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第七章
第四节(234)
飞鸟投火诠释动物自杀成因
人象之争剖析生态失衡危害
印度阿萨姆邦北卡恰尔县贾廷加村,座落在北纬26度,东京92度附近。被喜马拉雅山系所环抱,这里交通极不方便,除了有铁路在村前通过,但徒步却很难到达。若不是群鸟在这里投火自杀而使其享誉世界,世上人们很难知道这个小村的存在。
科考队员们来到了这个小山村,先是对村周围的环境视察了一遍。发现小村确实被一座约10千米高、2千米宽的喜马拉雅山系的巴赖尔山所环抱,使其形成了一块封闭的谷地,巴赖尔山高出谷地300米。同喜马拉雅山上百条这样的山谷没什么两样,所以,贾廷加‘落鸟’村越来越受到科学家及全人类的瞩目。
村长率村民几乎倾巢而出,都争相出迎并观看环球科考队员。辛哈向村长说明了来意,他解释着说:“原本是环绕北纬三十度周游,但这里出了个‘落鸟’村,大家就兴致勃勃地来到这里,想目睹群鸟自杀实况。”村长说:“那好办,待到一年一度的‘飞鸟投火狂欢节’准能让你们大开眼界的。”
赵晓敏问:“什么时候在这里召开狂欢节呢?”村长说:“每年的八、九月份。”辛哈说:“现在才6月,我们可能等不到狂欢节了,只是路过这里,能看看飞鸟在这里投火的场面就行了。”村长说:“那也得看天气如何,估计也得住两天才能看到。”这样,村长就把队员们分头安排到各村民家休息。
王自治想到自己身上的担子,重点还是环球科考,就算到小山村看了飞鸟投火,若不说出个子午卯酉,岂不让世人耻笑吗?因此,他顾不得休息,便同吴昊由辛哈带路,又来到村周围考察了一圈。白天还是无云无雨,这样的天气不可能有鸟儿来观顾。事也凑巧,傍晚时强劲的南风,瞬间便吹得满天乌云。渐强的风势似乎告诉人们,雨就要来了。王自治回到村头就见村长挨家挨户地忙活着,看各家各户准备的情况,就呼喊着:“天助我也!”
约晚上11点,村长率领全村有备而来的村民,簇拥着科考队员们向村外出发了。队员们身临其境地体验到,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真正伸手不见五指那漆黑夜晚的滋味。天上根本就没有星星和月亮,只听唰唰的脚步声,脚下深一脚、浅一脚的,不肖一刻钟就来到了村头距铁路不远的目的地。雨虽然小了些,但阵阵南风吹得树梢簌簌作响。科考队员同村民们无不在耐心地等待着。村长也是凭着多年来的经验,在等待时机。
突然,村长燃起了第一支火把,紧接着十支、二十支村民们所有的火把都点燃。把个谷地照得通明,队员同村民们的眼睛全集中在火把上。也怪,鸟儿像被吸引来似的,先是一、两只、七、八只,接着是十只、二十只,就一个接一个地数不清了。只见鸟儿自北向南扑来,冲着火把毫无顾忌地投身火海。有的羽毛被烧焦,有的直接摔到地上。转瞬间,地上已堆积了一层又一层鸟的尸体,队员们无不瞠目结舌。王自治同布特蹲在地上仔细观察,多数鸟儿当场毙命。有一时没摔死的,也在纹丝不动,村民把鸟儿提起来抛向天空,它又义无反顾地返回地面。村民们把地上还活着的鸟儿放到手上,喂它米粒、蝈虫,发现它们如绝食一样,拒食任何食品,直至死于非命。
科考队员们终于现场目睹了群鸟自杀的全过程,村民们正忙着收拾坠鸟数百只,赵晓敏好奇地问:“为什么瞬间就死了这么多的鸟呢?”村长说:“这些鸟儿并不多,若是到了八、九月份,赶上这种天气的夜晚,一下子就能聚个成千上万只鸟儿。”王自治对辛哈说:“快通知村民把火把熄灭吧,立即停止这一活动。”辛哈用疑惑的目光问着:“你们不是专程来这里观看群鸟自杀的吗?还没有结论,为什么又要停止呢?”
王教授慎重地说:“早在1977年,世界著名的印度科学家森古普塔博士,就早已经作出了回答:由于气候的异常变化,及地理地形和地下磁场的异常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鸟儿们生物钟受到了严重的干忧,昏头昏脑、惶惶不安地从栖息地逃串出来,贾廷加村在喜马拉雅山环抱的谷地,由一片漆黑变为突然通明,顿使鸟儿们丧失了正常思维和生活能力,便朝着亮处奔去,出现了群鸟投火自杀的场面。”
赵晓敏又问:“布特教授,地下磁场为什么出现异常呢?”他说:“白天我们在村四周视察时已发现,在贾廷加村周围蕴藏着丰富的磁铁矿,遇有风雨交加和电闪雷鸣,必然会引起地磁感应,使原有的地心引力发生着变化。诚然全球磁铁矿多得很,但能像贾廷加村那样,座落在喜马拉雅山南坡谷地中,饱受印度洋季风不停地吹拂,遇有南风劲吹、黑灯瞎火的夜晚,谷地再加上丁点亮光,势必引来群鸟投火自杀。”
辛哈让村长下令村民们熄灭火把后,便问:“王教授,您还没回答为什么要熄灭火把,停止这一活动呢?”王自治说:“印度科学家森古普塔对群鸟自杀之谜作出了贡献,但他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暂停这一活动就是他存在的问题之一,大批鸟儿投火自杀,就像鲸鱼等动物自杀是一个道理。这样会严重破坏生物链的正常运转,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如食鸟的动物没有吃的,鸟食的昆虫泛滥成灾,同在地球上生存的人类,必将得到大自然的报复。人们观察飞鸟自杀,绝不是出于好奇,更不该是为了吃鸟儿;而是查明事故的原因,如何来防止鸟儿的自杀。甚至如何开发利用磁铁矿,合理保护森林,爱护鸟类,建立生态保护区,发展旅游事业等等。这里的人们要形成习惯地不打鸟、不吃鸟。尤其是每当季风到来之际,禁止野外用火,避免群鸟投火自杀。到那时,闻名全球的贾廷加‘落鸟’村,就变成‘爱鸟’村;一年一度的扑鸟狂欢节,也变成每年一次的爱鸟节。我们虽然不是动物学家,但本着环球科考队的宗旨之一,就是‘地球属于人类,但地球不仅只属于人类’。所以,人类要学会同地球生物和谐相处,才能同生共旺。”一席话说得众人交口称赞。
还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晚,大家顺原路返回到村民家休息。虽然群鸟投火自杀之事折腾了大半夜,其结果令人们都满意,赵晓敏急着赶回去往总部发稿。科考队员们高兴的是没用上一天,就顺利的考察完毕;村民们高兴的是总算有了满意的答复。尤其是王自治和布特高兴的是不但詮释了动物自杀的过程及原因,而且还把人类与生物和谐相处的主题向人们做了广泛宣传。
第二天清早,村长带领几名村干部挨家把科考队员叫醒,一是备好了早餐请科考队员们来吃,再是饭后准备带他们上山打猎。辛哈满口答应下来,用似懂非懂的阿萨姆邦语言说着:“难得晚上下雨白天晴的好气侯,村民又用这样好的招待方式,真是盛情难却呀!”吃早饭期间,王自治分队长听说要去打猎,他跟村长说:“不能去,越是好天,我们越要赶路。否则就让科考团大队人马拉下了。”村长问:“你们下步要去哪?”王教授说:“下步要一路向西,去不丹、锡金和尼泊尔。”村长说:“正好我送你们一程,沿途顺便欣赏这一路上的山水风光和‘动物的天堂’。”多嘴多舌的赵晓敏问王教授:“我们不打猎,只是顺路浏览如何?”王自治也没办法,只得默许了。
饭后村长率大家出发了,边走边聊地说:“其实,在巴赖尔山谷中也没有什么出奇的动物,主要是印度象、印度犀牛、孟加拉虎、孔雀、猴子等。据来此地考察的科学家说,这里被称其为‘动物的天堂’,主要是指动物的品种多,数量大而著名。就阿萨姆邦来说常见的还有野猪、水牛、蛇雕、斑头雁等就不多提了。”他看了一眼继续听他讲演的人们,说道:
“与世界各地球相比,最为珍惜的如印度犀牛。据说全世界共有5种犀牛,即白犀牛、黑犀牛、印度犀牛、爪哇犀牛和苏门答腊犀牛。其中白犀牛和黑犀牛生活在非洲;而后三种生活在亚洲。印度犀牛仅生存在阿萨姆邦和尼泊尔一些地区。虽然它们都称作犀牛,也不难区别。一是要从角上看:非洲的犀牛头上长着两只角,而印度的犀牛头上只有一只角;再是从身上长的皮肤看:印度犀牛长的皮肤有清晰可见的折痕,就像穿了一层铠甲的武士那样一块块的;而非洲犀牛皮肤则是整体的、平滑的。”
吴昊插话问道:“我们这次能见到印度犀牛吗?”村长说:“你们肯定会如愿以偿的。”赵晓敏也问:“印度不是还有印度狮、孟加拉虎、眼镜蛇吗?”他说:“这些动物在印度都不足为奇,还有比它们厉害得多的,就是亚洲象。印度大象是本地区特有的动物种群,约有五六千只。所以,阿萨姆邦是世界最大的亚洲象聚居地,在印度大象中,有一半以上都栖生在这里。全世界的大象分两种,即亚洲象、非洲象。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亚洲象体型较小,最显著的是大象耳朵比其小两倍。再是前脚有五个脚趾,后脚有四个脚趾;而非洲象的后脚趾只有三个脚趾。”
从来不插话的王自治教授也凑趣地问道:“在这里栖息的亚洲象,目前生活得怎么样?”村长叹了口气说:“大象在印度的两千多年来,一直被视为神灵的化身。但在阿萨姆邦,虽说是野生大象的‘封地’,但多年来随着该地区人口以‘爆炸’式地增加,尤其是砍伐森林日趋严重,使这块野生大象的‘避难所’,遭到了根本性的破坏。尽管周围又建立了几个大象保护区,但实际面积却越来越小,零零散散的早就难以支撑它们的生活。”
王教授又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他说:“其原因非常简单,亚洲象是家族型的群居生活,一个典型的亚洲象群,由40多只大象组成。除雌性大象外,大象群中还包括5只雄性大象和众多只小象。行进时多是雌象在前领跑,而雄象缓缓地跟在后面作后卫。大象是一种食草性动物,主食是植物的嫩枝、蔓草,或季节性的花果,如无花果、芒果等。亚洲象通常是喜欢从一个森林走到另一个森林,很少在一个地方呆上几天。丛林地带原本是它们栖息的一个重要场所,或许它们真的以为自己就是这里的主人。因此,人类的扩张,也促使它们不断地入侵村民的田园,毁坏庄稼,甚至破坏到铁路、房屋等。”
赵晓敏追问着:“请详细说说行吗?”
他说:“大象在迁徙途中,时常发现前进的路被村庄、水渠,或铁路所阻,便同人类的矛盾加大,甚至对人们发起了攻击。大象的破坏能力早已为人类所难以接受,一只进攻的大象足胜于扑来的两只猛虎。为此,阿萨姆邦早已成为全球人象之争最尖锐的地方。这里人象间的流血事件频频发生,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仅在阿萨姆邦人象之争的冲突中,造成500多人丧命和300多头大象死亡。近期最严重的一场冲突中,有50人被杀死;同时也有人在三个月内杀死了30头大象。就这样冤冤相报何时了啊!你们都是科学家,你们说该怎么办?”
听到他那慷慨激昂的语调,看着他那义愤填膺的样子,队员们也跟着村长站住了。辛哈说:“您别生气,国家会有办法的,您先坐下歇一会再说,”正在大家不知所措,无言以对之时,村长指着前面山坳说:“拐过山坳看着那座房子,就到了普拉古里村。那里距火车站就不远了。”他转头向村民巴罗说:“你把科考队护送到普拉古里村,明天把他们送上火车。我们恕不远送,就此告别了。”大家依依不舍地同村长及村民们告别,便由向导巴罗带领他们走向普拉古里村。
再往前走的路上,连个行车道都没有了,全是些崎岖的山路、还要淌河、钻丛林。好在不一会就来到了村边,只见仨一帮、俩一撮地在议论着什么。辛哈和巴罗上前一打听,原来议论的是昨晚大象袭击本村的事。其进村的原因一是找吃的,再是寻酒喝,也许今晚还要进村呢。
他们走进村里,巴罗向村长说明来意,就把队员们分头安排在村民家中。村长嘱咐巴罗,村里万一出事,千万不要让队员们出去;巴罗嘱咐辛哈一定让大家好好休息,明早还得赶路上车,且不要参与村民们的事。王教授也嘱咐大家遇事不要分散,防止出事。吴昊、辛哈、赵晓敏早已听不进去队长的絮叨,逐渐把身子移到门旁,倾听门外村民们的动静。
他们根据门外的脚步声,估计十有八九是大象又进村了。王自治让巴罗打开门一看,全都惊呆了。此时的辛哈、吴昊和赵晓敏趁机溜出了门,早已跟着奔跑的人群跑进村里头。辛哈边跑边介绍着:“跑在最前头的是引路的雌象,是它领着群像进村的,今晚这里要出事了。”赵晓敏说:“按着新闻工作者的要求,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出现在第一现场。”他们边跑边相互鼓励着。
据村里有经验的村民议论说,对此事最好还是敬而远之,那怕把自己家的庄稼、房屋毁坏了,也要忍耐。谁敢与大象对峙,其结果必定是人毁象亡,两败俱伤。吴昊说:“常此以往这也不是个事呀?当地政府应该出头给想个办法。”辛哈说:“小时候我听祖辈说,从前可不是这样的。两三千年前人们视大象为清障的神灵,人人顶礼膜拜。据说现在村里仍有不少村民供奉着象头神加那西,然而仍未能制止野象袭击的脚步。现在人们已经打破了宗教禁忌那一套,因为这种神灵并未给他们带来安逸,而且人与大象之争愈演愈烈,流血事件频频发生。
突然,从村里传来歇斯底里的喊叫声,用木棍敲打铁桶声,更有人鸣放的鞭炮声同村民们的喧闹声混杂在一起。在村民家里的王自治和巴罗等人,实在是呆不下去了,便推着巴罗一起到现场看看。
原来辛哈三人在随着人群跑向前面时,村民要准备自卫应战时用的工具,同时观察着群象的动向。只见雌象带领群象进入了一家庭院,其中一只大象已把象鼻子伸进这家的窗户,家中的主人名叫弥慈,正同村民站在门口的观望人群里。他对人们说:“只因昨晚这头大象用鼻子伸进窗户,喝了他家酿制的美酒,白天已被他把缸挪走了,现在,大象又把它们领来准备痛饮一下了。”他正领着老婆孩子,同村民们观察着群象的动向。
今天,群象没找到酒缸,情急之中便索性气急败坏地把这面墙推倒了,并在屋里四处翻腾起来。这下可把村民们惹急眼了,这才发生了刚才那一幕。即歇斯底里地喊叫着,又敲铁桶又放鞭炮。本来是想吓唬它们一下,把群象赶跑就行了,想不到昔日用过的这种方法,今天却丝毫没有效应,大象继续破坏着房屋、家具、院墙……。
赵晓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拿起唯一的武器——相机,只听“咔嚓”、“咔嚓”响个不停。大象终于被震惊了,一个个抬起头来,面面相觑。其实这点儿声响并没吓着它们,而黄昏时刻,突然闪光灯频频四射,它们也不知道是什么新鲜武器,便在周围四处捉摸着。吴昊看出了它们的心思,像‘英雄救美’那样,便跑过来夺过相机,边后撤边拍照,他一直退到弥慈身旁,闪光灯还在闪烁。
本来没喝着酒的群象,已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这次犹如火上浇油似的,大象更加被激怒了。只见领路的雌象,立即向吴昊冲了过来。身边的弥慈正在庆幸自己的房屋得救了,未曾想群象又冲着他们而来。年轻力壮的弥慈,拎起木棍朝象腿打去。周围的村民也都是有备而来,他们拿铁锨的,拿锄头的,一拥而上,人与大象顿时打成一团。弥慈用了边打边撤的策略,他错误地选择了村头竹林,其结果身边只剩下5个人了,哪是大象的对手呢。其实群象早已慌作一团,雌象带领群象以攻为守,佯攻真退,而逃走的方向必经村头竹林,以便夺路而逃。
弥慈发现大象愈聚愈多,而身旁的人却愈战愈少,退路也没有了,只有凭着自己的胆量和经验择机夺路逃生。他又拎起同伴的铁锨,瞅准雌象的后腿狠打下去,他仰视一瞧,诺大的象腿,犹如大树一般,顿时震得他的胳臂发麻。再一看大象,丝毫感觉都没有,他自知力不可支。
没想到另一头大象用鼻子一下子就把他甩到半空中,然后,又重重地摔到地上。尽管村民们呐喊着,呼叫着,但都无济于事。大象充分显示了它们的威力,弥慈等5个人,忽而被卷上半空,忽而又被重重地摔了下来。尤其残忍的是,群象在随意地逃命,也不管其脚下是人头还是人身,全然不顾地踩踏下去。群象也知道自己理亏,慌不择路地直逃得无影无踪。
待王自治等人赶到时,已是屋毁人亡,一片狼藉,目不忍睹。在村边竹林里才见到了村长,此时,他正在安抚死难者家属及村民们。王教授等人上前一看,弥慈等五个人已被群象踩踏得面目全非,真正成了一堆肉泥。
辛哈问村长:“您是这一方水土的父母官,早应该为村民想出‘人象之争’的万全之策啊!”村长委屈地说:“别说我这小小的村长,就是镇长、县长都无可奈何啊。前几天刚举办过大象节,上级极力宣传要保护和爱护大象,强调谁要是猎杀或伤害大象,将追究法律责任;这边村民受难,又得安抚,又得照顾。纵横捭阖,左右为难哪,我这个小村长又能怎么办呢?”
科考队员们心理明白:若说村民们在收拾残局,还不如说是人人自畏。
村民们唉声叹气地边收拾尸体,边议论说:“今日我葬他,他日谁葬我!”
(第三部第七章第四节结束待续)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