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民主主义思想是他从明末的现实政治和出死入生的斗争中认识出来的。
他熟悉明朝历史掌故,写了很多传记文,表扬了抗敌的民族英雄和爱国的节义之士,前者如十九年坚持斗争的张煌言,后者如十二年保藏义士头颅的陆宇鼎,为他们写墓志,极为动人。
他的《张南垣传》和《柳敬亭传》是根据吴伟业原文改写的。
他写画家张南垣善于造园林假山,匠心独运,天然、逼真。
艺人柳敬亭说书,能令人“罐哈咀噱”,“慷慨拂泣”。
《万里寻兄记》写兄弟的友爱,鞭挞当代帝王——英宗与景皇因“富贵利害,伐性伤恩”,暴露了统治阶级封建道德的虚伪性。
他的散文直抒胸臆,不事雕琢、摹拟,而重视内容,故讥“今人无道可载,徒欲激昂于篇章字句之间,组织纫缀以求胜,是空无一物而饰其舟车也”。
黄宗羲的诗多故国之悲,怀旧之感,如《感旧》云:南都防乱急鸱枭,余亦连章祸自邀。可怪江南营帝业,只为阮氏杀周镳!
又如九日《出北门,沿惜字庵至范文清东篱》云:两两三三郭外阡,僧房篱落共连延。高林初带冰霜气,风景俄成惨淡天。
如此江山残照下,奈何心事菊花边。不须更觅登高地,只恐登高便泫然。
还有像是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是一个卓越的思想家,举崇祯乡试。
明亡以后,起兵抗清,瞿式耜荐为桂王行人,后辞归,以著述为事。
他在《黄书》、《噩梦》中主张保护种族,抵御侵略;土地应归耕者所有,“非王者之所得私”。
这些议论从当时社会情况出发,极有现实意义,也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
他的诗往往追怀往事,感慨平生,从中透露了一些抗敌救亡的活动和情绪。
如《耒阳曹氏江楼》云:“韩城公子椎空折,独倚吴钩赋远游”,可能是指兵败逃亡的事。
《小楼雨枕》云:“援毫犹记趋南史,誓墓还谁起右军”,则是回忆从亡桂王时事。
《续哀雨诗》云:“寒烟扑地湿云飞,犹记余生雪窖归。泥浊水深天险道,北罗南鸟地危机。”
又云:“天吝孤臣唯一死,人拚病骨付三尸”,又是由桂逃归途中艰险情况的追述。
而“他日凭收柴市骨”之句,则指瞿式耜在桂林殉国,尚待收葬回籍而言。
至《读指南录》警句云:“沧波淮海东流水,风雨扬州北固山。鹃血春啼悲蜀鸟,鸡鸣夜乱度秦关。”
又云:“沧海金椎终寂寞,汗青犹在泪衣裳!”通过文天祥在镇江逃脱的描写,表示报国未遂遗恨无穷的感慨。
他又有《咏史》六言诗二十七首,无疑的是借史实写“行朝”时事,广泛地反映了当日各方面情况,语多讽刺。
他论诗“以意为主”,以情景“妙合无垠”为贵。
从他的许多诗篇中可以看出他是在努力贯彻这种写作精神。
当然,根本不止这些,像是明末爱国遗民以诗名者还有杜浚、钱澄之、归庄、申涵光、吴嘉纪、屈大均等。
杜浚,字于皇,湖北黄冈人。他以文章气节自励。孙枝蔚将应博学鸿儒之举,作书劝他“毋作两截人”。
又称道屈大均是鲁仲连之流,自己的同调,以为“士贵有骨”,鲁仲连“不肯帝秦,是其骨也”,不肯帝清之意自在言外。
他的诗师法杜甫,尤擅长五律。往往借题发挥,多所寄托。
如《古树》云:“闻道三株树,峥嵘古至今。松知秦历短,柏感汉恩深。用尽风霜力,难移草木心。孤撑休抱恨,苦楝亦成阴。”
又有《初闻灯船鼓吹歌》,结语中写道:“曾听当时煞尾声,又听今朝第一声。”表现了作者怀念故国的深厚感情。
至于钱澄之的话,字饮光,初名秉镫,安徽桐城人,他曾为桂王朝翰林院庶吉土,后归隐田间。
其诗五古冲淡闲逸,《田园杂诗》诺作颇近陶渊明,乐府歌行多反映当时人民的悲惨生活,如《水夫谣》云:“水夫住在长江边,年年捉送装兵船。爷娘养汝才得力,送汝出门倚门泣。腐肉已充乌鸢饥,家家犹望水夫归。”
还有《催粮行》、《获稻词》,《捉船行》等篇都写得极沉痛。
《孤雁篇》、《孤萤篇》、《搏虎行》等篇皆有寄托,有讽刺,与张(籍)王(建)乐府相近。
而归庄,一名祚明,字玄恭,昆山人,清兵南下,下令剃发,城中士民大哗,庄鼓动群众,杀县令,闭城拒守。
城破,杀四万人,庄亡命得脱,穷困以终。
他的诗突出地反映了国破家亡的惨祸,如《悲昆山》描写人民惨遭屠杀的情况,同时也揭露敌人的残暴:“城陴—旦驰铁骑,街衢十日流膏血。白昼啾啾闻鬼哭,乌鸢蝇蚋食人肉。一二遗黎命如丝,又为伪官迫慑头半秃。”
《伤家难》四首也写得非常惨痛。亲朋劝逼他剃了头发,心情十分痛苦,认为“毁伤贻大辱”,“苟活不如死”。
他在僧装逃亡中写了《冬日感怀贻山中诸同志》诗,慷慨悲歌,充分表现了他的恢复故国的意愿,如云:“垄上可能兴大楚,岛中莫便殉田横。”
豪杰由来须际会,寒灰他日定重然。”坚决反对民族压迫的归庄,看见“商君法令牛毛细,王莽征徭鱼尾频”,相信广大农民会起来反抗,他说:“不信江南百万户,锄頛只向陇:头耕”。
……
……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