尤其优厚,是跟史氏、缯氏这样的管事同样的水准。
“在下没什么缺的。”
“家中的下人,我让他们轮流去工坊中帮忙了。若有你看得上眼的,尽管跟我要人。”166阅读网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