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买宋> 第四百八十九章 影响深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八十九章 影响深远(2 / 2)

它的用词明快、生动有如口语,而无口语的生涩、粗糙;精炼、遒劲有如诗词,而无诗词的典雅、难懂。

作者还经常运用一些熟语、成语,更增加了表现力。

比如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说:“以唐诗喻之,则关汉卿似白乐天。??以宋词喻之,则汉卿似柳耆卿。”又说:“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此外就是《西厢记》了,不用多说,这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一出戏曲,与《窦娥冤》齐名,相信大家都听说过。

而它的作者是王实甫,与元代大多数汉人作家一样,其生平可知者极少,只知他是大都人,字德信,与关汉卿同时或稍后,在当时有极高声望。

根据有关资料,他曾写了14种杂剧,现存作品除代表作《西厢记》外,还有《破窑记》、《丽春堂》,另有《贩茶船》、《芙蓉亭》残本。

同时需要说明,《西厢记》最早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主要写的是张生对莺莺“始乱之,终弃之”的悲剧故事,宣扬了女人是祸水的传统论调。

宋代时《西厢记》得到文人推崇与传播:秦观、毛滂都有以此为内容的歌舞曲《调笑转踏》,赵令畤据此改写为鼓子词《商调?蝶恋花》,皆为西厢故事输入了新鲜的血液。

与此同时,出于传播的需要,《西厢记》进入说唱,民间艺人创作南宋话本《莺莺传》、宋官本杂剧《莺莺六幺》、金院本《红娘子》等。

金代董解元的说唱文学《西厢记诸宫调》对西厢故事的思想主题、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都作了创造性改造。

此后元代王实甫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崔、张故事进行了带有总结意味的再创造,以代言体的戏剧形式予以完美表现,写成了《西厢记》杂剧。

虽然《西厢记》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王实甫对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发展在于:第一,删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使结构更完整,情节更集中。

例如,在《西厢记诸宫调》中,孙飞虎兵围普救寺一事占了相当长的篇幅,它实际上是游离于主线之外的,王实甫将它压缩得很短,这样就使主线更为分明突出。

第二,使主要人物的立场更鲜明,从而加强了戏剧

冲突。在《西厢记》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阵营,一以张生、崔莺莺、红娘为代表,一以老夫人为代表。

王实甫将这两个阵营的人写得泾渭分明,态度毫不含糊,并以此来展开矛盾冲突。第三,在情节安排、艺术手法的运用上,更为精致完美,并增加了一些喜剧色彩。

例如,利用景物来表现情感是《西厢记诸宫调》的一大特点,王实甫在《西厢记》中也大量运用了这一手法,但比较一下两部作品的“长亭送别”就可以看出,王实甫写得更细腻,更优美。

第二节《西厢记》的主题意蕴和人物形象《西厢记》的意义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第一个方面,也就是今天人们普遍认为的,它赞美了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是情的颂歌叛逆者的赞歌。但这还只是它的表层意义。

当然,《西厢记》之所以长演不衰,还另有其原因,像是即它表现了人类社会一个普遍现象——自由与规则的冲突。

人有各种欲望,这种欲望本质上是向往自由的,但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为了种种目的,往往制定出许多制度、观念来制约人的欲望,因而二者之间就形成了冲突。

这种冲突往往能穿越时空,引起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共鸣。

在《西厢记》中,崔莺莺和张生是爱欲的代表,老夫人等则是人类规则的代表。

《西厢记》的戏剧效果就来自于这两者的冲突。作品中的老夫人时规则的维护者与执行者。

她严肃地维护着封建礼教,固执无情;莺莺,是正当妙龄的少女,情窦初开,天然地有着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但她地贵族少女的身份,从小到大的束缚,形成了她独特的性格:外冷内热,犹豫不决。

张生是一个饱读圣贤书的文人,他的身份和使命也约束他必须遵守维护封建礼教,但来自青春的欲望和对美的天然追求,使他成为一个执着却又有些软弱的书生。

红娘归属于社会下层具有下层劳动者特有的机智泼辣。她表现为礼教的拆除者,或许与儒家思想对于社会下层约束力相对较小有关。

而《西厢记》的艺术成就的话,像是作为剧本,《西厢记》杂剧表现出的舞台艺术的完整性,达到了元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

如明初的贾仲明环顾剧坛,提出“《西厢记》天下夺魁”,一锤定音,充分肯定了《西厢记》在文学史上的位置。

所以我们才说《西厢记》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这具体表现在:

第一,《西厢记》突破了一本四折的杂剧体制,有所创新。

它打破了元杂剧规整严格的体制要求,由五本二十一折组成大型连台杂剧。

它也打破了每折只能由一人主唱到底的成规,不仅有轮唱、对唱,还有合唱等多种表演方式。

体制的革新,丰富作品的艺术表现能力。

第二,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西厢记》的人物个性鲜明,血肉丰满,成功地塑造了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等戏剧典型。

作者既善于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达到人物性格与戏剧冲突的完美统一。

同时也善于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惟妙惟肖,纤毫毕现。

……

……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