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灯时分,房门外出现断断续续敲门声,店小二在在房外低声讯问道:“巴州杨老爷安睡没有,我家掌柜请老爷到前面大堂用餐。”
不耐烦的甩了甩袖子,明人穿的可不是满人那种服装,而是仿照汉服那种宽大的长袍,整理了一下衣裳,在小二带领下来到前堂,看见掌柜正招呼四五个应试士子坐下。
看见杨昌下了楼,营山士子王光先笑道:“绍穆兄也不要太过沮丧,兄台这次毕竟中得副榜,比起我们这几个什么都没有中的好多了啊。”
杨昌长叹一声坐下道:“话虽如此,但本次在下可是拼尽全力,势在必得啊。
这次没有考中,看来下次根本没有希望了。
在下心意已决,准备投笔从戎,不再参加什么科举考试了。”
那个身体精瘦的掌柜叹息道:“杨老爷啊,这就是你的不对啊,人生在世不如意常常十之八九,怎么可能全都顺顺当当的。
这次阅卷考官虽然辱没斯文,没有选中老爷,但不等于下次不会啊。
老爷现在是选贡了,或者可以到县学当监生,或者可以寻得一个私塾营生,大家想想,一个副榜举人干私塾可比那些秀才都没有中的强多了啊。
老爷并非走投无路,非得要投笔从戎什么的。”
杨昌一怔,随即释然。
在科举时代举人就相当于获得做官的资格,自己虽然是副榜举人,在平头老百姓那里也是有地位的,就像范进中举那样,中举之后被张屠夫,被周围乡亲叫做老爷。
台湾人常说自己是人情社会,社会上充满人情关怀,如此看来在古代中国更是温情脉脉,就拿自己与这个掌柜、王光先等几个士子来说,大家可以说是萍水相逢,但大家还是颇为关心自己。
想到前世各种世间冷暖,金钱至上,想到来年甲申天变,张献忠进川,整个四川近千万民众几乎被屠戮殆尽,杨昌除了向众人表示心意已决之外,可不能再说什么了。
大家看杨昌执意如此,也颇为现实的为之谋划,自从陈胜吴广之后常常是今天最卑贱的农户奴役,民田大将军皇帝什么的也不少见,现在是乱世,投笔从戎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掌柜见多识广,迎来送往的,认识当然不同躲在山老林之中苦读的杨昌等人,一边拿起酒杯细抿,一边介绍起川中比较有名的将领,按照掌柜的意思杨昌毕竟中了副榜,身份当然与普通兵卒不一样,要仔细谋划一下。
川中最有名的将领莫过于统筹川北剿灭土暴子的四川参政龙文光总兵刘佳印,驻防成都的参将杨展,驻防川东夔州府的参将曾英,驻防龙安府的参将赵荣贵,驻防雅安的参将曹勋。
按照掌柜的意思,杨昌不如前往投奔四川参政龙文光总兵刘佳印,如此不但离家近,而且龙文光乃进士出身,对选贡出生的杨昌必然多有照应。
但王光先则不以为然,认为杨昌可以投奔驻防成都的参将杨展,虽然同姓不同宗,但毕竟有所亲近。
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这个杨展乃武进士出身,为人豪侠仗义,为四方豪杰所称颂。
这杨展乃四川嘉定府人,身长七尺有余(接近一米八,有的说明朝一尺约为31cm),性格豪爽,不但武艺高超,善于骑射,并且尤为擅长兵书韬略。
当年杨展到北京参加武进士考试的时候,路遇一群强盗,杨展与之约定比试射箭,双方相距百步之后(约60余米),杨展挽弓射断对方旗杆,引得盗贼大为惊讶,大家纷纷跪下口称饶命逃去。
参加武进士考试的时候,朝廷权阉牵住一匹烈马,声言谁若能制住这匹烈马就保送其为武进士,在众人彷徨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杨展手执弓箭应声而上,不但制住烈马,而且还挽强弓连射九箭,箭箭中的,在所有武进士中排名第三,而当即被授予游击将军的名号。
看来这个杨展武艺高强,若自己能学得一招半式的,也可以在这乱世之中保全性命。
想到自己保命方略,没有丝毫犹豫,杨昌决定参加杨展所部。
看着前面身穿长袍,背负书笈,身材高高大大的青年士子声言前来投军,营门前面几个兵丁不敢置信的揉了揉自己眼睛。
自北宋以后,中国都是重文轻武,一个小小七品文官社会地位可远远超过一般武将,大明最有名的武将戚继光虽然荡平倭寇,镇守北方多年,一生所获荣誉无数,但只要不在军营常常一副文士打扮,希望被世人称为儒将。
将军杨展虽然武进士第三名,不但精通各种兵书韬略,武艺高超,但也常常折节结交一些文士,而不希望被人看着单纯的武夫。
眼前这个年龄轻轻自称副榜举人的少年竟然希望如同普通农家子弟一样应征入伍,大家第一反应这是也骗子,是在寻大家穷开心。
但让人惊讶的是这个人相继拿出秀才、选贡的各种官方文书,这不由得让人大家不得不信服,大家可不敢得罪副榜举人老爷,要知道将爷可是非常看重读书人的,有的时候为了结交读书人,将爷常常屈节结交的。
小旗一面将杨昌引入营门边好生款待,一面向总旗通报。
总旗最初不信,专门跑到营门边查探究竟,在确认眼前的不是骗子,拿大家穷开心的无聊之辈后,连忙跑到大营之中向参将杨展报告。
这天一大早杨展正在大厅之中升帐议事,三年前北方之行,武进士出身的他当然知道大明内忧外患,李自成、张献忠两支游寇威胁近在咫尺。
所以自从去年升为参将以来,杨展一面向社会招募精壮,一面苦练精兵,希望将自己这三千兵马打造成一支真正的精锐之师。
这天正在议事,突然听到外面闹哄哄的,杨展面色一沉,正准备派出校尉前往查过究竟,突然看到守门总旗来报,外面一个副榜举人要投笔从戎,想投入自己军中。
杨展先是一怔,接着内心一喜,大明武将虽然品级较高,但大明以文制武(电视剧《大明王朝》中海瑞就对省里面的千总从未加以辞色),杨展虽然在朝廷武举中了探花,但有的时候也不得不刻意结交一些进士、举人什么的。
要知道往日这些举人、秀才什么的可要自己折节延聘的,想不到今天竟然太阳从西边出,有一个副榜举人居然前来投奔自己军营,这可是一件新鲜事,若是传扬开去必然坐实自己儒将身份。
想到这里杨展连声传令,让总旗带着这个投军的副榜举人来大营相见。
一路之上看着古代军营,感到虽然占地面积颇广,足足将半个凤凰山纳入军营之中。
兵丁一个个虽然气色非常之好,但明显感到营养不良,要知道这可不是卫所兵,而是为了应付李自成、张献忠入寇四川而特意募集的精锐之师。
兵丁一个个铠甲虽然明亮,但如果走近看的话分明感到一些破损之处根本没有得到修理。
兵丁武器非常繁杂,一路之上看着各个小队、中队带着五花八门的武器训练,完全没有制式化。
………
跟着总旗来到一个五进房子的大院落,看到大门外,院落里面到处站满一个个神色肃穆的兵丁,杨昌知道这大概就是杨展的大帐所在,为了表示自己郑重起见,整理了一下衣冠之后跟着总旗一道进入正在议事的大厅。
听杨昌说明参军来由之后,杨展眉头紧锁,劝道:“人生在世谁又能保证平平安安的,就像老夫也有未考中武举的时候啊。
先生这次中了副榜举人,也不是人民常说的名落深山啊。
先生何必一定要吃这军营之苦,先生只要再次发奋图强苦读圣贤之书,下次乡试会试连传捷报,金榜题名也未尝不可知。
到那时候先生或者在朝中任职,或者外放地方官,如此总好过我等刀口舔血的日子啊。”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