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星光不冷。
东方叹了口气。
紫微帝星,虽然是诸天星辰之主,但是本质上与其他诸星辰并无区别。
武帝之所以如此,大抵是因为心有所感罢了。
这大离最近星辰之处,武帝彻抚摸着紫微帝袍,目光有些飘远了。
“若星辰亦会熄灭,何必拘泥于我之身死。”
恍惚之间,武帝似乎看到了那个男人在笑着劝慰着他:“星光过亿万年亦会照耀,始帝随九州而入史千古。
若是吾儿能够君临九州,将天下悉数化作我人族之天下,凡日月照耀之处,皆是大离之国土,为父说不定也能趁着吾儿的东风,千古名传,另类长生?”
如果是那个男人的话,一定会这么说的吧。
可事实上,文景大世,又何尝不能千古流传。
九州不受四方夷族一蹄之祸,九州之民安享太平民皆富庶。
能够在五百年乱世,百年前天人之战后做到这个地步的君王,只要人族仍存,怎么会被遗忘。
可对一个父亲来说,无论是怎样的成就,也许都比不上武彻之父这个称号来的更开心。
“若是武彻名字之下,能够加上踩踏匈奴灭族之血,天下世家臣服,诸子百家归顺,帝国一言可决的光环,那他会更开心吧?”
武帝仔细想了想,他应当是会的。
所以。
武帝探出手去,似乎是要抓住这漫天星光。
东方正欲开口,告诉武帝非星命之术难以操控这横跨万古宇宙的伟力,话语即将吐出,却顿住了。
因为在武帝抬手之时,紫微星,动了。
不仅仅是摘星台上的紫微星辰。
身为九州星光最盛之处,一叶知秋,管中窥豹,可见全貌。
是甲子日夜,帝都紫气横空,诺大九州,不见皎皎月光,浩浩星辰。
日月最近九州,故被常人视为星辰之首。
可群星之主是为紫微,紫微不出也就罢了,但若紫微星动,日月亦当避退。
东方瞪大眼睛,看着这星辰异象。
即便是身为星命之术登峰造极的摘星楼主,也没有见过紫微星动。
别说紫微星动了,就算是寻常星辰之动,他都未有见闻。
不仅是他,便是星命传承之中,对星动的记载亦是寥寥。
“星辰之动,是星辰意志与人身意志相通,才引发的星辰异象。
如果说本命星,不过是人身被动与星辰相连,那星动,就是星辰主动与之相连。
作为群星之主,哪怕只是照耀九州的紫微星光凝就的紫微星辰为之动,也是足以动摇九州格局的绝世异象。
以往虽然没有紫微星动的记载,但是其他星辰,却有记载。
若是我没有记错,星动异象于人而言,有莫大裨益。
其具体表现就是。”
东方微微抬眸,紫微星光落于武帝手掌,如水流动。
御使星光,以为己用。
武帝握着紫微星光,长呼一气:“东方楼主可知晓,如何御使这星光之力?”
能够跨越万古千州,星辰之光的伟力无需多言,可术业有专攻,修成法力,若无法术,也只能以力压人,星辰之光,也是如此。
身为星命之术的传人,东方却只得羞愧摇头:“星辰之动,实在是太过罕见,而能让星辰为之动者,必在九州史书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好比上一位七杀星动的武安君,那等杀才,别说星命术传人,便是道门道主,又岂敢问询这等关乎根本的问题?
但武安君在七杀星动之后,每逢杀伐血流之时,杀力境界都会违反常理的飙升。
根据我星命一道前辈的推测,星动只是开始,就好像至尊如今手中之星光,不过涓涓细流。
长平一战后,有人说他已然臻至真神之境,以杀证道,超凡而入圣。
相传他行至之处,七杀星随之而移,大日都无法遮掩其光,是星日同天。
星名七杀,武安君以杀证道,而星动之根由,又是因为人身之意志与星辰之意志相通。
也许愈是贯彻星辰之道,则能借用愈多的星辰之力。
为星辰之力如何运用,也许也藏在星名之中。
当然,每个星辰都是不一样的,紫微与七杀截然不同。
如何运用,到底是需要至尊自己考量的。”
“星名之中。”
武帝微微沉吟。
紫微乃是帝星。
如果说七杀星的宿命就是血流长河,以杀为道。
那紫微的真意,就是帝之道。
这也应当是他能够引动紫微星动的缘由。
无论因何而起,他想要踩踏匈奴灭族之血,让天下世家臣服,诸子百家归顺,帝国一言可决。
皆是煌煌帝道。
而且不同于其他人的妄想,身处文景大世落幕的武帝,在景帝的铺路之下,是真的有可能实现他之所想的。
如今流入他手中的星光,只需要践行此道,就会愈发庞大。
可首先,他该如何使用这一缕的紫微星光呢?
武帝沉吟半响,忽的掏出了两样东西。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