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熏炉池子需要的材料很简单,三样东西就够了,泥土、粗木棍、细藤条,
泥土用来打土坯,垒炉子和池子,糊墙表面。
粗木棍用来搭架子,细藤条用来编筛板。
筛板放在木架子上,将要熏制的东西摊在上面。
乡村自然不缺泥土,就地取材更是方便,不过刘奇还是不准备在喜家庄打土坯,以免别人问起不好解释,大小姐说了,这个要保密。
就是粗木棍,也得在别处弄,喜福山上的树是不能动的。
只有藤条可以就地取材,河边和悬崖处多的是,每天都有人弄,要是有人问起,随便找个理由就是。
事情说定,刘奇回了镇上,先向喜四根说明情况,而后命农庄其他人打土坯,他自己去找合适的木棍。
熏炉池暂时先盘在西侧屋,要是以后需求量大的话,再找场子。
弄懂了池子的原理,盘池子是个很简单的事,估计也就能用个半天的时间,可刘奇却用了三天。
五间西侧屋,有三间用来盘池子,一溜儿六个小圆炉,夹在池子墙中间,每个炉子都是一部分露在外面,一部分在池子里面,露在外面的,是为便于往炉子里添燃料,围在里面的,是为熏制架子上的东西。
关键就是,露在外面和围在里面的部分,要怎样分配。
露在外面的部分过多,炉子的热量自然大多散在池外。这便失了池子的作用。
围在里面的部分过多,添燃料不方便。也会造成池子内过热,弊大于利。
经过反反复复做试验。算上准备和运输的材料时间,总共用了五天。
池子盘好,要等晾干再用,刘奇和妻子回了镇上,两个儿媳依然留下帮忙干农活。
蒲草割回来后,先要晾晒,但也不要干透,否则便失了柔性,不好编织。
而后将笼黄点着放在池内。再将半干的蒲草摊在筛板上,上面盖上薄棉被,目的只是为了防腐免变色,并用不上炉子。
要是炉池没干,用笼黄熏制蒲草的时候,反倒会受影响。
花芒种家里的地不多,喜多多做主,自家连花家地里的活一起都干了,要花芒种一心只管编织的事。
喜多多自己和书悦一家人。除了干地里的农活,抽空还要挖野菜,吕氏在家将野菜晾干,或是腌制起来。
冬天蔬菜花样很少。除了萝卜白菜外,再就是吃野菜。
喜多多从县上回来第二天晚上,朱少群将前一天脑中忽地想起。没来得及讲出来就变成猪的主意,说给喜多多。就是将豆腐制成豆腐乳。
做为吃货,朱少群自己就会做豆腐乳。
制作豆腐乳需要发酵。其过程中,霉菌将豆腐内的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这可是人体必需的东西,还会产生丰富的维生素。
朱少群想着,豆腐乳和新鲜豆腐相比,成分大部分都已经改变,喜多多吃了应该不会再过敏吧,不管行不行吧,试一试再说。
喜多多把剩下的豆腐按朱少群说的方法存放了起来。
这些天喜三根一直没有回来,吕氏每天不知要念叨多少回。
以往喜三根外出都会向吕氏说一声,就是她不在家时,喜三根也会让别人给她捎话,唯有这次没有,她觉得心里没抓没挠的,挂念得很。
没有人管束,胡莺莺胆子大了起来,就是白天,她也不会老实呆在院子里,想方设法弄清小花猪的行踪,想要找机会再次将小花猪逮住,送给柳氏抵债。
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很快送上了门。
自从心结解开,喜多多有时会去坟场跟爹娘说说话儿,小姑娘胆子也够大,每当这个时候,她都不准书悦跟着,自己一个人领着小花猪去。
其实,每次朱少群都是奓着胆子陪喜多多,即便是大白天,那一个个在杂树乱草中或隐或现的坟堆,看着也让人心里发毛。
他问过喜多多怎么不怕,喜多多告诉他,自己从小是被吓大的,早已不知道什么叫怕了。
这几天喜多多去坟场比较勤快,几乎每天都去,给爹娘说说喜福宝的事,熏炉池的事,还有每天的进展情况,也就只有这个时候,她才会落单,跟在远处的胡莺莺,每每都恨得咬牙切齿。
喜多多小的时候,胡莺莺经常会把她丢在坟场边,胡莺莺自己却不敢进去,如今她更是不敢靠近,因为有喜二根和张兰的坟在那里。
人活着不可怕,死了就难说了。
可她又不死心,在远处边挖野菜边看着坟场这边。
最近小花猪都是自己走路,没有像以前一样,老是被抱在小傻子怀里,说不定小花猪会贪玩离开喜多多,自己就有机会抓住它。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