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W:210|H:140|A:C|U::file2.qidian.com/chapters/20155/13/3480842635671324958660314299889.jpg]]]设使疯牛狂奔,需击其足,不可攘其首。盖因其首聚全身千钧之力,纵然一击成功,已身亦难幸免,击其足,倾其躯,之后摆布,可无伤而得全功。郭破虏之踹营突阵,便如疯牛一般,而刘海夹击其亲兵,正如削其膝胫,登时破虏一军深陷险境,九死一生。
猛然间尘头里杀出一彪军,为首一将正是郭芙。原来郭芙率军从霸都鲁侧翼绕过,转个大圈子,从刘海军枪阵之侧杀出。蒙古中军阿术原本作壁上观,此时也使所部骑兵追赶郭芙骑兵,远远追来。郭芙也不作声,手持八尺方天画戟,坐下小红马一声嘶鸣,直冲刘海军左翼外围,恰恰与郭破虏军成夹击之势。
郭芙左手端戟,右手紧握柄尾,由心使臂,由臂使腕,由腕使手,劲到处,画戟使成一条长蛇,三条锋刃便如三道夺命银华,只在蒙古步兵头颈处翻飞。郭芙不似乃弟,少八分蛮力,多九分灵巧,画戟之刃或割破敌颈一寸,或刺入敌眼数分,全不费力,轻描淡写处敌兵纷纷捂颈抱头而倒。有分教:
飒爽英姿八尺枪,芙蓉出水艳群芳。
画戟冷刃映冬日,索命银蛇走寒芒。
一十六载沙场路,马蹄踏破情与觞。
巾帼气概夺须眉,斑斑血溅胜红妆。
阅过前传《神雕侠侣》之人,多有疑惑,郭靖一家武艺卓绝,何以只教女儿徒弟一路越女剑?这剑法殊不高明,行走江湖,从未见效,反倒涉险无数。若说傻郭靖头脑愚钝,尊师重教,定要将师父韩小莹的剑法传之后人,缘何聪明伶俐的俏黄蓉,也全不教弟子些管用的把式?郭靖虽然将其演为一套惊魂夺魄的剑法,却也是偶然间神来之笔,当初可全不是这般模样。
如第一回所述,越女剑本是春秋神剑,南林处女留下神剑的影子,越国甲士将其编纂成刺将斩马的剑法。剑法招式之名虽美,实则是一路纯刚猛的战阵剑法。金庸大师多次言明,武功修得再高,上了长枪大戟的战场也不好使,却未释明缘由。原来武功招式,攻守一体,攻敌之前,先须自保,盖武林中人经年打打杀杀,若不保守自身,几日便打得没有命在。总要让自身无懈可击,方才寻隙攻击对方,无论高手低手,狭路相逢,便对方没有一刀砍过来,自己也要先演够各路把式才行攻敌。是以看在旁人眼中,便似两人耍猴般,手舞足蹈,闪转腾挪,却不见真的交几刀几剑。如此一人之力,总有七八成用在防守,攻击之力仅用上二三成。然则战阵之上,兵士行动皆一伍一什,何人守护,何人进攻,全有预定。守者不须进取,只需全力遮掩己方队友,攻者不须顾盼自身,全力进攻,是以守也十成,攻也十成。若不怕受伤,全力攻击,正应古语:一人拼命,万夫披靡。武林中人若上了战场,遇上一个士兵,可轻易杀之,但若遇一个伍人队,只怕伤不到人,自己倒要被打翻在地。
越女剑正是这种战阵剑法,不守自身,但求杀敌,十成力气皆用在剑刃之上。虽被后人曲解,多了许多自守之招,其剑意依然大体保存。故而精通越女剑法,上阵便勇猛无匹,便是换了别样兵刃,殊途同归,一样的斩将夺旗。当年郭靖在成吉思汗帐下,小小年纪屡立大功,非是蒙古没有高人,亦非几个三脚猫功夫的师父高明,恰恰是学了这套越女剑法,歪打正着,端的是战阵中凌厉惊人。后来郭靖投襄阳宋军,出战常执长枪,屡立大功,却不曾闻他何时学过枪法?正是战阵之法,一通百通,越女剑客执了长枪,便成了越女枪客。
郭靖黄蓉对女儿,徒弟传授此路武功,且严加督促,务要精熟,便是希望他们长大成人,上阵杀敌,保国安民。
因此郭芙武功,行走江湖二流不入,扬鞭执戟,竟直如换了个人。长戟翻飞,血溅如虹,与乃弟是两种风格,竟是一般的威猛。
两姐弟近千人的轻骑,对刘海军左翼成夹击之势。郭破虏在左,郭芙在右,刀戟齐上,蒙古军大乱。郭破虏刀向右指,全军猛攻刘海军左翼,刹那间左翼一千人被两队骑兵斩杀殆尽,郭芙郭破虏姐弟合兵,郭破虏虽已折损两百余人,两队合并依然威力大增,直向刘海本阵杀去。
刘海大惊,引本阵两千五百兵向西山上退去。
须知骑兵有三忌,一不下水,二不上山,三不入林。若下水源洼地,机动立失,岳飞座下名将杨再兴,便是因误入小商河,被金军乱箭射死。若骑兵自下而上攻山,非但机动力不在,居高临下之优势亦荡然无存,尚不如步兵上山行动便给。骑兵入林,易中拌索陷坑,盖因遍地枯叶干草,预伏机关难以辨认。
郭芙郭破虏大急,急催骑兵追击刘海,奈何相距尚远,眼看刘海便要登上高地,正焦急间,只听破空风响,一支利箭直向刘海面门而去。
刘海中军及三个护军,合计两千五百步兵,亲兵五十轻骑,簇拥刘海正向西山上退去。忽然嗖的一声破空风响,一支利箭从山顶方向,直向刘海面门飞来。刘海上山,恰好面向山顶,这一箭看得甚是清楚,急将头一侧,箭从耳边划过,正中刘海身后亲兵眉心,那兵只哼了一声,便连人带马向后倒去,原来利箭竟入脑六寸,几从后脑透出,着箭便即毙命。刘海尚未回脸去看,破空之声又至,两箭间隔竟是一眨眼的功夫,刘海奋力侧身,依然避之不及,一箭正中左手上臂。此箭又快又猛,穿甲如穿鲁缟,竟刺穿了刘海左臂臂骨,直从臂后突了出来,刘海吃痛,翻身落马。
脚未落地,只听嗖嗖之声不绝,连珠箭发,一连九箭,一支接着一支,支支对准刘海双眉之间。有忠勇亲兵挺身跃起,以己身挡箭,五箭透体,落地之前便已毙命。但此射箭之人,竟对刘海的行动算得极准,刘海坠马而下,剩下的四支箭,一中太阳,一中右颊,一中右肩,一中右腋窝。刘海身为武将,虽是筋强骨壮,终是血肉之躯,这四箭皆有穿金破石之力,顿时七窍喷血,一命呜呼。
众军向山上望去,只见山顶转出一彪骑兵,奇的是,此一路兵,个个骑高头大马,全是大宛良种,自马头到大腿,全部包着乌黑铁甲,马肩两侧,从马鞍处伸出两支利剑,长三尺,宽两寸,寒光闪闪,杀气逼人。马上骑兵,个个身高膀阔,脸戴面具,只露两只眼睛,全身乌黑铠甲,手中皆持长矛,挂在肩上,杆杆刃长两尺,柄长两丈,一望而去,竟如一座座黑漆漆的铁塔,直让人心旌动摇,不敢直视。
再望只见阵门开处,一骑荡出,便如身周骑兵一般通体黑盔黑甲,马鞍之侧挂一柄镔铁点钢枪,枪长八尺,腰挂鲨皮鞘宝剑,右手挽一柄钢胎铁背弓,脸若银盘,剑眉星目,鼻直口阔,颌下一寸短髯,飘飘有儒雅之风,猎猎带肃杀之气。背后一面大旗,不带官衔字号,大书两个字“耶律”,正是已故蒙古中书令耶律楚材次子,大侠郭靖女婿,郭芙之夫,樊城主将耶律齐。郭靖一家虽襄阳带甲数十年,但一直不受宋廷册封,仅以义勇兵参与襄樊战事,然功勋卓著,襄阳守备吕文德以下皆以郭靖马首是瞻。
郭芙所派骑兵信使之处距樊城约三十里,刚去不到半个时辰,算来即便一路无阻,抵达樊城也不过两刻。便是耶律齐当即点兵出战,此时也到不了西山,何况蒙古大军沿路必有斥候伏路,竟似对耶律齐兵动毫无知觉,却是何道理?
原来耶律齐从襄阳一路飞驰樊城,于路便惊觉埋伏,但耶律齐在蒙古做武官多年,深知蒙古军编制战术,心智深沉,沉着冷静,一忖间便知悉蒙古军之机谋。此伏兵既要劫杀襄阳援军,则必要使襄樊间信差互通无阻,方能将北路阳动蒙古军情令襄阳得知,待围困了襄阳援军,伏路之兵方出来劫杀信差。想通此一节,耶律齐便大着胆子沿大路直返樊城,一路偷眼观察,果见路口各处隐约伏军,他便假装不知,大摇大摆的去了。所幸一来相距甚远,二来伏路之人不认得耶律齐,否则便杀他一个,此次出军便收回本钱了。
耶律齐甫抵达樊城,立时全城戒备,樊城有四千兵,两千步,两千骑。耶律齐命步兵将城池严防紧守,关门皆闭,城中多布旌旗草人,铜锣战鼓,以为疑兵,并四出斥候,探明周边数十里无大股伏兵,自己亲将骑兵,早已做好出战准备。是以郭芙所使五名信差,四人死于道中,仅一人侥幸抵达樊城,耶律齐问明交战之地,再无迟疑,即刻发兵。耶律齐自将骑兵,全速奔行,直抵西山。蒙古军虽有伏路斥候见到樊城出军,但还未来得及抵达阿术军处,阿术仅得报有宋兵前往樊城送信,却未知耶律齐已神不知鬼不觉占领高地。此皆因耶律齐深谙蒙古军之道,兼兵法通达,晓畅军事,一切反其道而行之,立时掌握战术主动权。
人皆知耶律齐身负全真派武功,乃是青年人中的顶尖好手,却不知武功一道于耶律齐只是末节。他自幼出生相府,在蒙古朝廷军中任官多年,参与筹谋军国大事无数,政治军事,工程兵法无所不通,便是弓马之道,更是打记事时起便常在马背,非同等闲之辈。寻常人皆左手挽弓,右手搭箭,然则耶律齐左手力大,乃是右手挽弓,左手搭箭,其发箭十一连环,二十余岁时射术之精便只略逊郭靖而已,如今年届四十,更是龙马精神,炉火纯青。
契丹族崛起北方辽河之畔,全盛期东到日本海,北依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抵河北白沟河,907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国号契丹,后改大辽。“契丹”意指镔铁,刀剑,而“辽”亦是“铁”意,故大辽国直译便是“镔铁刀剑之国”,何其勇壮。960年北宋建立之时,辽朝业已从后唐叛将石敬瑭处取得幽云十六州,助其灭后唐兴后晋,已逾廿四年。北宋建立之初,两国交好,岁岁聘史往还,互贺节日,其情甚洽。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启衅攻打辽朝属国北汉,辽朝遣军支援属国,为宋军击溃,六月,北汉降宋,宋太宗乘胜亲征幽州,与辽朝大战于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宋军全军覆没,太宗身中三箭,仅以身免,两国就此交恶。
此后宋朝两次伐辽,均以失败告终,辽朝大将萧挞凛生擒宋将杨业。至1004年辽朝报复宋朝,大举南侵,与寇准大战于澶州(今河南濮阳),萧挞凛战死,两国议和,约定各守疆界,互不骚扰,永为兄弟之邦,史称澶渊之盟,宋朝纳以岁币,从此两朝和好达一百二十年之久,直至辽朝为金朝所灭。盖两国交兵二十五年,各有攻伐,百姓受兵火之灾,却因宋朝开衅。后人有著《杨家将》演义此段历史,然家言,非可尽信。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