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曹仁向严正部派出使者时,严正已经坐在了李述对面。
“李府君这又是何苦呢?”严正微笑着问道。
李述很惊讶,他不敢相信这个时候,严正竟敢单刀赴会?难道他就不怕自己抓了他,向曹操请赏?
可严正活生生地坐在他面前,令他不得不相信这是事实。”
“咳……。”李述一声干咳,他谦虚地回答道,“不敢当严将军称谓,某不过是个被遗忘之人,哪是什么府君!”
严正其实知道此行危险,但如果不来,更危险,一旦李述率军与曹仁合击自己,那恐怕战局就会一面倒。
所以,他不得不来,不来是败,来了大不过也是一败,但至少还有希望。
严正最大的优点是他一直敢赌,而且一直幸运地没有输。
现在,他依旧认为自己不会输。
因为,在严正看来,李述并不是因为忠诚、崇拜曹操而北投,而是因为被江东遗忘的那种失落感,还有被严正势力挤兑所造成的压迫感,使得他无奈之下北投。
所以,只要投以所好,或许就能挽回李述,而只要李述转换立场,站在自己这一边,那么战场态势就会瞬间改变。
也就是说,这场战斗就打不起来。
严正从上次张勋北逃已经与曹仁有过一次交锋,他清楚曹仁不是个草包,反而是个相当有理智有度量之人。
其实也是,如果是草包,曹操又怎会把如此重要的防御任务交给曹仁?
要知道,合肥一失,寿春必失;合肥一失,汝南乃至许都就在敌人的兵锋所指之下。
所以,李述转变,曹仁必定会权衡双方实力,做出让步。
这就是严正想要做到的。
李述的回答,正好坚定了严正的判断,那就是李述北投是无奈之举。
严正依旧微笑道:“自皖城一见,我便欣赏李府君的才华,有心结交,只是之后张勋叛逃,还有吴侯的意外过世,使得你我无瑕亲近,可惜啊可惜!”
这一番话确实击中了李述的心,他忠诚于孙策,也被孙策依为心腹。
从孙策的为人处事就可看出,不是孙策的心腹,就不可能被任命为一郡太守,而李述被孙策任命为庐江太守之时,庐江除了皖城,全是孙策的地盘。
可自从孙策遇害,李述就是一个没了娘的孩子,孤独、彷徨,直至走出这一步。
李述叹息道:“某也有错!其实严将军与吴侯订下同盟、结下姻亲时,某就该与将军亲近,只是……哎,一步错步步错!如今……晚了!”
严正赶紧道:“李府君此言差矣,何来晚之说?”
李述道:“某已经勾连曹仁,如今大战在即,某不能言而无信!将军此次冒险前来,述很是佩服,某绝不会为难将军,将军请回吧!”
李述下了逐客令,这是拒绝严正的意思。
李述很明白,这时候如果归降严正,战局平衡改变,曹仁军大损,那么他此生将再不容于曹操,在李述看来,得罪曹操远比得罪严正更可怕。
虽然在李述心里,在情感上他更趋向于严正,因为毕竟严正与孙策联姻且是同盟,说来也是半个“自己人”。
但李述不能将自己及家眷还有三千士兵的性命赌在严正身上。
严正闻言反而笑了。
不为别的,就为李述保证不为难、加害于他。
李述的言外之意无他,就是不想得罪曹操,可这个观念会因为李述的立场而转变。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