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街上喧闹的氛围不同, 偌大的皇宫内静谧无声,就连花灯也没有人敢往屋檐上挂上半盏。
原本就小心翼翼的宫人在这天更是放轻了脚步,蹑手蹑脚, 就怕因自己一个不注意, 惹了本就伤心的帝后厌弃,招祸上身。
皇后立在窗前, 思绪飘远。
自从她的启儿失踪以来,年复一年, 这宫里上元节这天, 便几乎都是这般景象。
往年她在佛祖面前垂泪祈求,盼着她的启儿早些归家,今年却是不同了。
她的启儿已回到她身边, 还找到自己心仪的姑娘。
哪怕上元对他而言并不是什么美好的节日,依旧熬了好几个夜晚将课业赶完, 腾出今日去见她。
皇后淡淡一笑。
她的儿, 不知不觉间已长这么大了。
才这么想, 忽地廊下一盏盏花灯亮起,引来宫人们的惊呼声。
皇后面色也是一变:“谁点的灯?”
儿子找回来是一回事, 但十年前上元那日遭遇过了什么,会不会在他心里留下什么阴影,她不好去问,也不想触景伤情去揭他伤疤。
可眼下谁那么大胆子, 没有她的准许,竟在这宫里点上了花灯?
这要万一被程启看了去, 想起过往那些……
皇后呼吸一窒,顾不得等宫女去问个仔细,自己便急急往外走去。
还未走到门口, 便见外头一人提着绘制梅花的花灯前来,皇后停住脚步,愣愣看着朝她走来的程启。
程启不言不语,眼尾微红,却极其温和。
他身上少了凌厉的锐气,反而多了点柔软。
程启将手上的花灯放到皇后手中,垂着眼,轻声对着怔愣的皇后说道:“母后喜梅,孩儿以前曾对您许诺,要在上元节那日为母后做一盏蜡梅模样的花灯,今日晚了,来不及,只能用买的,待到明年,孩儿再亲手为母后做花灯,母后可千万别嫌弃。”
在程启话说到一半时,皇后的眼泪已经啪哒落下,湿了面庞。
她不敢置信地抚上程启脸颊──前些日子考虑到他记忆不全,皇后也没有对他做出这样太亲密的举动。
可他方才说了什么?
那是程启幼年时,他们在宫里共赏盛开的腊梅与上元花灯时,他亲口对她说过的话啊!
皇后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尽管心里已有答案,她还是颤着声问他:“你都想起来了?”
那个会对她的碰触感到不适应的少年,今日身子却没僵住,而是取了帕子,替自己母亲擦去溃堤的泪。
他点头,看着比记忆中多了岁月的痕迹,却依旧美丽的母亲,温声说道:“嗯,孩儿都想起来了,不管是李公公的事、父皇的事,还有母后的事,记忆全都找回来了。”
皇后终于忍不住,将程启揽入怀中,失态地放声大哭。
直到这一刻,她才真真正正感觉到,她的孩儿回到了她身边。
崇安帝原本就要往皇后这处来,上元节这日,他俩总是会一起用晚膳。
这一天他们吃的东西都不多,但有彼此劝着,多少也会多用点食物垫垫肚子。
在外头听见程启已恢复记忆,崇安帝眼眶一红,头往上仰,被点亮的花灯晃花了眼。
终于啊……
……
另一方面,程另倚在宫外栏杆上,半点提不起劲儿来。
淑妃取来披风披在他身上,嗔道:“你这孩子,都多大了,怎么不知道给自己多加件衣裳呢?”
程另紧了紧披风,站直身子,扯出个笑容:“谢谢母妃。”
淑妃摇头,实在拿这孩子没办法,左右张望了下,身边的人退了开些,淑妃才压低声音问他:“你外祖问你,从那产婆口中可问出什么来了?”
一提起这事,程另面上刚勾起的笑容倏地一滞,顿了片刻而已,很快回答,倒是没让淑妃多起疑心。
他说:“这事母妃你别搀和进来,我会再去寻外祖说个明白。”
淑妃容貌妍丽,闻言只是皱了眉轻叹口气,但瞧见儿子这样坚决,饶是有满腔心思也只得按下。
没多久,一小内侍垂首急急来报:“娘娘,三殿下,太子殿下来了。”
话落,母子两人对视一眼,淑妃面色尤其古怪:“他来做什么?”
一直当“程启”是刘相与程另带回来的替代品,淑妃也没想过要见他,倒是小内侍老实答了:“太子殿下说了,稍早三殿下身子不适提早回宫,他来看看三殿下身子好些没有。”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