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其他类型>华夏之剑> 第394章 中原之战(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4章 中原之战(2)(2 / 2)

路过军部时,东方煦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立于礼兵队前,见东方煦过来,敬了一个军礼,“岭南战区都督田嵊见过东方总管”。

“哪那么多废话,兴师动众的居然把都督都请到这了?”。东方煦回了一个军礼说道。

“哈哈,新军组建,尚不成熟。又是新占之地,到处看看。听说陛下要来,特此留了一天”。

“国家大了,有时你我一别就是数十年,这一转眼又是三十余年未见”。

“可不,上次见你还是去美洲上任之时,真怀念以前的时光”,田嵊感慨说道。

“就在你这里等会儿陛下吧,卓师长,你把这城防布置的严实些,别让那帮子狼,看出了破绽。否则,嘿嘿小子你可惨了”。东方煦坏笑着说道。

“吓唬他干什么,那窝子狼,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啃骨头呢”。

东方煦让一名侍卫跟着黄志华去安排城防事宜,自己随田嵊进了军部闲聊。欧阳轩在侍卫簇拥下到来时已是下午,欧阳轩一行人没有坐车,清一色骑马而行。一路上查看了江防、城防等设施,又去各地兵营转了转。

欧阳轩见到东方煦时,吴三桂早被战狼队审讯完毕。押着吴三桂跪在军部门口,十六军军部全体将士和三五四师部分官兵列着严整的队形,执枪而立。欧阳轩通过时,执枪于地,敬上军礼。从西门一直到两公里外的军部,除了官兵,还有迁过来集中接受华夏移民教育的百姓,在士兵身后站满了街道空地,都想目睹那个传说中活了近两千年的皇帝。

欧阳轩始终保持着那种微笑,挥手示意,或者举手还礼,做得有板有眼,没有丝毫的懈怠。人群中欧阳轩能看到一些战狼队和猎豹队的人,他们身上的那种气质一眼就能看出来。在国内是不会有这么大的阵仗,这里毕竟是新占之地,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现在每个华夏国人都不希望欧阳轩出一点点问题。尤其是羽林军和近卫军系统的将士,这次就是新的猎豹队第一次执行任务,协同战狼队完成暗中护卫任务。

走过热情的人群和激动地官兵迎接队列,欧阳轩才下马在东方煦安排下进入了军部,提审吴三桂。对于这个人,欧阳轩通过记忆中的史书还是有些了解。只是简单询问了一遍还未掌握的其他事,签署了司法移交手续。按照华夏法律叛国罪是一项重罪,最低刑罚都是终身监禁,军人叛国则是更重。

“吴三桂,朕想知道你放着大好前程,为何会做如此之事?”,欧阳轩签署完手续,问道。

“大好前程?哈哈,我的大好前程就是祖父在中原时,妻妾成群,号令一方,手握生杀大权的快意生活”。

欧阳轩听完摇了摇头,“当年你祖父进关时,就该拒之关外。罢了,朕还不想大开杀戒。你若是对朕有些承诺,朕会考虑放过你和你的家人”。

“陛下所说不过是让我忘记华夏所学到的一切东西,重归原始……”。

欧阳轩挥手打断了吴三桂,说道:“你是一个聪明人,知道该怎么做。若是触犯了承诺,你也知道朕的麾下还有个战狼队还有猎豹队,更有执行署。你自己选择,你的家人就在青州关,包括你的那个婚外情人现在苏州”。

“这个这个,陛下也是知道?”。

“张琬,中原苏州人,今年二十四岁,夫家刘,死于吴国三王之乱,与你相识与三年前边关红线巡逻之时。朕说得可有错?”。

“陛下所言无差,三桂听凭陛下发落。若得保住家小,定守承诺,忘记华夏所学,终生不与华夏为敌,善待华夏商旅使臣”。吴三桂瘫软于地,缓缓说道。

“哈哈,一个多情的种子,舍弃前程为红颜。朕也是服了,只是华夏法律不允许一夫多妻,既然如此情深,朕就网开一面”,说完欧阳轩取过移交文书,用火点着。接着说道:“你是军人,依律朕尚有管辖处置权。如今证据齐全,又有人证。司直记录”,欧阳轩看了一眼身旁的欧笏说道。

“起草判决诏书,吴三桂通敌罪名自认无误,证据确凿。依据《华夏宪法》及军事管辖权,朕有权对此判决。依律朕判决如下,剥夺吴三桂极其族氏华夏国民资格,即日起驱逐至中原。其妻陆凤因属受害者,可自行决定去留,本判决为初审判决,若有异议可向岭南战区军事法院提起上诉”。欧阳轩说完,看了看欧笏。接着说道:“吴三桂,可有异议?可否上诉?”。

其实欧阳轩多此一问,若是上诉,那可是死罪。堂上众人微微一笑,看着吴三桂。过了许久吴三桂说道:“三桂认罪,认罚,无异议,不上诉”。

欧阳轩点点头,拿过欧笏起草的诏书详细看了一遍,签上了名字,盖上金玉大印,副本背书上签署上代码,交还给欧笏,宣读了一遍诏书,也算是正式宣判完毕。在经过参议院审核后,才正式发生效力,正本将交给吴三桂,按照诏书其将被驱逐至中原。

处理完这里的事情,欧阳轩又在军部召集三五四师、三七〇师布置了一番江防,与五日后回到长安。那封诏书不出意外的获得了通过,吴三桂与公元一六四一年,五月按照各自的意愿被从渤海郡驱逐出境,吴三桂的妻子陆风和三岁的幼子选择了离婚,留在了华夏,接手了吴氏在蓬莱郡的家产。

回到长安,欧阳轩也是心乱得很,江南并不是欧阳轩所要的,之所以众议院通过决议,欧阳轩还是了解的。都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商业领地,江南之地出于一个缓冲区,水陆交通发达。从这么多年的观察他们也看到了中原在儒家理学统治下的人口优势,在嘉靖年间,整个中原人口达到了亿人。也正是这庞大的人口,在天灾面前,快速耗尽了物资储备,加剧了明王朝的灭亡。

就在欧阳轩看着那台平板电脑发呆时,欧笏来报:“陛下明王朝残余四王及其海军将领现正与蓬莱郡蓬莱县海港,请求与华夏避难。请陛下示下”。

“来的正好,朕还为此发愁。这江南之地可是有了主。传令将他们送至苏州,由那些明王朝残余势力自行推举明王,当地正在集中学习百姓,想避难华夏者,全部按最初方案执行”。“诺!”。

靖王朱常瀛、潞王朱常淓、福王朱由嵩、益王朱慈炲四个明王朝最后的王爷,先后与公元一六四一年七月,被送至了苏州,明王朝残余势力相继通过华夏中原西部边关外的十公里红线区到达了江南,一部分通过蓬莱郡边关红线区到达海州,乘船出海抵达了江南。史可法、钱谦益、卢九德、马士英等人先后带着各自的残臣、残兵抵达了江南,一直躲在大别山避难的明王朝江南势力相继度过长江。一时间江南之地再次风起云涌,原来的难民只有不到三百万人选择了避难华夏,其余人全部留在了江南,同意继续做明王朝的臣民,前前后后从江淮通过华夏战舰避难江南的人数也达到了两千余万。

四个王爷经过激烈的内斗,最终由辈分较高的朱由嵩做了皇帝,其他三个王也被缉拿下狱。史可法因从龙之功,封为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

在江北的张献忠眼见着江南再次恢复了生机,在江北实在无可劫掠的情况下,目标再次指向了江南。华夏边防军却悄悄地隐藏了起来。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