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门外父母起来忙活的声音,缩在床角的李心雪慢慢抬起头。
她一夜没睡。
昨晚莫问川的话一直在她耳边萦绕,她一直在想,为什么这个男孩不直接把她押到警局,而是要给她这个自首的机会?
李心雪看得出来对方说自己在监狱服刑并不是谎话,因为对方的眼神极其清澈。
但是她依然不认为对方能体会到她的感受……或者说,除非是自己亲身经历,否则没有一个人有资格说自己对任何一件事“感同身受”。
语言是最苍白无力的东西,人性则是最复杂的东西,也只有亲身体会,才能真正去了解一件细微的事对人性造成的影响。
诸如她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因为某个矛盾而去残忍杀害一个人,是必然要遭到整个社会的谴责的。
正如昨晚莫问川所说的一句话:“人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不过,总有人自诩为“心理学家”,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大肆发表自己的主张与言论。
这样的群体范围之广,下到街头乞丐,上到国家高层,存在于社会上的每一层阶级。
这些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永远遵循着一条理论:无论别人再怎么有错,你杀人,那就是你思想太极端,承受能力太差,家庭教育缺失等等。
乍一看好像的确如此,但细看下去却是漏洞百出。
每个人的生存准则不同,生命只是一个统一的“最珍贵标准”,但实际上有些人并不认为生命是最重要的。
他们有着更无私,或者是更高尚的追求。
生命是需要被赋予意义的,如果有人夺取了被赋予的意义,那这个人犯下的罪行,是不是天理不容呢?
李心雪这一晚上想了很多很多,流下的泪也早已在床单上干涸。
她后悔吗?
当然后悔。
她因此失去了后半生的青春,失去了那些微小但存在的希望,远离了自己所爱的,与爱自己的亲人。
她将离开这个村子,在牢狱中度过余生。
或许法官会念及她的自首情节,或者是林静雅所做的那些事给予减刑,或许她只需要在里面待上十几年二十几年就能出来。
但是,那个时候他已经什么年纪了?那个时候社会已经发展成什么样了?他又去哪里求得一份工作?
可是……如果再来一次的话,她依然会选择杀掉林静雅。
她是农村来的孩子,她同样有着农村人的骄傲与尊严。
村里人常说,只有走出村子,进入城市,才不会被人看不起。
可她发现,进入城市之后,反而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人们的鄙视。
这对她不是简单的心理上的打击,而是从小塑造的三观轰然倒塌!
李心雪抱着膝盖,想起自己童年的回忆,嘴角不禁露出一抹发自内心的笑容。
小时候很调皮,跟着那帮男生到处跑,爬树抓青蛙,什么都干过。
村里人很热情,看见他们这些调皮的孩子总会拉到自己家里拿些点心糖果。
村里人很团结,平日里小打小闹,但是对外却出奇地一致。
哪家有哪门子事儿,村民个个都会到场,就好像这是一个大家庭一般。
她是杀人犯,但是谁能想到她曾经也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一个对城市生活充满憧憬的好孩子?
就像她昨天对莫问川说的那样,面对城市中所遭遇的一切,她都忍受了下来。
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改变自己。
可是即使改变自己也没用呢?即使违背自己的意愿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都没有用呢?
难道要将这个乌烟瘴气的网络,还有那狗眼看人低的一群学生,全部告上法庭?
不现实。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