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大明金主> 一一零章 一拍即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一零章 一拍即合(1 / 2)



热门推荐:

有价值,就意味着人情和银钱。

袁正淳心中知道:原来还有这个开价。

有些牙人仿照官店的邸、店、牙合一的形式。依样办理,就成了牙行。

徐元佐挂出郑岳的名头,要以公权力来断了寺庙宫观的生意,一则是告诉他们:自己的确是来吃大饼的,但这块大饼你们原本就没得吃,是小哥我自家烙的。二则也是警告:我可不止有徐家做后援,还有个县尊恩师呢!

徐元佐精神一振,知道这下通往唐行的道路已经彻底打通了。

袁家的牙行有牙贴,可以算是官牙。不过他一张牙贴管十几个牙行,挂靠他名下的私家牙行更是多达数十,上面不查也就罢了。真要查起来肯定是要依法查处的。

若是各自缴税,仁寿堂收的规费就是用来进行乡里补充建设的。比如修个土地庙,铺个地砖,做个社戏之类,花销不会很大。如果仁寿堂代缴整个唐行的商税,甚至田税,那么费用就要高许多了。

住在民宿的多是积年老客,带着朋友故旧的意思,并不算是纯生意。就如徐贺在外行商,也有几处是住在民宿的,都是机缘巧合之下认识的可靠人。

牙行就是典型例子。

任何一个体面的职位,都是有价值的。

“家师也是的确有心造福一方,并非单纯图个虚名。”徐元佐回到正题,道:“我家客栈开起来之后。自然也是愿意交纳规费的。而且地方上读过书,进不了学的生童,我们也愿意雇些来用。至于家底清白,勤劳肯干的杂役,少不得要多雇几个。”

袁正淳道:“就怕县尊老爷一时心血来潮。闹出事端。”

见牙行没法废除,洪武二十四年的时候,朝廷又令工部“建屋数十楹,名曰塌坊。商人至者,俾悉贮货其中,既纳税,从其自相贸易,驵侩(牙人)无所与。”这种官店便是集合了邸、店、牙三者,建立了一个公共平台,实际上仍旧排斥中介。

袁正淳却道:“若是寺庙道观不合住得,那么民宿也不能住了?”

商税本定是三十取一,但是英明的太祖皇帝怕官吏残虐下民,在后面补了一句话:不许苛征。

袁正淳见该谈的都谈好了,起身笑道:“徐公子到底爽快人!今日正要为公子设宴,还望赏光。”

胡琛走到徐元佐身边:“日后咱们便是同行,也得互相帮衬才是。”

在文教不发达的地方,生童还可以做做乡村教授,但是在松江这么个“家弦户诵”的地方,生员都未必能有馆坐,何况那些蒙童呢。

人都说明朝禁商,照徐元佐看来其实是朱家皇帝在摸着石头过河,不知道什么政策能真正利益商人阶级。

寺庙道观环境清幽,住宿干净,僧道们还会提供口味不错的素斋。

学而优则仕,若是不优做什么呢?自家有产业的还可以经营自家产业,若是自家没产业呢?这些读书人岂不成了“负担累赘”?

在洪武帝看来,中介这种转手贸易获利的行为,根本就是诈骗。

“若是乡里有事,我也不会袖手旁观。”徐元佐爽快地应承下来。

徐元佐摸清了唐行的市场,自然知道袁正淳是在“声东击西”。问的是“民宿”,其实意指“货栈”。

这种情形之下,大明从建国初期十里不存一户的萧条时期,走到如今“有不耕寸土而口食膏粱,不操一杼而身衣文绣者,不知其几何也?”的商业繁荣时代,即便算上后来增加“市肆门摊税”,但是商税总额不增反降。

徐元佐与跟在后面的程宰对视一眼,会意一笑,彼此都知道对方是个聪明人。他不经意间看了顾水生一眼,顿生疑惑,低声问道:“怎么头上有汗?身子不舒服?”这二月春寒时节,堂屋里火炉也不甚旺,出汗实在太奇怪了。

徐元佐道:“民宿也好,货栈也好,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的,官府怎么会查。”

“得先请问先生,贵地是各自缴税,还是合了一处,由仁寿堂代缴。”徐元佐问道。

三十取一的商税不过是百分之三点三,营业额做到三百两,就该缴纳十两银子了。而规费也只收十两,低得让徐元佐简直无法讲价啊!

求各种打赏!

袁正淳并不关心胡琛的生意,只是问道: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