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科幻灵异>北纬三十度游记> 第七部 第十一章 第一节 25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部 第十一章 第一节 251(2 / 2)

其中最比较可信的答案还算“迈诺斯文明”。公元1870年德国考古学家舒里曼,在希腊东北部发掘出迈锡尼古文明遗址。30年后,英国考古学家艾凡斯又在地中海中的克里特岛上发掘出更早的迈诺斯文明遗址。从而,引起全世界的轰动。其伟绩就是人们把它与失踪的亚特兰蒂斯之谜联系起来。

克里特岛位于爱琴海南端,面积8331平方公里。考古学也已证明,约在公元前5000年,克里特岛出现了一些奴隶制小国,这里风和日丽,生活舒适安逸,人民爱好和平。但是,突然间在公元前15世纪,处于鼎盛时期的迈诺斯文明却被毁灭了。这与亚特兰蒂斯何等相似?是什么力量使这一文明突然淹没了呢?原来这场浩劫的自然力量,源自克里特岛以北约113公里的桑托林岛,一次猛烈的火山爆发,及随之而来的巨大海啸,同样沉沦于海底。

如此看来,若把克里特岛与亚特兰蒂斯大陆划上等号,最大症结便在时间和面积上了。两者在时间上相差了近八、九千年和在面积上差了70多万方哩。考古学家认为,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兼数学家柏拉图,绝不能出现这样的疏忽,更不能把代表‘一百’的埃及数字符号误作‘一千’了,从而把所有的数字都扩大了十倍,这是多数研究者所不能接受的。尽管克里特岛的考证合乎逻辑的推想,但其结果不令人满意。众多的科学家还是热衷于在大西洋中寻找亚特兰蒂斯的踪迹,而关注的众矢之的便是亚速尔群岛。

从地质证据看,在大西洋中清楚地看到一条“S”形的海底山脊,在亚速尔群岛附近变得宽阔、广大了,已成为巍然隆起于海底的亚速尔高原。其上有不少海底火山,有的还突出于海面成为岛屿,正如现在海面上的亚速尔群岛。这块高原的位置、大小以及形状,都与柏拉图笔下的亚特兰蒂斯相似。

科学家对亚速尔群岛以北海底的岩心取样研究证明,则是一万多年前在空气中形成的。因为那里是一种玻璃质的玄武岩,它只有从火山口流溢出来的熔岩,在空气中迅速冷却才能生成。也就是说,亚速尔高原过去曾是一片陆地。更使人们高兴的是,在水下摄影所得到的照片上,竟然出现了古代建筑物的断垣残壁,看来亚速尔高原的确是大西洲的遗址了。

从生物习性来看,欧洲鳗鱼有一个怪异的习惯,它们必须大举南下洄游,历尽艰险,远涉重洋,到马尾藻海去产卵,然后又顺着墨西哥暖流,千里迢迢返回欧洲。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马尾藻海是欧洲鳗鱼的故乡。在遥远的过去,位于马尾藻海东北方,即亚速尔群岛附近存在过一块偌大的陆地——亚特兰蒂斯,那里的港湾是鳗鱼的一片极乐世界。它们长期习惯于在此生息,只是产卵才回到故乡。后来,亚特兰蒂斯沉没了,可鳗鱼却一如既往地顺着墨西哥暖流向东北方游去,最后到达欧洲的河流溪涧之中。

再如挪威海面数以万计的旅鼠,每隔几年都会有一次集体投海自杀行动。因为大西洋中有一块沉没的亚特兰蒂斯古大陆,那里才是旅鼠的故乡等等。

从大西洋东西两岸人们的生活习俗看,亚速尔群岛至欧洲1600多公里;亚速尔群岛至美洲3200多公里。传说在远古时代,曾有一些远方的能人乘船而至,它们向当地人传授农业技术、365天的历法、金字塔的建筑、木乃伊的制作等知识,甚至传播宗教。虽然地中海沿岸与中美洲古国相隔大洋,但他们的文化、宗教、建筑、艺术甚至人种外形都有不少相似之处,就像是同出一源。是否具有高度文明的亚特兰蒂斯从中起到了传播、交流甚至桥梁和枢纽作用呢?是它沉没之后,东西两岸才各自发展成为两种文化。

如金字塔,历来都被称为埃及古文明的象征,其实有金字塔的国家很多,如印度、苏丹、突尼斯、西班牙等,中美洲的墨西哥、危地马拉等国更多。从地图上看他们同位于热带纬度,并居亚速尔群岛——亚特兰蒂斯的东西两侧。不仅金字塔的形制和结构都如出一辙,这些都充分地证明,两岸之间的金字塔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再如,西班牙的巴斯克人,不论在种族或语言方面都与其他欧洲人不同,但在大西洋彼岸,却可以找到巴斯克人的“亲缘”——中美洲的玛雅印第安人。他们不仅同具鹰钩鼻的脸型,而且据史料记载,曾有一位巴斯克传教士,在危地马拉的玛雅部落传教时,发现他们能琢磨出传教士的巴斯克语义。再是他们喜欢的球戏,几乎跟巴斯克玩的回力球完全一样。诸如此类,自然会使人推想,他们可能有共同的祖先,都是亚特兰蒂斯人的后裔。

由此可见,大西国的存在是可以肯定的。考古学家莲高曾明确提出大西国居民是外星人,这是根据他在乌拉尔找到的金质图表所认定的(这些金质图表,在美国保密局存放至今)。亚特兰蒂斯人怎么会成为外星人呢?科考队员们同随船同行的“亚特兰蒂斯学”的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据古代传说,亚特兰蒂斯曾是一个“人间天堂”、或“人间乐园”,那时的地球上有猿类以及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生物。那么,亚特兰蒂斯古国,不可能由地球上远古洪荒时期土生土长的人种而建,只能是来自遥远星球的人种。对此,人们进行了广泛的猜测:

法国内克尔医院细胞遗传实验室主任格鲁希博士认为,地球上早期猿人可能是亚特兰蒂斯人与非洲古猿,在300多万年前相交配而产生出来的。他从染色体着手,解释从猿变成人的突变过程。之后,其他学者又将“突变论”深入到遗传、进化等方面,用来研究新物种起源的突变现象。古猿的染色体有24对,其中23对是常染色体,一对是性染色体。但有些古猿由于偶然变异,以至于少了一条染色体,一共只有47条。他们于亚特兰蒂斯人交配,就产生了具有23对染色体的早期猿人。而这种猜测却给早期猿人起源之谜,予以新的启迪。

艾利克斯说:“按着考古学家莲高发现的金质图表来说,图上标明15000年前,大西洲上曾有过宇宙飞船着陆,其上面有高度发达的类似地球人的生物。这就更加证明远古的大西洲上的亚特兰蒂斯人以及远古文明皆为外星人所为。不仅如此,可能联想至今地球上还存在着外星人遗留下来的后裔呢。”

张翰东说:“关于地球上存在外星人后裔问题,是不可否认的。1962年,原苏联一艘载有科学家和军事专家的探测船,在古巴外海曾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能讲人语的人鱼小孩,它先是发出像海豚似的悲鸣声,接着又看到一只绿色小手从内伸出,以至把整个怪物拉出水槽,移到另一座透明的水槽后,大家才更清楚地看到这个起码有0.6米长的人鱼宝宝,它满身覆满鳞片,头部有一道骨冠,它的双眼惶恐地瞪视着人们。

维诺葛雷德博士回忆说,当这个怪物把头扬出水面,它忽然发出人语说‘我来自亚特兰蒂斯市,请放了我吧’时,差点儿没把周围的人吓死。”后来在场的人陆续同它的谈话中得知,几百万年前,亚特兰蒂斯大陆横跨非洲和南美,后来才逐渐沉到海底。他们为适应新生活,陆上的居民也演进到有腮和鳞。今天它们仍有30万人,居住于海底最底层一个由大理石和珊瑚礁构成的亮晶晶的城市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可长达300岁。更令人惊奇的是,这种怪物还宣称,亚特兰蒂斯人会假扮人类,定期浮出水面,混迹于人群中生活,这是为了观察人类,并向他们的当局报告人类文明的进展。可见地球上的确存在着外星人的后裔。

伊顿问道:“张队长,这个事您是否询问大壮了?”

张翰东回答:“我没问大壮,刚才我给小溪发了个询问信息。”

王自治教授说:“张翰东队长,请把小溪的信息拿出来给大家看看行吗?”

在场的人们一致同意他的意见,张翰东只得拿出意念电脑,只见在信息栏中写道:

“尊敬的张先生,你们辛苦了!关于寻踪大西洲之事,你们做得很对,说的就更对了。大西洋中的亚速尔群岛,确实是我们法艾东人在远古开发地球时,所建的一个难能可贵的基地。不过,现在让你们下此结论,为时尚早。待到你们勇敢地抵达大西洋彼岸,经过西行路上的耳闻目睹之后,再下此结论,也不迟呀。仅供参考,加强联系。再见!”

赵晓敏说:“到现在为止,我们每次收到小溪的信息,都会让我们心情振奋,倍受鼓舞。莱.让博士,请您查一查,下一站我们去哪?”

大家的眼光,不约而同地看着地理学家莱.让。只见他先是“唉!”地叹了口气,接着他慢腾腾地说:“按照北纬三十度线继续西行,下一站肯定是马尾藻海呗!”

科考队员们无不觉得他的情绪不对劲儿,再接二连三地追问下,莱.让才说出其真谛:“到目前为止,地球人类对马尾藻海仍是一无所知。这里不只是因为它的毗邻是“魔鬼三角区”,说句好听的,那里是‘海上草原’;说句不好听的,那里就是‘死亡之海’,对于来到此海就心惊肉跳的航海家和水手们来说,那里就等于是‘海上之坟墓’啊!”

(第七部第十一章第一节结束待续)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