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令人期待的是,人们在交易的时候咋可能会不交流上几句呀,而大部分的情报本来就来源于公开信息。说起来真是羡慕可以结伴下山的同行们,他们知道的事情肯定不少。
但说到此处就要提一下,也不知道是老和尚的威望太高,还是当下的人们对于佛教的信仰实在太虔诚,每一个下山的僧人都是收获满满,以至于寺庙的周围提前好几天就有点人满为患。
幸亏就连寺庙与外界通联的道路都被他们拓宽了。
此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不过人们的热情依旧高涨,山门外进香的游人仕女熙熙攘攘的,也许是都知道稍后会有压轴戏的缘故吧,反而又增加了几许人气。
随着山道上挂满的灯笼被点亮,远远的望去,像是一条充满了繁星的银河,再加上四周各式悦人耳目的装扮,都有了些许曾经见到过的景区特色。
更难得的是,年龄小也没关系,不存在啥走夜路的风险,毕竟四周的虔诚信徒很多。
从山门开始往下的供奉香案几乎一个挨着一个,经过张洋的“招商引资”,那些土财主们互相之间攀比的架势异常明显,搞得山门外一整条路上都是烟雾缭绕,香气弥漫。
对于身处其间的人来说,恍恍惚惚的还真有点仙家意味。
这就对了,修道就要有修道的派头。
有的供桌上还有一种看起来有点怪的长明灯?不知道是啥哈,反正目测跟那种东西挺像的,张洋也叫不出来名字,倒是对于清油的消耗挺大的。
他总算明白为啥碗里没有油水了,别说生产力明显不怎么样,就算是工业时代如此浪费,食用油也得涨价啊。看得他还总想往里扔几块面筋试试。
也就是自家搭档看得太紧,才没有得手。
比较难得是,摆香案的人家并不仅仅是烧香,如果谁的荷包太过于悲剧,在他们那是能领到免费食物的,这场布施同样已经持续好几天了,非常好的习惯呐。
当然,最新吸引人的还是我国特色。
二人走在路上时不时地就与小商贩们擦肩而过,货郎们的水平很高耶,甚至真像脚盆鸡说的那样“发掘出食物本来的精华”了。至少张洋吃着挺满意,更难得是这些人还那么喜欢斋僧……
不过也难怪,毕竟要和免费食物竞争,有胆子来的主儿手艺肯定过得去。
张洋觉得自己眼下从事的职业果然很有前途。
江边的巨大台子已经搭好,负责此事的和尚异常认真,他们为了防止发生意外,甚至还专门在有淤泥的地方垫上干土,就是张洋看着眼前的景象莫名的有些喜感。
很正常,具体可以参考乡村版大戏台被过度装饰之后的画面,就知道啥感觉了。
而能在上边站的不用说都是高僧。
这反差萌……
但他真不是故意的,自己本身就不是有啥艺术细胞的人,结果计划中的构想竟然又被添加了诸多其他元素。
算了,也没关系,反正大家似乎都没啥审美情趣,不然那么夸张的风格也没法过审不是。
而且足够显得喜庆祥和的。
就是好奇怪,那些到处飘的小旗子怎么看怎么像民国时期的国旗,难道袁世凯也是个佛教徒?但张洋不是考据党,人这辈子弄不明白的事情多了,也不差多个一件两件的。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