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一接下来几天又去镇里县里跑了好几次,买了一些简单的家具、一些家电,自己买了一整套床上用品、买了一些平时生活中用得到的小日化,有些是自己用的,有些是给工人用的;给工人的床铺上都填治了一套厚棉褥子,算是发个创业小福利吧。
大嫂在山庄做饭基本是把自己家里的家伙仕全部拎上了,这些天一直没顾上买,得给厨房买了些必备用具,那么多人得吃饭呢。基本把东西都购置的差不多了。
张正一还专门去了趟市区办了一些在镇上、县城没法搞定的事。
考虑再三,决定还是买辆汽车,张正一有C本驾照,驾驶技术也不错,但是一直没有买车。去市里太先直接去了汽车交易市场买了辆东风小卡,便于运送东西。
在市区转悠了几圈,向多人打听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一家专业的高档水族商店,有卖两种鱼——锦鲤和龙鱼。帝都待得久了,张正一知道有钱人喜欢这玩意,好的锦鲤和龙鱼都能卖上天价。
这家水族商店里大大小小的鱼缸水池里全是各种名贵鱼。大鱼缸里很多热带鱼。除了鱼缸得鱼,还可以定购很多鱼苗。张正一买了一些小锦鲤,什么三段,红白,大正三色等,特意买了一些代表五福临门的五色龙,代表龙凤呈祥的洪金龙凤、代表招财进宝的黄金,
特意买了一些龙鱼苗,这几年龙鱼价格成了天价。转了那么多店,其实为的就是金龙鱼苗。这家水族店的龙鱼苗很足,有过背金龙,黄金龙,白金龙、银龙,黑龙等,花了几万块才把想要的锦鲤和金龙鱼苗买足。
老板乐呵呵的把鱼苗给张正一收好装上了车,看张正一是新手特意叮嘱很多养殖办法。老板特意送给张正一一本印制精美的图册,上面有各种各样的鱼苗,有需要可以打电话预定。离开水族馆,到了没人的地方张正一就把鱼收入空间放进了水潭里。
经过深思熟虑,张正一准备把仙霞农场打造成一个生态农场,充分利用伏龙山里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自己手里这些山庄,土地和山场,因地制宜,把周边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间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坏联系起来,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在大空山山脚这里建立起来一个农业生产体系,投入最少的资源和能源,对环境—生物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以达到获得最大生物产量和维护生态平衡,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品,实现生产全面协调的发展。
张正一为此专门去了了市里。去特禽市场寻找一些特禽种苗,经过市场上寻找,他在几个店分别买了几对山鸡,几对红尾锦鸡,几对鸳鸯,几条娃娃鱼,特意让那些老板给开了特禽驯养证明,说要育种用,便于以后自己山庄能够顺利办理特禽养殖手续。老板都极不情愿的给张正一开了证明。
张正一拉着自己买的各种种苗的笼子离开了特禽市场,离开市场不久,在没人的地方,张正一就把山鸡,锦鸡、鸳鸯和娃娃鱼收入了空间。
特禽市场和农贸市场挨着,张正一顺趟又去了趟农贸市场,江汉市全市2000多万人,光市区就有800多万人,这个农贸市场负担着大半个城市的副食品批发供应,规模之大自然不用多说。张正一在市场里逛了半天,见到了无数种农产品,但真正符合他要求的却难觅踪影。
他在找一种绿壳鸡蛋,自己以后的山庄要走的是纯原生态散养模式,养鸡也要养高端的,这几年绿壳蛋特受欢迎,竟然到了供不应求的程度,10枚绿壳蛋能卖到100多块,相当于10多块钱一个,一只鸡一年能下160多枚蛋,净利润就能达到1600元,很多养鸡场也养起了绿壳鸡蛋,也能混在市场上卖上高价。
经过一整天的努力,终于在一家摊位上找到了卖绿壳鸡蛋鸡苗的,跟着他去了趟家里,买了2000只鸡苗和一车鸡苗饲料,张正一把400只小鸡苗收进了如意空间,也收了点沙子和饲料进去,空间里有饲料,有沙子,有玉米,小鸡苗能够快速茁壮的成长。
剩余的1600只小鸡苗放在皮卡上运回了仙霞山庄。1600只小鸡苗让工人找个院子先细心的养了起来,过几天等大了些买些网子在山根圈起,养纯天然溜达鸡。
第二天去上牌子时被告知自己暂无居住证又无工作,不能异地购车异地上牌。没法子上牌子,只能借用大哥的名字,之后专门开着车拉了大哥去了趟县里车管所上了牌子。
手里的钱又花出去了一大半,目前山庄还没有任何产出,只有往外花的钱,没有赚的钱,钱快花完了,必须想办法尽快赚钱了。
前两天如意空间的玉米已经基本快熟了,张正一简单的测算了产量,每亩产量竟然可以达到3000斤以上,跟国内实验田里实验数据很接近,而且粒粒饱满,长度都有40公分左右,属于玉米中的一等品。8亩地产量竟然可以达到25000斤左右,再过几天就可以收了,但是目前市面上没有新玉米,收了也只能存着先。
这一天,等张正一进入空间,忽然一愣,发现玉米的谷包发黄了,他马上就反应了过来,玉米成熟了,可以收取了。
空间里小蜜蜂飞来飞去的,玉米授粉十分充分,每个玉米棒子都近四十公分长,有的玉米粒已经撑破了包皮露了出来,金黄色的,看着就让人忍不住想吃一口。但是玉米杆还青着,看起来养份依然很足,正适合做青储饲料,甚至也可以分成碎段铺设地上做菌床养猪法的菌床了。
张正一欣喜的走到玉米地旁边,掰下了一个大玉米棒子,把外面的包皮也扒了下去,金黄色的玉米棒子上,长着饱满的颗粒,看来产量不会低了。
集中精力想着收取玉米的布骤,努力把玉米粒,玉米杆,玉米轴分开来收。虽然之前试验过,当看到眼前的一幕时,张正一也有些目瞪口呆:一个个玉米棒从玉米包里飞了出来,在空中玉米粒从玉米轴上分离出来,玉米杆从地里飞了出来。张正一又把玉米秆玉米轴分成了适合做菌床的的碎段碎末,然后堆积到一个角落里等过些日子找个凑机会弄出去做菌床,方便养猪。
这些地的产量之前估算的3000斤还是少了点。通过计算,这8亩多地的最少可以产了3万多斤玉米。
田里的人参苗已经长出了小叶子,虽然相当于外面三个月的时间了,但是明显在空间里比外面长得快很多。
农场里有160亩这么大的地块目前种植什么作物呢?张正一经过仔细考虑伏龙山脉特产以及周边村子庄户种植情况来看,决定继续坚持人参玉米间作。
经过这些日子空间的实验,发现人参玉米间作确实互补增效明显。上网查了查人参玉米间种的几大优势七大优势:汉森么空间优势,营养优势,什么边际效益了,专业的张正一也不懂,看到这个种植技术很成熟,张正一对人参玉米间种很有信心。
张正一决定在农场160亩土地上全部上种上了玉米和人参,而且以后也可以在村子里的大块地理推广,到时候可以回收秸秆和药材,即方便产业做大做强也是造福一方的好事。因为今年的时间有点晚了,地刚整理好,种植别的也不大现实,种早玉米正合适。外面的玉米田里的种子不用买了,张正一发现空间里这些玉米产的玉米粒都可以留种,而且比原始品种似乎质量更好,但种子就又剩下了一笔开支。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