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叶用三层包装纸,最外层是彩色透明玻璃纸,第二层是彩印门票,第三层是白衬纸。
次一等的茶叶也用两层包装纸,免去外皮的玻璃纸。
如果顾客买一百包或五十包,也要将小包叠起,但不再用包装纸打大包,只是用红、绿麻筋一拴,而且彩色小包还注重色彩的搭配。
这就可以看出,当时茶叶的包装已经注意了包装的视觉效果,能够迅速吸引顾客的眼球,增加购买量,是很出色的广告包装设计作品。
到了清末,糕点铺大都备有装糕点用的“行匣”,这是用木板咬口而成的长方形木匣,外边粘上彩印风景的包装纸,并题有“一路顺风”的祝词。
简易的糕点包装是用蒲草编织而成的长方斗形的“蒲包儿”,先将糕点用白纸包好,码放在蒲包儿里,外面敷上红、绿门票,用彩色麻筋拴上。
还有的糕点用纸包成长方形,上面放一张印着商店名称、地址的商品介绍,再用线绳捆上,便于顾客携带,又是推销宣传。
与糕点铺类似的还有鲜果局子和果摊子,一般都用上宽下窄圆形的果筐装货,秋天还要衬上香蒿,以增加果品的香度。
更讲究的则用果篮包装。
秋天各种新鲜水果上市的时候,商家可以得心应手地进行搭配,丰富的色彩让人看了赏心悦目。
其他店铺也有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包装形式。
例如,烟铺卖叶子烟,用印有本号戳记的细草纸包成菱形包;油盐店卖的干黄酱是用草纸垫油纸,做成梯形包。
其他如黄花、木耳、蘑菇等,一律用麻纸做成方形包。酱菜、酱豆腐等高级咸菜一律装入油篓;肉铺夏天常用鲜荷叶做成菱形包,来包装酱肘子、小肚等熟菜,而用蓖麻子叶包生肉。
卖樱桃、桑葚等时令鲜品的则用杨树叶做衬托;杂货摊则用旧书本、旧报纸包装花生仁、葵花子、海棠干、杏干之类的零食。
一般商品上都会有印有商品说明的包装纸,称为“仿单”。
下面是几张清代的旧仿单,如:杭州老三泰琴弦店。
“祖传李世英按律法制太古琴弦、缠弦,各式名弦,一应俱全,发客。”
“老铺历百余年,并无分出。凡士商赐顾者,请认杭省回回堂下首,积善坊巷口老三泰图记,庶不致误。”
还有北京桂林轩脂粉铺:“桂林轩监制金花宫脂、西洋干脂,小儿点痘,活血解毒。”
“妇人点唇,滋润鲜艳,妙难尽述。寓京都前门内棋盘街路东,香雪堂北隔壁。赐顾请详认墨字招牌便是,红字套冰梅蓝花边。”
徽州胡开文墨店:“苍佩室墨赞:珍称墨宝,驰誉艺林。苍佩之宝,触目球琳。元霜质栗,紫云老沉。”
“延珪而后,此其嗣音。泼纵似海,惜本如金。龙宾十二,助尔文心。道光丁酉春秋,春叔孙日萱书于海阳书院之求寡过斋。”
扬州卢葵生漆器店(漆砚):“其砚全以沙漆,制法得宜,方能传久下墨。创自先祖,迄今一百十余年,并无他人仿制。”
“近有市卖者假冒,不得其法,未能漆沙经久,倘蒙鉴赏,必须认明砚记图章、住址不误。住扬州钞关门埂子街达士巷南首古榆书屋卢氏。”
这些仿单不仅详细介绍了所售商品的优良品质,还对该商号的招牌做了广告宣传,其信誉有了保证。
清代以在北京为代表的规模大、财力雄厚的店铺特别注重装饰店铺的门面及厅堂。
富丽堂皇的门面也是一种很好的广告形式。
《道光都门纪略》中写道:
“京师最尚繁华,市廛铺户,装饰富甲天下,如大栅栏、珠宝市、西河沿、琉璃厂之银楼缎号,以及茶叶铺、靴铺,皆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令人目迷五色。”
《燕京杂记》中也提到:
“京师市店素讲局面,雕红刻翠,锦窗绣户,招牌至有高三丈者。夜则燃灯数十。纱笼角灯照耀如同白日。其在东西四牌楼及正阳门大栅栏者,尤为卓越。中有茶叶店高甍巨桷,细槅宏窗,刻以人物,铺以黄金,绚云映月,洵是伟观。总之,母钱或百万或千万,俱用为修饰之具。茶叶则贷于茶客(茶商),(茶商)亦视其店之局面,华丽者即无母钱存贮,亦信而不疑,倘局面黯淡,虽椟积千万亦不敢贷矣。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所由来也。”
装修精良、气派的铺面,不仅可以让顾客感到有面子,满足顾客的虚荣心,而且可以显示其财力雄厚,取信于人。
还有像是《扬州画舫录》卷十一记载了烟草零售商匡某采用特殊的广告手段——“烟戏”来推销他的水烟:
“匡子驾小艇游湖上,以卖水烟为生,有奇技,每自吸十数口不吐,移时冉冉如线,渐引渐出,色纯白,盘旋空际,复茸茸如髻,色转绿。微如远山,风来势变,隐隐如神仙鹤犬状。须眉衣服,皮革羽毛,无不毕现。久之色深黑,作山雨欲来状。忽然风生烟散。时人谓之匡烟。遂自榜其船曰‘烟艇’。”
用表演吐烟圈(“烟戏”)来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在当时可算是一种独特的广告形式,既丰富了人们的闲余生活,也促进了其烟的销售。
成都弹棉花的小贩在帮主顾弹棉花的时候,其本身就是一个活广告,他的动作带有表演性质,能够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如果他的表演很到位,那么找他弹棉花的人就会更多。
而卖响簧的一般在售卖的同时会自己吹响簧,用表演来吸引顾客的购买,让顾客了解该产品的优良品质。
卖布捆子的小贩肩扛数尺长的布匹,折成长方形的布匹一摞摞码起来,呈现出岌岌可危的样子;卖蒸饽和卖油糕的则喜欢把盘案顶在头顶上;卖风车的手转制作精巧的小风车,这些都带有表演意味的广告。
另外,当时挑担卖小吃的男子多是英俊少年,他们都很重视衣妆饰品的搭配,有的还在草帽上插花,有的把蒲鞋染上蜡。
这种种装饰都是为了吸引顾客的目光,同样带有表演性质,同时也有很好的促销作用。
清代杨静亭写的竹枝词《都门杂咏》中一首记录厂甸一带摊贩的广告说:
“新开厂甸值新春,玩好图书百货陈。裘马翩翩贵公子,往往多是读书人。”
集市摊贩主要以陈列广告为主。
李静山《增补都门杂咏》“市廛门”中《琉璃厂》有一首咏颂琉璃厂的陈列广告说:
“画舫书林列市齐,游人到此都眼迷。最难古董分真假,商鼎周尊任品题。”
古玩铺则?唐宋元明件件陈,满墙字画尽名人。估衣摊:裙衫袍褂列成行,布帐高支夏月凉。急事临身多绕路,怕听争问买衣裳。
另外,这一时期及之前的风俗画对陈列广告也有精细的描绘。
如宋朝时苏汉臣曾画过《杂技戏孩图》、南宋李嵩画的《货郎图》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李嵩《货郎图》中画的是南宋流行的货郎担,担上装满儿童们喜欢的各种玩具。
只要能够展示所售商品的地方,都放上了货品,甚至货郎本人的头上、腰间也都插满小物件,六个小孩童正围绕货郎担欣喜笑闹,两个小童各拈着小钱来争买。
明朝计盛也画有《货郎图》。
画面上,一货郎用车来代替担,车箱内陈放着各种生活用品,车架上插着和挂着各种玩具,于是吸引了很多儿童。
清代金尊年也有一幅彩绘的《货郎图》,图中货郎也是挑着一担玩具,担子前后两个竹笼里放的、竹笼外插着的、竹竿上悬吊着的都是琳琅满目的玩具,非常好看,使得儿童们兴奋地伸手讨要。
这些绘画作品,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但都生动再现了当时陈列展示广告的原貌。
菜谱也可以说是展示性广告的一种,它能让顾客在看到菜谱后迅速了解该饭店的食物风格、饭店的档次等等。
《桐桥倚棹录》卷十的“市廛”记述了苏州虎丘山塘一带著名酒楼“三山馆”极为丰富的菜谱:
“烧小猪、哈儿巴肉、烧肉、烧鸭、烧鸡、烧肝、红炖肉、萸香肉、木犀肉、口蘑肉、金银肉、高丽肉、东坡肉、香菜肉、果子肉、麻酥肉、火夹肉、白切肉、白片肉、酒闷、硝盐蹱、风鱼蹱、绉纱蹱、爊火、蜜炙火蹱、葱椒火蹱、酱蹱、大油圆、炸圆子……点心则有:八宝饭、水饺子、烧卖、馒头、包子、清汤面、卤子面、清油饼、夹油饼、合子饼、葱花饼、馅儿饼、家常饼、荷叶饼、荷叶卷蒸、薄饼、片儿汤、饽悖、拉糕、扁豆糕、蜜橙糕、米丰糕、寿桃、韭合、春卷、油饺等,不可胜纪。”
这一段关于菜肴、点心的记载,总计菜肴名称近150种,小吃面点也近30种,是目前所发现史料记载中品种最多、最全的菜谱之一。
……
……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