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科幻灵异>北纬三十度游记> 第十部 第十四章 第五节 27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部 第十四章 第五节 270(1 / 1)

第十部第十四章

第五节(270)

虎跑三泉龙井问茶茶韵浓

千岛湖畔新安越野野趣香

王自治率领众队员,从白堤西边景点——平湖秋月,沿着白堤东行,来到这条路的东端景点——断桥残雪。虽然这东西两端都是旧西湖十景之一,但断桥是西湖最为出名的一座桥,它的名字与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那缠绵悲怆的爱情故事联系在一起。

地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大家来到断桥上观赏,向导说:“每当雪后初晴,站在这里向西北眺望,如铺琼砌玉,晶莹剔透,有一种冷艳之美;冬日雪霁,伫立断桥举目四望,但见残雪似银,冻湖如墨,黑白分明,动人心魄。”

赵晓敏说:“请教王教授,这里景致倒是挺美,可是这里断桥未断,残雪无雪,究其缘由能给讲讲吗?”王自治回答:“关于断桥的由来,解释颇多,莫衷一是。还是请大家说说吧。”伊顿说:“总得有人开个头吧!”王自治说:“好吧,那我就抛砖引玉了。明代《西湖游览志》一书的作者田汝成认为,自孤山下来走白堤,堤径即孤山路至此而终,故称断桥。”

向导说:“从元代诗作中也有称之为段家桥或段桥的。宋代时,此桥被称为保佑桥,元代因桥畔住着一对以酿酒为生的段姓夫妇,生意越来越兴隆,整日里人来人往,人们就把这里称为段家桥。俗称段桥,后来就演化为‘断桥’。当时,田汝成经过考证,也无法否定此说。”

藤仁新野说:“我在日本看了一个关于断桥的资料,其中说出了新意。认为当时西湖之南有长桥一座,中国文化讲究对称,既然有‘长’,就有‘短’。因而称呼西湖之北的断桥为‘短桥’,这样才能南北相呼应。”

赵晓敏说:“断桥已经融入了人们情感的浪漫色彩。不仅民间神话《白蛇传》中白娘子与许仙相会于此,清代余一淳的《竹枝词》写道:‘女郎送到断桥西,不忍轻分掩袖啼。’这样看来断桥又成了情人幽会或惜别之所。”

地理学家莱.让说:“也有人以审美的眼光,赋予它以诗意,。雪后远观湖山雪景,分外娇娆;断桥玉啄粉妆,丽日抚照,拱桥残雪先融,远观若断,即为‘断桥残雪’。”

吴昊说:“也有人否定这种看法,认为此景并非雪景,实为月景。清代张岱在《西湖寻梦》中说‘堤阔二丈,遍植桃柳,一如苏堤。岁月即多,树皆合抱,行其下者,枝叶扶疏,漏下月光,碎如残雪。意向言断桥残雪,或者言月影也。’这里所指的堤即白堤。意指‘断桥残雪’实为白堤月景。”

张翰东从医院打来电话,便结束了这场争论。王自治不慌不忙地说:“虽然我们争论不休,起码咱们议论出‘断桥残雪’由来的方方面面。队长来电,让我们抓紧时间游览,因为伤员已基本痊愈了,明天二分队去安徽,一分队经千岛湖直接去黄山。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动身去游览‘龙井问茶’,怎么样?”赵晓敏说:“干脆,我们还是一道去游览吧。”

他们先是来到北宋吴越国王钱俶为镇压钱塘江潮而建的“六和塔”,登高而望,把个人间天堂——杭州全城鸟瞰无余。然后再到素有“天下第三泉”之称的“虎跑”浏览一番。这虎跑泉乃西湖胜景,湖山相依相连,其相依相连的使者便是三南云山间的泓泓清泉,道道溪涧。位于大慈山下的虎跑泉,则是西湖众多名泉中的首推。虎跑泉的得名,始于佛教神话传说,也是历史上西湖名泉的开发、保护、利用,乃至留存与佛、道信徒与寺观兴衰休戚相关的一种世俗的折射。

虎跑泉是地下水流经岩石的节理和间隙汇成的裂隙泉,它是从连一般的酸类都不能溶解的石英沙岩中渗透而出的,其水质纯净,总矿化度低,放射性稀有元素氡的含量高,是一种适于饮用,具有相当医疗保健功用的优质天然饮用矿泉水,故与龙井茶叶并称“西湖双绝”。

民间传说虎跑泉有着美丽的神话。明宋濂在《虎跑泉詺》序中写道:“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性空大师来游慈山,乐其灵气盘郁,栖禅其中。寻以无水,将他之。忽神人跪而告曰,‘自师之来,我等缴惠者甚大,奈何弃去?南岳童子旋当遣二虎来移,师无怵也。翌日,果见二虎跑山出泉,甘洌醇厚,纯净无菌。”所以虎跑泉被誉为‘天下第三泉’。

队员们观赏着虎跑泉,当即就联想起龙井茶来。

龙井,位于西湖西面竹茂林密的凤篁岭上,本名龙泓、又名龙湫、龙井,是以泉名井。它是与玉泉、和虎跑泉被誉为杭州三大名泉。龙井泉有一奇特之处,当你用小棒搅动井水内的泉水时,水面上就会出现一条蠕动的分水线,仿佛游龙一般,这种现象在雨天时更为明显。据说这是因为地面水和地下泉水相互碰撞,两种水质因比重和流速的差异所致。这一奇异的自然现象,使游人平添了佳趣。龙井之西是龙井村,环山产茶,名西湖龙井茶,因具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赞为“四绝”而著称于世。

为了进一步了解龙井茶,向导把队员们领到了龙井山园,作为西湖景区唯一的山地公园,是以真山、真水,人文传统和绿色野趣为号召,集聚千年龙井地域文化的精髓,整理设计了独领茶艺表演最新时尚的“龙井茶道”,和国内首创的健康旅游项目“龙井雾森”。

这个占地面积近130亩的龙井山园里,还专门设置了蝴蝶放养区——蝴蝶谷,有著名作家郁达夫留下脚印的——迟桂林,为八方来客设置了以茶山翠谷为背景的大型茶艺馆,还有汇聚各地风味的茶艺小吃、演艺广场、赛狗斗鸡表演、民间杂艺表演及多种游乐项目,使游乐项目丰富多彩。针对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龙井山园还特别设计了“御茶坡”、“巨龙台”、百年老店“翁隆顺茶庄”等景点。供游客远观西湖山色美景的同时,近赏龙井茶农种茶、采茶、制茶、品茶过程,体验龙井茶人家的生活情趣。

向导告诉他们到龙井山园最佳的时间是春天。每逢4-6月份来到这里,可以享受满园飘荡着茶香的惬意,使游客在游览中既能置身于飘渺的仙境中,又能得到人体健康和美容的疗效。特别是这里引进逼真模拟龙井茶生态环境的,国内第一套高科技雾森设备,使这里的负离子含量超过城市3000多倍,使游客宛如走近天然美容森林雾场,亲身体验超凡脱俗的茶仙感觉。

向导还告诉大家,来到此地一定要了解龙井茶,但切切记住,来到此地,一切说喝呀、买的,都太俗浊,一律说成‘问茶’才行;再是,要经过允许才可以尝试采摘茶叶,但必须小心轻柔地摘下叶片,摘一片就马上把这片放入茶篮里,据说叶片如果在手里停留片刻,手的温度会使叶片由绿变红;另外,告诉大家现在不是买上等好茶的时机,最好的龙井茶是清明前第一次采的芽比较小,当地茶农叫着‘少女茶’,也是最贵的,每斤约千元以上。待到谷雨之后的龙井茶,可就便宜多了。

进了品茶大厅,茶道博士为队员们每人沏了一杯‘少女春茶’,芳香四溢,有口皆碑。饮茶期间,茶博士介绍了龙井茶史,早在唐代,陆羽便在“茶经”中提及杭州茶叶,龙井茶产地独特,优良的气候条件为龙井茶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外力,加之细致的加工,促使其构成精品龙井茶。西湖龙井,色泽透绿,绿中衬黄,冲泡之后,颗颗悬于水中,茶香持久,茶色碧绿明亮,滋味甘醇。

茶博士又追溯相传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杭州时,在龙井山园饮茶的故事。乾隆认为“无味之味,乃是至味”。在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几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随手将一把茶叶向口袋里一放,就日夜兼程赶回京城。

其实太后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胃里不适,并无大病。见皇儿回屋,并带进一股清香味,便问,给娘带来什么好东西了?乾隆也觉得奇怪,没带来什么呀?可哪来的清香呢?忽然想起兜里是在山上采茶时装的茶,太后要品尝新茶,宫女烹制好了端上来,果然清香扑鼻。用茶后,太后的双眼舒服多了,红肿消了,胃也不胀了,太后说:“杭州龙井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一看太后高兴了。便当即传圣旨将杭州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由此,龙井茶成为“御茶”,身价也上升百倍。

茶博士又说起北宋年间,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时,经常到龙井寿圣寺与僧人辩才法师喝茶论道,那时的龙井茶是辩才法师亲自种的。苏东坡的得意门生,北宋著名词人秦观路过杭州,特意到龙井寿圣寺拜会辩才法师。品茗之后,辩才法师请他写下《游龙井记》,这块后代重刻的石碑至今还立在那里,成为茶文化的重要文物。

“龙井问茶”是新西湖十景之一。龙井四周,碧嶂千绕,怪石林立,古木参天,自然景色优美。清帝乾隆南巡至此,题“湖山第一佳”五字,又命‘过溪亭’、‘神运石’、‘一片云’、‘龙泓洞’、‘涤心沼’、‘风篁岭’、‘方圆庵’、‘翠峰阁’为“龙井八景”。这里有明人陈眉公作《试茶》诗,有“龙井源头问子詹”,“不到兹山识不全”的佳句。

在返回的路上,人们舍不得就此告别西湖,乘着天还没黑下来,让车队从西湖的苏堤穿过,也能回到宾馆。原来“苏堤春晓”俗称苏公堤,是西湖十景之首,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道,全长2.8公里。两旁遍植桃柳,四季景色各异,每逢阳春三月,柳树成荫,掩映湖面,风趣横生。苏堤长堤延伸,六桥起伏,“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这里是湖上观日最佳点之一。跨虹桥观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暉,如入仙境。

苏堤是宋朝苏轼任杭州知府时,疏浚西湖,取湖泥葑草堆筑而成。苏东坡曾有诗曰:“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仕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于南屏通。”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浚湖筑堤的政绩,就将这条南北长堤称之为苏堤。春日早晨,六桥烟柳笼纱,几声莺啼,报道苏堤春早,有民谣唱到:“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柳树一株桃”。“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就此而得名。

凡常到杭州旅游的人,一向主张:春游“苏堤春晓”,夏游“曲院风荷”,秋游“平湖秋月”,冬游“断桥残雪”。队员们遗憾的是现已深秋,来的时间不对,还是打道回府吧!

第二天清晨,的确伤病员都痊愈了,先是送走了二分队队友北上江苏、安徽;一分队也踏上征程,来到钱塘江边,准备溯江而上,乘船沿着杭州——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直至安徽省的黄山脚下,这是世界上罕见的“黄金旅游线”,然后,与二分队再度会合。

队员们乘坐的船出了钱塘江,来到了它的中游富春江,江水清澈明净,沿江群山蜿蜒,素有“第二漓江”之美誉。沿江有东汉隐士严子陵的钓鱼台,富阳鹳山的“春江第一楼”,纪念著名作家郁达夫先生的“双郁亭”,号称“峨眉一角”的桐庐桐君山;高达百米的“葫芦瀑布”等等。船驶出富春江,就到了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了。沿江又有建德的“梅城双塔”和北宋方腊起义的点将台。

新安江上游即为千岛湖,其总面积为580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104倍。它是新安江水电站建成后的人工湖。湖内有大小岛屿1078个,千岛湖由此得名。它既有太湖的浩淼气势,又有西湖的娟秀气韵。山峦青翠,湖水澄碧,秀丽风貌,天然独具。千岛湖即新安江水库,它碧波万顷,千岛竞秀,群山叠翠,峡谷幽深,溪涧清秀,洞石奇异。还有种类众多的生物资源、文物古迹和丰富的土特产品,构成了享誉中外的岛湖风景特点。

科考队员们看到如此美奂美轮的千岛湖畔,干脆安步当车,只当越野,置身于千岛湖那绿色的怀抱,翡翠般的湖水,青蓝悠悠,波光粼粼;浓郁而墨绿色的山峦象起伏的海浪,连绵不断,紧紧地环抱着一泓一泓清水。碧波时时亲吻着青山,显得妩媚动人。正如诗人笔下的“淳安风景天上有,千岛湖水人间稀”。云消雾散,湖水奇妙的颜色渐渐地显露,似绿似蓝的,恰如白居易《江南好》中说的“春来江水绿如兰”啊!

千岛湖水堪称世界上难得的源头活水。他来自黄山山麓和千里岗山脉、昱岭山脉、白际山脉。千岛湖和大森林是孪生姐妹,湖中终年绿荫苍翠,森林覆盖率达82.5%。千岛湖形成后,湖水成了护林卫士。

特别是淳安人民近30年坚持封山绿化,使这里变得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千岛湖蓄水量比太湖多一倍还多,相当于3184个杭州西湖。平均深度35米,最深达100米,比平均深度只有16米的勃海,要深一倍多。整个千岛湖的水,就像一个巨大的空调器,调节着周围的气温。由于湖水温度高,湖里80多种鱼不冬眠,生长很快,年捕捞量1800多万吨,百余斤的大鱼很常见。

千岛湖这块宝地,除了80多种淡水鱼外,还有灵猫、果子狸、野猪、云豹等十科20余种野生动物。目前,这里正在筹建我国最大森林公园的一个富有特色的国际旅游狩猎场,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结合筹建鹿岛、黄麂岛、草兎、蛇岛等动物岛屿,使千岛湖中现有的野生动物资源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促进森林植被和自然生态平衡。

黄昏日暮时刻,经过半天越野的队员们,终于来到了建德县白沙镇,各个饥肠辘辘。向导说:“我领你们去一家野味餐馆,品尝一下本地风格独特的野味餐怎么样?”大家无不同意。经过颇费一番周折,‘望江野味餐馆’原来开设在一条幽僻的巷子里。它不以堂皇显赫的门面招徕客人,餐厅内的装饰从里到外,是一色的朴素,犹如乡村野店,这倒令人感到与品尝野味的心境十分吻合。野味馆临近江边,袅袅婷婷的江雾,一阵阵飘了过来,使人们顿有虚无缥缈之感,并平添了几分情趣。

餐厅的一角砌有一个水池,但见数只碗大的甲鱼,在池中款摆四脚,探头探脑地游弋。十数头深褐色带花点的硕大石硅鱼,静静地伏在池的四脚,做着窥视状。池上搁一铁丝笼,像养着十来条花纹斑斑的毒蛇,皆懒洋洋地盘曲着身子,偶尔吐出吓人的红信子来,令人毛骨悚然。

餐馆经理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小伙子,向我们介绍说,野味馆开业一年多了,经验品种‘水陆空’齐全。水中的有名贵的鳜鱼、鳗鱼、虾、蟹、虹鳟鱼等;陆上的有黄麂、果子狸、野猪、野兔、穿山甲、蛇等;空中飞的有各种各样的野鸡、山鸡等。有不少上海、杭州等旅游者都慕名而来。甚至有外国游客,也常常成为小店的坐上客。

肚子饿得直劲儿叫的队员们,终于等到了上头道菜——“生炒石硅”。于渙生说:“据说石硅多产于溪沟石潭边,最大也不过一斤多重,这里的石硅鱼特大,比寻常田鸡超出许多倍。来品尝一下,我还是头一回吃石硅呢。”大家吃了起来,觉得硅肉饱满腴厚,嚼之细嫩味美,难怪有人将之比喻为“水中鸡”。

接着又端上来一道——“石硅鱼汤”。艾利克斯说:“王教授,既然有了生炒石硅,为什么要上“石硅皮汤”呢?”王自治闷着头喝着汤,并说:“主要是我以前吃过,请你们尝尝!”待到大家一动手,不屑一会,就连皮带汤抢了个净光。赵晓敏说:“若不是王教授执意点了这个汤,恐怕会与这美味绝伦的汤‘失之交臂’呢。”石硅皮的滋味妙不可言,嚼一口脆生生的鲜灵爽滑,而用它烧汤根本无须放味精,依然鲜美无比。王自治说:“据我所知石硅肉、石硅皮均有清凉滋补之功效呢。”

又一道菜上来——“葱油全鱼”。是以一条一斤多重的虹鳟鱼为原料烹制的。虹鳟鱼原产美国,属冷水性鱼种。新安江靠近水库水温较低,适宜虹鳟鱼养殖繁衍。老板告诉他们:“蒸煮虹鳟鱼很有讲究,火候掌握须得当,宜嫩不宜老。我们这里有个有经验的老师傅,看鱼眼即知生熟程度。”的确,烹饪得法,其肉质细嫩如豆腐,入口即化,且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虹鳟鱼的美味,即使在国宴上亦可大出风头。

再上一道菜——“请蒸蛇肉”。让三位女士面带惊恐之状。尤其服务员告诉他们被烹饪的竟是一条眼镜蛇时,她们联想到这种蛇活着时侯,令人作呕的丑态,更是不敢问津。张翰东说:“虽然这种东西听起来可怖,其实吃起来,味道还是极其鲜美的。肉质精制细腻,清淡鲜爽。”男士们毫无顾忌地吃得津津有味,赵晓敏等三位女士推、让着,王自治告诉她们:“蛇,也是清补之物,而且毒性越强,其功效也越高。倘若端阳节能吃上一条毒蛇,可以保证整个夏天无疖疥疮痱之患。”

还有几道菜如炒黄麂肉和蒜爆狸子肉等,虽然也是极不容易尝到的稀罕物。终究抵不上石硅、蛇肉和虹鳟鱼的味美。遗憾的是人们的口腹容量毕竟有限,那么多的美味,一时如何能品尝得完呢?

只好等到登上黄山后,有机会再来吧!

(第十部第十四章第五节结束待续)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