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局第一次出现打破僵局的曙光,是在开战之后的第十五个小时。奥伦治的左翼舰队在福特的连续打击之下呈现出半溃散的态势,费边·马略铁青着脸面对舰队指挥官的苦苦哀求,严令他不得撤出战斗,他坚持战斗的每一分钟都对整个战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略并非讲风凉话,因为此时他的旗舰也正在激战的漩涡之中挣扎。他所面对的拉巴特·皮舰队,随着奥伦治后续部队的加入(原来位于皮舰队正面的奥伦治部队),已经被四个分舰队的兵力突入,也是仅靠着官兵的意志在苦苦支撑。
就在马略指挥附近的舰艇进行攻击时,舰体发生了剧烈震动,地龙的陆战队登上了埃斯库罗斯号。参谋长带着保安官和随舰的陆战队赶去迎战,士兵拿了一套宇航服给马略但被他拒绝了,不过那位一直铁青着脸的大臣却手脚发抖地套着另一件。登上旗舰的地龙陆战队是第二次银河战争时期与国派“堤丰”齐名的“穷奇”陆战兵团,当然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队,三十来人。不过这三十个装甲步兵造成的破坏不容小觑,正如他们的绰号,人挡杀人,一路冲向舰桥。不过也幸亏他们的攻击方向是舰桥,与中途拦截的大队人马遭遇,假如他们的目标是动力舱,恐怕已经把旗舰炸毁了。最终这个小队全部战死,不过拉上了将近一百人为他们陪葬,保安官也战死沙场。
看着脸上沾着血迹的参谋长,马略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此时拉巴特·皮能够指挥的兵力大约还有三千余战舰,已经收缩成了球形阵坚决防守。阵形之外还散落着千余艘具备战斗力的舰艇,他们有的放弃了抵抗,但更多的是在做困兽之斗。
福特的攻势更为凌厉,但是马略坚持到底的命令,使得这支舰队即使被分割包围了,仍然在继续顽抗。似乎战前就已经下定的死战决心,此时此刻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彰显。这样的死战是福特意料之外的,不得不静下心来,安排补给,然后一块一块地啃。
谁能够率先摧毁当面的敌人腾出兵力,谁就能取得战场上的优势。
战局的第二次变化发生在开战之后的第十九个小时,马略得到后方警戒哨的报告,发现了地龙星际舰队,数量大约六千。
“长官!马略司令官!”参谋长见马略瞪大了眼睛呆愣当场,连忙呼唤他的名字。
过了十几秒,马略才循着声音转过头来看着参谋长一言不发。那个一直没有露出真容的第四个舰队,除了一个分舰队之外,全都用于绕袭后方了。这部分兵力现在完全掌握主动,可以选择袭击马略,也可以去攻击首都。不过考虑到首都还有四千多艘战舰,选择前者的可能性更大。
“地龙左翼舰队发动反击!”开战以来位于敌左翼一直默默无闻的凯布·德拉斯舰队此时积聚了足够的兵力差距,也终于开始了行动。这恐怕就是他的做事风格了,控制各方变化的节奏,积攒足够的优势,然后在自己布置的暗线发挥作用时开始行动。
“马略将军,事已至此已经没有继续战斗下去的必要了,撤退吧!”一直旁观战局的大臣此时有了一种大势已去的感觉。
“大人!现在敌我双方缠斗在一起,撤退也不容易。”参谋长代替马略作了回答。
马略瞪了两人一眼,虽然不情愿,但还是下达了脱离接触重新集结的命令。为了自己附近的友军能够安区撤离,他本打算亲自断后,但因为部下们的强烈反对而作罢。
“司令官阁下还有继续指挥作战的使命,希望长官能够克尽职守。”
正如参谋长所说的,撤退的过程相当痛苦,位于中部的舰队在马略的指挥下撤退还算顺利;与德拉斯激战的舰队在付出重大伤亡之后也撤出了战斗;与福特交战的舰队则几乎全军覆没,旗舰在混战中被击毁,撤出战斗的战舰只有一千余艘,且多负伤。经过一天的鏖战,马略的三万艘战舰损失了接近半数,受伤的舰船数量也不少。而地龙方面,除了拉巴特·皮中将的舰队损失惨重之外,其余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更为重要的是,地龙舰队控制了战场,大量损毁舰船能够被维修或者拆解回收。正如坦克一样,真正没彻底摧毁的坦克是很少见的,大多能废物利用。
马略的舰队撤离战场之后,便利用超空间跳跃返航。目标是位于列日省和首都之间的一个可居住星球(也就是一个省,姑且称为坦普瑞省吧)。地龙舰队在后方出现的消息早就传到了这里,对于侵略者的恐惧,加上政府的宣传,以及从列日逃难而来的难民口口相传,星球上的居民早已陷入了一片混乱,犹如末日来临一般。
治安已经崩溃,商人们虽然早早封闭了商店的门窗,但也无济于事,甚至发生多起试图阻止抢掠的店主,一家被人残杀的惨案。政府的官员已经不见了踪影,有一些军官也偷偷溜走了。这些依靠信息不对称而得利的人更清楚国家现在面临的局面,有奋勇杀敌报效祖国的人,自然也就有站在另一端的人。当地大部分的驻军没能撤走,他们把守着军营自成一体,射杀试图靠近营地的平民,并有组织地派出战斗小组掠夺物资,军纪的迅速崩坏令人咋舌。当舰队战败的消息传来后,这一切的混乱达到了顶点。
马略到达坦普瑞省是在撤出战场后的第二十个小时,凯布·德拉斯并没有急于追击,另一头的地龙舰队,也就是巴里德率领的迂回舰队也没有继续行动,只是封锁了航道。马略暂时没有去思考地龙的动机,他现在迫切需要进行休整恢复一些士气。
当战舰借助反重力引擎缓缓穿过大气层,进入民众的视野时,混乱的局面稍微有了一些平复。有人担心舰队会大肆搜刮一番然后撤走,也有人认为舰队会维护秩序。总之,当人们有所顾忌时,便不敢为所欲为了。
顺便说明一下,奥伦治公国的战舰设计师承地龙,但却与国派、瓦伦纳一样,所有战舰都具备大气层内航行的能力。
“港口的工人都跑光了,部分仓库遭到破坏和掠夺,情况不容乐观。”参谋长的报告令人沮丧。舰队的补给舰需要补充物资;受损的战舰需要修理,虽然有修理舰,但在星球上修理的效率更快;伤兵要转移治疗;人员要休整。而留给马略完成这一切时间,恐怕只有几十个小时,而眼前又是一片狼藉。
“将重伤员交给当地医院负责,留一些陆战队负责保卫,敌人来后就投降吧。严重受损(短期内)无法恢复战斗力(包括航速)的战舰就地炸毁,人员调往其它战舰。补给完成后立刻出发,返回首都。”
舰队所需的武备并没有遭到掠夺,但是没有装卸工人,只能自己动手,效率很低,二十四个小时之后才完成了一小半。已经没有时间了,侦察舰传来了地龙舰队出击的报告。
“拦在我们面前虽然只有六千艘战舰,但他们可以避免与我们交战。比如让开大路,然后在我们通过以后再进行掩杀;或者诱使我军追击,拖延时间,等后面的大部队赶到后再将我们包围消灭。”参谋长分析道。
马略很是无奈,怒道:“在我们自己的领土,却被人家利用地理优势以小搏大。当年请他们当顾问,没少被套取情报啊……”
“假如能够得到首都驻军的接应,那么情况会好很多。只是现在航路中断,超空间通讯也无法联系到首都。”参谋长继续分析道,“换而言之,首都也不知道我们现在的情况。”
“或许我们可以用个拖刀计,杀个回马枪,教训一下拦路的地龙舰队……”马略随后向助手们解释了他的想法,经过一番推敲后,便决定依计而行。
截断费边·马略将军后路的是地龙巴里德舰队,因为雷区比预想之中大得多,导致他的两个分舰队姗姗来迟。原本包抄的计划不得不更改为拦截,不过好在对整个战局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马略的舰队在离开坦普瑞省一天后进入巴里德舰队侦察舰的活动半径(当然是超空间跳跃航行)。正如事先预料到的,巴里德让开了大路,据守航道的一侧,随时准备袭击通过的敌人(侧击或者追击)。
马略在出发时,重新编组了舰队,将手上的舰艇编成五个分舰队,一些伤员和不愿意继续战斗的人都被留了下来,大公的监军也在其中。他的理由是保护留下的伤员不受暴徒或者侵略军的袭扰。
“有的人总会为自己的行为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过这些人是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的,既然如此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联合历308年9月,马略率军从巴里德面前通过,队形整齐没有丝毫迟疑。而对方则根据事先的计划待其通过后全速追击,试图从背后痛击敌军。假如交战的一方被对手抓住后背,就会造成极为惨烈的损失,因为飞船的尾部是推进器喷口,没有装甲防护,被光束类武器命中,能直接炸毁动力系统,造成战舰损毁。这种可以创造出极大交换比的诱惑,对一个指挥官来说是很难抗拒的。何况巴里德其实也没有更多的选择,假如他选择侧击,由于敌军数量倍数于他,就会形成“击首则尾至,击尾则首至,击腹则首尾并至”的局面。当然,假如地龙的优势不那么明显,那么巴里德可能会被要求构筑防线死守,如此一来,损失自然会很惨重,拦截计划倒是可能实现。
不过,假如一定要讨论巴里德的错误,那么他没有注意到马略队形的蹊跷应该可以算一个。马略将五个分舰队摆成二、二、一的队形,依次前进。从舰队的尾部无法察觉最前方两个分舰队的变化,而马略也正是利用这一点做了文章。
“四周的侦察舰是不是肃清了?”马略在得到肯定答复后,下令位于第一列的两个分舰队原地一百八十度转向,构建防线。其他战舰继续前进,穿过防线后依次转向加入战斗。根据他的命令,这六千艘战舰就像一面筛子,友军从筛子的缝隙中通过,敌军则遭到了迎头痛击,被挡在了外面。
“报仇!报仇!”通讯回路里全是为在之前的战斗中死伤的战友复仇的吼叫。而战舰炮管里喷出的火光则将这种怒气实质化了。巴里德并不清楚几天前的战斗有多激烈,一时间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好在很快便冷静了下来,通过舰列的运动利用距离稀释对方的火力。
经过最初一个多小时的交战,马略也逐渐发现己方的攻势虽然猛烈,效果却并不理想,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联络各个支舰队,重整队形,不要再自由发挥了!”马略的命令阻止了己方杂乱无章的行动,战列开始有秩序地伸展开来,逐渐对巴里德形成半包围的态势。巴里德当然察觉了敌人的变化,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他在交战三个小时后主动后撤。马略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还是放弃了追击,调头返回首都。巴里德退到坦普瑞省之后,镇压了骚乱的驻军,逮捕了一些暴民,恢复了治安。对于留在当地的奥伦治星际舰队伤兵则提供了物资予以照顾。
与此同时,回到首都区域的马略连忙联系了大公,汇报了自通讯中断以来发生的事情,然后提出立刻炸毁造船厂和首都军用港口设施的建议。而得到的回复却颇为隐晦,只是下令全军返回基地休整,别无其它。
“陛下,既然现在瓦伦纳仍然没有出兵的迹象,属下愿率全军与地龙再决胜负!”将驻留的工作交给手下之后,马略便赶到王宫觐见大公,希望能够将首都的五千艘战舰(包括最近新造的在内)都集中起来,与地龙舰队再战一场。
大公面沉似水,冷冷地说:“马略将军辛苦了,先回去休息吧。”
一头雾水的马略就这么被打发回去待命,走在王宫的廊道下,一个与他相熟的大臣迎面走来却视若无睹,但是在两人交错的一瞬间,马略听到他低声嘟囔了一句“陛下意欲和平”,顿时恍然大悟。
……
“我们在前线奋力死战,他们却在做着媾和的勾当!出发前是怎么决定的?把我们当成捞取投降条件的工具在利用?”参谋长得知这个消息后,气得须发倒立。
“对啊!都打到这个份上了,将来怎么去面对战死的弟兄?”两个马略的老部下也觉得无法接受。
马略叹了口气,问道:“这应该是大公的意思,问题是我们能怎么办呢?我也只能与你们几个商量。”
“其他舰队什么态度我不敢说,但是下官的分舰队愿意随马略长官死战到底。”
“恐怕没那么容易……”参谋长插嘴道。
“参谋长阁下,您怎么又怂了?”
“愚蠢!你的补给完成了吗?是打算去死战还是去送死?”
众人这才发现舰队降落已经五六个小时,但是基地却没有提供任何补给,官兵已经被要求回营房就餐。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自己去搬仓库!”
“那就是准备违背陛下的意思了?”马略故意用反问句式挑明这个行为的性质。
参谋长拿出手帕擦了擦额角,道:“严格来说,陛下还没有正式下旨,我们只是在做正常的战备工作。”
马略点点头表示默认,只是完成补给后又该如何呢?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
之后几天,马略作为上将阶级的高官,自然每天都要上朝议事。他每次上朝都有些忐忑不安,脑子里不断盘算假如大公质问他舰队补给的事情该怎么回答,假如大公宣布要投降又该怎么反对,可是什么都没有发生。直到情报部门报告地龙的舰队在坦普瑞会合休整之后,开始朝首都进发。
“现在我国实际控制的地区只剩下三处,战舰也仅能凑出不足两万艘,臣以为应该结束战争了。”说话的是吏部尚书。
“百姓已经为这场浩劫牺牲太多了,军队也已经付出了努力,臣也认为不需要再继续徒劳无功下去。”国务尚书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军务尚书则认为投降是不名誉的,特别是向背后捅刀子的敌人投降。应该死战到底。
于是朝堂之上开始了激烈争论,大臣们从主权到人权;从民族独立到生命价值;从军事实力到民心士气等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大公冷眼旁观台阶下吵作一团的臣子们,时不时与站在一旁的太子交换眼色。
“战亦亡,不战亦亡,与其坐而待毙,何如决一死战?”说话的是马略,所有人都停止辩论静静地看着他,“此番谈判就是城下之盟,国将不国。我不同意举全国之力,二万战舰,受制于人,不如死战到底!”
其他人听完马略的发言都不说话,朝堂之上传来低沉的呜咽声,正如某人所言“或许妥协能够挽回危局,但不妥协的人,应该得到尊重。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至少有一点。”大公见此情景,匆匆传令退朝,不再继续争论。
一天后,马略接到命令,率军迎敌。但是,交给他的部队只有一个舰队。
联合历308年9月,费边·马略上将率领九千艘战舰冲出大气层,向侵入首都区域的地龙联盟联邦共和国舰队发起进攻。当熟悉的首都在视野中变得越来越小时,一同出征的官兵不约而同地朝它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们当中能够再一次回到这个星球的恐怕只能是极少数了。
“那就给他们一个体面的葬礼吧。”凯布·德拉斯看着情报参谋送来的信息,面无表情地下达了总攻命令。他带来了三个舰队,总兵力达到二万四千艘战舰。似乎是为了表达对敌人的尊重,德拉斯亲自在正面迎击,另外两个舰队则负责包抄。
假如说马略还想抓住获胜的机会,那就必须在敌军完成包抄态势之前突破正面之敌。他当然也知道这一点,因此定下了以最高战斗速度攻击前进的方案。不过,有必要指出的是,高速航行中的战舰防护力场无法产生效果,这就等于少了一层防御。除非已经确立了优势或者迫不得已,否则不会如此。马略此时就是属于后者,但是他的装备相比地龙,还低了一个档次。
地龙方面当然不会因为尊重对方的勇敢而让出胜利,德拉斯命令舰队摆成密集队形迎战。福特与巴里德的舰队则从上下两个方向呈三十度倾角组成弹幕,并随着马略舰队的推进调整舰首角度,从三十度到四十五度,再到六十度,同时,双方距离也越来越近。
……
在密集火力的洗礼下,马略的阵形越来越单薄,随着僚舰纷纷爆炸起火失去战斗力,埃斯库罗斯号已经可以被对方直接瞄准了。
渐渐地,两侧的护卫战舰都化为了一团团翻滚的火球,只见光束的骤雨间,一枚远程反舰导弹朝旗舰飞扑而来,舰长已经没有空档可以避闪了,瞪大了眼睛盯着监视器上不断靠近中心的代表死亡的红色光点。一阵剧烈爆炸将监视器的屏幕变成一片雪白,待眼睛逐渐适应之后才发现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一艘邻近的巡洋舰冲过光束的屏障,替旗舰挨了这枚致命的导弹。而此时,遭到多重打击的巡洋舰已经变成了一堆残骸。
不过,来不及为他们的牺牲精神感慨,紧随而来的攻击依然打中了埃斯库罗斯号的侧舷。第一发似乎是战列舰二百零三毫米轨道炮发射的动能弹,打穿了装甲击毁了超空间跳跃的设备并引发了爆炸。步履蹒跚的旗舰紧接着又挨了多轮打击,终于坚持不住了。
舰桥的照明已经失效,全舰电力中断,但因为大火照亮了舱壁,能见度并不低。
“将军,属下恐怕只能陪您走到这一步了。”身负重伤的参谋长说话时鲜血随着嘴角不断涌出,“我不算是个怕死的人吧?只是我的家人……”话没说完,参谋长就咽气了,马略向他的尸体敬了个礼,然后坐回指挥席,静静地等待着落幕。
副官和几个幸存的部下摸索到马略身边苦苦哀求:“将军,弃船吧!”
马略看了看他们,并不答腔。在他看来,假如此时逃生,就等于背叛了那些已经战死的同伴,更会沦为世人的嘲笑的对象。
“将军,你战死了还能有谁带领我们报仇?你不走我们也不走!”见马略仍然不回答,副官和其他几个人也顾不得许多了,索性架起马略逃离了舰桥。
随着埃斯库罗斯号的爆炸,这支奥伦治舰队有组织的行动宣告终结,也宣告大公可以名正言顺地投降了。凯布·德拉斯在通过战场时下令全员向战死的敌人致敬,但事后传说,有人没有认真贯彻执行。
一天后,凯布·德拉斯被政府授权接受奥伦治公国提出的停战协议,地龙舰队接管了奥伦治公国首都的防务,而大公与几位亲随已经带着最后一支舰队撤离了。联合历308年10月,地龙政府派出的全权代表,与奥伦治公国的特使在列日省签署了正式的和平协议:
割让列日省;坦普瑞等两个省的只保留除税权之外的民政权力,地龙政府在这两个地区拥有领事裁判权;地龙政府接管奥伦治王国造船厂。此外,还有赔款等附带条约。
在此期间,瓦伦纳舰队从威灵顿省出发,兵不血刃地抢占了另一颗可居住星球,然后也与奥伦治公国达成了停战协议。至此,奥伦治公国只剩下了一个空壳,而兵力也仅存一个舰队。
舰队的凯旋仪式也安排在十月,交接了防务之后,凯布·德拉斯带着两个舰队返回了首都,并在议会大道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万人空巷,狂热的人群拥挤在道路的两边,鲜花、彩带,欢呼声不绝于耳。回到祖国的凯布·德拉斯等人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
在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国内舆论尚存支持与反对两种声音相互争论,但是随着军队的节节胜利,反对战争的声音便销声匿迹了。不过,随着和约生效,国内的舆论又产生了新的焦点。首先是对于瓦伦纳抢夺胜利成果的不满;进而演变成对于议会制肘前线部队,导致丢失全胜感到愤怒;紧接着便是对军方高层的抨击。概括而言,就是无畏的军队,无能的军部,无耻的议会。
随着军方公布一些战果统计数据,虽然此举遭到不少人的反对,对于前线的将领,军内和民间都有了不同的评价。凯布·德拉斯作为总司令,自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而击毁数和交换比最高的舰队司令是詹姆斯·福特,于是他又被捧上了神坛;福特的部下鲁格·西弗尔准将的数据又在各个支舰队中位居第一,也受到了公众的推崇。至于损失最为惨重的老将拉巴特·皮中将,而且唯一阵亡的高级将领也是他的部下,于是“廉颇老矣”的议论纷起,讽刺挖苦不绝于耳,曾经的辉煌则被彻底遗忘了。
对于国内的舆论,鲁格是觉得有失偏颇的。他清楚地记得议会在开战之前就限定了战争的限度,并非在战事进行时制肘。发动一场战争很容易,结束战争却很难,战争爆发之前就预设好界限应该是值得肯定的行为;军方高层(也就是所谓的军部)就更冤枉了,本来战前是他们暗示德拉斯以歼灭有生力量为主,伺机扩大战果,但由于皮舰队超过预期的伤亡,使得军部产生了疑惑,但也并未直接干涉舰队的行动。反倒是凯布·德拉斯,他在获悉诺斯王国政变平息之后,才加快了攻击速度;至于拉巴特·皮,鲁格除了觉得不公平之外,并没有再多说什么。
当然,鲁格一味地认为舆论不公正也并不恰当,正因为得到了舆论关注,他晋升少将的事情才能够冲破阻力得以落实。同样获得晋升的还有福特等一些军官。
至于凯布·德拉斯,当议会犹豫是不是该授予他元帅身份时,他却选择了功成身退,不顾方方面面的挽留退出了现役。而他的离开,又使得一些人联想到了英雄末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对于议会、政府和军方的不满难免又有所增加。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