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浪里诗瓢> 第二十一回 开沟引水识民意,忍饥登山探母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一回 开沟引水识民意,忍饥登山探母情。(1 / 2)

唐求说;“师弟,你此去一定要把杨燕父女都接到青城县来!杨老虽退隐山林,但他身边不能没有爱女!你一定要说服杨老退隐青城,更享天伦之乐!”

张剑激动的流下了热泪说;“师兄,只有你想的周到!也是我最为担忧的事。”他从唐求手里接过马缰翻身上马,菲芝忙把包裹给他卦在马鞍桥上,张剑感激地点点头,转头挥鞭拍马而去。

唐求和菲芝,目送着张剑去远,看不见背影后才回家。

叶氏双雄来拜问唐求,今天有什么事做。

唐求说:“我正等待着你们呢!剑雄你去把衙门后面的所有住房都收拾好,你俩兄弟都般到衙门去住,早晚有个照应。菲芝你帮岳父岳母和母亲,收拾好家中行李,午后剑雄和众衙役都来帮助你们搬到衙门后院居住,我们都住在块儿吧。”

唐求安排好一切事务,自己就和叶剑飞向沙墩子方向奔去。

沙墩子离城五六里路程,地势如一条黄龙,盘踞在味江西岸,它的头和背高出江面和平原足足一丈有余,在烈日下发出闪闪的火燄。

砂墩子方园五六里地宽,终年甘旱得令人恐怖,有史以来,砂墩

上就没有湾曲的沟,流淌的水,是个孤零零的苦旱高墩。

墩上的土地虽然肥沃,但无水浇灌专靠雨水兹润,庄稼还是年年欠收!若逢天旱无雨,砂墩子就成为一遍焦土,颗粒无收,墩上居住的三四百户人家,就只有靠讨乞为生了。

人们每日行程二三里路去江中挑水饮用。水就是砂墩人的命,然而人们眼巴巴地看着江水从砂墩下滚滚流过,确又无法引水上砂墩而痛彻心扉,特别是十年就有九年旱,水比什么都重要,有时一桶水胜过一斤米价!

盼水,望水,一代又一代求水解渴的人们,望着碧绿的江水,仰天长泣,只有烧香拜佛,开坛祭天求神,望神灵保佑,灵泉洞开水上砂墩。然而那江水还是不理人们的哀告,仍然畅流不息地溜走了!几十代人都为引水上沙墩而流出多少辛酸的眼泪和勤劳的汗水!可是这无缘的味江之水!从来就没有润泽过枯焦的禾苗!绿水何时才能光顾砂墩子呀?

如今唐求下令要修渠引水上高墩,变枯墩为润土,一夜之间就使沙墩子上的几百户人家,心喜若狂!真的梦见了沙墩上卷起了碧绿的浪花。

这佳音虽然鼓舞着沙墩上的人民,但人们的心中还是怀疑;水能往高处流!难道这不是骗人的鬼话吗?也有一些人由於渴望着水,把实现渺茫的梦幻,寄托在衷心爱戴的唐求身上,希望他有本事,有能力!把水引上高墩来!

朝阳照在青葱的田野上,唐求和叶剑飞踏着朝露急急奔走着,唐

求问剑飞说:“你在<常乐寺>干过活,认得赵木匠吗?”

“认得!他给我造过一部独轮车,一车能载千斤……”叶剑飞高兴地讲着赵木匠。

唐求打断他的话问道:“他家住何处?”

“就在砂墩子上。”

“哦!”唐求高兴了。

两人急急忙忙走过绿英英的田野,踏上蓑草枯萎的砂墩,眼前的砂墩已被太阳烤成了焦土!甘裂了口的土地,仿佛升腾着炽热的白烟。

唐求一步步踏着枯焦的沙土,冒着腾腾的热浪,他的心痛如汤煮:三四百砂墩子人,他们是怎样生成过来的呀!不解决他们的水,我唐求就无颜活在人间!他一边走,一边想着,心如撕裂了口子一样的疼痛!

唐求越往里走,心越痛,这时两个小乞丐提着讨饭瓢踽踽走来。他急忙弯腰抱着两个小乞丐问道:“你们到何处去?”

大的男孩说;“到城里去讨饭,爸爸和妈妈,昨晚把野菜粥,给妹妹和我吃,她们就饿着肚子了。”

“哦!”唐求的泪水滚出了眼眶,忙把背包里装的中午充饥的玉米饼,全都拿给小孩说:“你爸和妈在作什么”

男孩接过玉米饼忙咬一口,还未咽下,又难过地把饼装进了饭瓢

说:“妹妹,我们不吃吧,给爸爸妈妈带回家。哦!”他又转头回答唐

求说:“爸爸去开沟引水,妈妈到江边背水去了。”

“饿着肚子也去了?”

“是呀!不去背水,连水都喝不上!大爷爷你真好!”

唐求叫剑飞立急回衙,取一百两银子来,先解决修沟人的生活,叶剑飞三翻五次关心唐求的安危不放心离去。

唐求说:“放心去吧,我是老百姓的儿子,他们是爱我的。”

剑飞只好急步离去。

唐求和孩子门去开沟的工地。

饮用水,灌溉水,是老百姓的命根子,解决了这个水的难题,青

城县的贫困就解决了一半。他一边走一边想:如何引水上砂墩……

这时一群人急速走来,为首的是位四十多岁的汉子,他们走来就齐刷刷地跪在唐求面前齐声呼道;“青天大老爷,引水上砂墩,造福万

代,我们子子孙孙都感恩不尽!”

唐求忙扶起众人道;“我就是来找大家商量,如何开沟引水的。再说这开沟所占的土地,又当如何处置!被占用地的主人有啥意见么?”唐求说着说着,就和大家一齐坐在路边的草丛里,亲切的攀谈起话来。

人们受到了亲密无间的感动,都热泪盈眶了,只感道心儿在勃勃地跳,无限的激情使得笨口拙舌的说不出话来!但大家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就是;唐求是自已心中喜爱的官。

人们在心中翻来复地仔细思量着;自古以来就是百姓跪地俯首见官

人,那有官人与民同坐尘埃,和言悦色地同商民间事的!大家都沉默地想着……

在坐的人都沉默无语,还是那位坐在唐求对面的汉子说;“哎哟!大人咧!这开沟引水是大家的事,只要能把水引上高墩,年年就有好收成,那时我们家家户户都高兴得不得了,人人都会感恩报德!谁还有什么意见呢?”

唐求听了摇摇头说:“不好!这开沟的事口服心中还有意见,只说开沟,不讲补赏这不公平!应当以受益的总田亩来分担开沟所占用的总面积,这样砂墩上的三四百户人家,一千余口人就能心悦诚服了!大家以为如何呀?”

人们听了都报以感激的微笑。

唐求问道:“谁是里政?”

“再下就是!”坐在身后的汉子拱手回应。

唐求把里政垃到自已身边坐了说:“这引水上砂墩,是开创前所未有的先例,我听听你的想法,以及大家的想法,都不要顾忌!想啥就说啥呗!”

人们被唐求亲切和蔼的态度感染了,忘去了官民之间的隔阂,都想说说自已的梦想,但都碍于语言表得能力,怕把话说不好惹人发笑声,因此大家都又欲言又忍了。人们都把目光转视着里政。

里政说:“昨天在县衙,听大人说引水修渠,我们回家后,大家就

坐在一起合计过了”

唐求眉开眼笑说:“哦,你们定有好主意了?”

里政送上一卷纸说:“主意都在开沟线路的草图上面。”

唐求接过草图展开一看,一条绿水奔流的小沟出现在眼前,沟的

每段开挖深度和水流的涤差,以及支流的分支开口处,都有明确的标记和开挖的深度,真是一图在手解除了燃眉之苦:“这图不知绘制了多少年,更不知花去了多少先辈的心血!又为何成为一纸空文呢?诸位定知其中的原因何在!”

众人听了唐求的询问都说:“回稟大人,每任县令到任后,只知收捐增税,何曾问过民苦民怨!”

唐求听后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说:“不全都是那样吧?”唐求停了一

回,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此图纸存在的最大缺点;一,是水沟开口段的数百余丈长下挖太深,沟岸上的旱地仍然不能引水浇地,所以沟口上的人家,不同意在他的地上开沟!因为他不能受益。二是江中堤堰筑得太高,洪水泛烂季节,就会给平坝地区造成不可防御的洪灾,这两点难题没解决好,这沟怎么能开通呢!况且那些借口开沟派钱的,他们根本就没想过如何引水上高墩。

人们听了这翻话,都感道非常失望!真如一场美梦醒来万事空。大家都心灰意懒;这沟还是开不成了,万念俱恢的人们都欲要离去,唐求又接着说出了自己的设想才把人们留住。

原来沟下游的人们,都以为只要分担开沟面积,县令出面深挖渠高筑堰,就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县令亲自出马开沟,谁人又敢不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