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托尼镇,探险成功的消息被另一个震撼人心的消息给掩盖。库曼帝国的中南部爆发了大规模的平民起义。听到这样的消息,俄尔修斯与麦吉里之流一刻都没有停留,马不停蹄地就赶回去了。
也许是莫尔希开启索尼古墓那扇石门的诅咒开始降临,在大王子和二王子的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一场百年不遇的大干旱席卷了挪亚大陆。
旷日持久的骄阳灼烤着大地,许多地方的农作物颗粒无收,库曼帝国的平原地区本来是大粮仓,由于持久的干旱,使得许多肥沃土地几乎绝产。
如果这时帝国能开仓放粮,或许还能度过难关,但这时的帝国四分五裂,大王子和二王子以及王后集团都各自为政,而且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都变了法地搜刮社会资源。许多的商人看到粮食这样大规模的减产,于是都开足马力地囤积粮食,使得粮食价格飞涨。
社会下层的平民本来生活就已经很艰难了,这雪上加霜的干旱,使得许多地方饿殍满地。百里不见人烟。农民离开土地成为流民。
库曼帝国中部一块肥沃的土地,是王室的直属领地,历朝历代立了战功的士兵和下级军官,王室作为奖励,就在这里划一块地给他们,土地上的收入只要向王室交一点税就可以了,不用再交其他的税。也不用再向其他什么人交税了。
干旱发生后,在其他地方再刨不到粮食之后,这里成了粮食的富余之地,首先王后以国库的名义在这里征收了一次粮食,接着二王子以王室的名义在这里又征收了一次粮食。本来这一年地里就没有收成,这接踵而至的搜刮,人们怎么受得了。大王子再来征粮的时候出了问题。
大王子派来的一队征粮士兵,包括军官在内都是库尔斯顿草原上的库巴人,库巴人有一个习俗,男人的老婆都是抢回来的,这样的抢婚习俗,只要你有本事,你看上了那家的姑娘或媳妇都可以抢回来,让她给你生儿育女。
这队征粮的士兵来到一个叫巴顿的村子,巴顿村是以一个人的名字命名的,很久以前,这个村子出了一个帝国的第一勇士,而且在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出生的村子命名为巴顿村。由于巴顿的缘故,村子里的男人个个英勇尚武。整个村子在方圆数百里都很有影响和号召力。
巴顿村村长的儿子有一个未婚妻,是村里的村花,人长得百灵白净,一双蓝蓝的大眼睛泛动的秋波能融化所有男人的心,在这方圆百里的范围内,是所有年轻人心里的女神。
库巴人鲁莽缺少礼数,再加上是来要粮的,而且是在这个粮食奇缺的时候,村民们极度厌恶他们,根本就没有让他们进驻村子,库巴人只好驻扎在村外一个被遗弃的破房子里。
一句话怎么说来着,不是狼的错,是羊惹的祸。羊不到狼的面前晃悠,狼怎么会有目标呢。狼的馋虫羊不嘚瑟怎么会勾起其馋劲呢。
巴顿村村长儿子的未婚妻就有错,那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她跑到村外的破房子旁晃悠起来,这不是要命吗。把征粮队的小队长看得心里那个痒啊,可想而知,是男人都能体会到小队长的感受。
小队长本来就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今天还不知道明天脑袋在不在脖子上。是可忍孰不可忍,小队长一拍脑袋,不管天是不是天,地是不是地,就把这美人儿抢了来,当场就给睡了。
美人儿是众多男人捧在手心里的花,那受过这等摧残,心里想不开,找河看不到河,找井不见井,最后用裤腰带把自己吊死在村头的一颗树上。
这件事就像一个导火索,把极具火药味的村民给点燃了,愤怒的村民把村外的破房子给围了起来,可怜那一小队征粮的士兵,被愤怒的村民给剁成了肉泥,小队长骑着马跑得快,让他给溜了。
帝国的法律规定,平民如果砍杀士兵,其罪连座,虽然不至于株连九族,但直系亲属都会受到牵连而被处以绞刑。冷静下来的村民意识到已经闯了弥天大罪,按帝国的法令,出了这样的事,整个村子的人都会被屠杀。
于是回到村里议事的地方开始研究对策。对这件事,村民们分成了两派,一派是激进派,以年轻人为主,他们主张拿起武器反抗。一派是保守派,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不赞成拿起武器,但又拿不出具体的妥善措施,唯有各自逃命一途。
最后以村长儿子卢甘达为首的年轻人占了上风。看到儿子们都不跟自己逃走,保守派们最终妥协下来。事情得到决定,所有的村民行动起来,男人们翻出早已生锈的刀剑,把它打磨光亮,女人们开始散布消息,一个下午的时间,十里八乡的人就知道了在巴顿村发生的事。
年轻人知道自己心中的女神被一个库巴人糟贱而死,心中的怒火就像火上浇了把油一样,在巴顿村村长联合各村的时候,大家都二话不说纷纷响应。粮食已经被搜刮干净,呆着只能等死,反抗也许还有条活路。
大家心中的怒火其实就像待发的火山,被卢甘达这么铿锵有力的振臂一呼,这高举的手臂成了十里八乡年轻人的一面旗帜,在卢甘达的周围迅速聚集起一大批热血沸腾的年轻人。
逃跑的征粮小队长,连滚带爬地跑回了多隆的军营,在该说的与不该说的取舍上,小队长把握得非常到位,村民们怎么抵制征粮,怎么凶残地砍杀士兵被添枝加叶,甚至还有气氛渲染,说得在座的人义愤填膺,强霸美女的事却被刻意忽略了。
对于这种暴乱,唯有镇压,多隆派出一大队人马,在征粮小队长的带领下,向巴顿村开来。队伍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其行踪就被沿途的村民用烽火的方式传递到了巴顿村。卢甘达扎起了一个口袋,只等他们到来。
多隆的人马一到巴顿村村外,就被四面八方来的村民包围起来,平民们拿着锄镐,拿着锈迹斑斑的刀剑,对抗着武装到牙齿的军队。
但多隆军队的优势架不住平民们人数上的优势,最后被锄镐和锈迹斑斑的刀剑砍杀殆尽。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就这样爆发了。
巴顿村这个地方的居民本来就是以前战场上的士兵或其后代,而且还有战功这样的荣耀,这里男人的血液里多少闪烁着战场的脉络。
组织起来稍加整肃就是一支像模像样的军队。虽然在物资和装备上贫乏,但有被激发起来的激情,掠夺就成了起义军的唯一出路。
卢甘达率领平民起义军攻城掠地,所过之处一片狼烟。但起义军有一个宗旨,只打贵族,不杀平民。他的这一主张得到了平民们的拥护,他的起义军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
面对起义军,大王子多隆一大队人马填进去了,二王子萨琪又步步紧逼,双方面的压力使得多隆有点力不从心。只要起义军不向东部发展,多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暗地里怂恿起义军向西部扩展。
二王子萨琪为了保存实力,对起义军也是不闻不问。卢甘达看到了这层微妙的关系,为了掌握这种平衡,他即不向东部发展,也不向西部发展,盯上了南部那片富饶的土地。就这样二位王子坐看起义军一天天壮大。
王后集团在对待起义军的事情上,因为起义的爆发地离洛曼城比离两位王子的地盘要远,开始的时候认为两位王子会管,而且在责任上也是该他们管的事情,王后乐于坐享其成,没把它放在心上。
教廷的苏克大人倒是看到了这一层,但起义军没有打出叛教的旗号,也没有针对教廷的行动,在加上苏克职权有限,他没有教廷骑士的节制权,无权调动教廷骑士。在追捕迪克和唐古拉丁他们的事情上,不了了之,苏克的号召力为此受到影响。
出不出兵镇压起义军,对两位王子来说,那是生死攸关的关系,苏克的话在这样的时候说与不说那是一个样。当起义军兵临都城洛曼城城下,王后和多利亲王仓促应战,王城根儿的部队,平时养尊处优惯了,军纪也一度懒散,虽然装备精良,但战斗力大打折扣,起义军几番猛攻就打到了城门脚下,北面的城门还被起义军攻破,在依卡洛斯学院的支援下,才重新夺回北门。
情况如此危急,王后只好求援于两位王子,并晓以利害关系时,两位王子才感到事态的严重。在王后的一再劝说下,两位王子同意出兵解救都城。
卢甘达的起义军来到洛曼城下,虽然人多势众,但装备极差,也没有攻城的大型设备,都城是久攻不下。王后,大王子和二王子经过持久的口水战后,在对付起义军的事情上终于达成一致。三方力量汇集到洛曼城下,一场惨烈的战争在洛曼城下展开。
连皮甲都很难凑齐的起义军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帝国军队,在人数上也没有绝对的优势,结果可想而知。一场战斗下来,整个一血流成河,尸体漫山遍野。
最后,卢甘达带着一小部分起义军冲出重围,逃到了大海边,再后来,波罗地内海上出了一支让人闻风丧胆的海盗。通过这场战争,大王子和二王子们也好不到哪儿去,他们元气大伤,军队严重减员,持续的干旱,使得社会物资极度匮乏,要想恢复过来,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在政治影响上,像圣地一般的都城,被起义军一度攻破,在人们的心中,那种信任和依赖就开始大打折扣,洛曼城作为都城,其影响力被削弱,一些地方领主开始了拥兵自重。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