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至澍大惊,旁边王府长史凑过来低声细语,朝廷是有这样规制的。朱至澍可被问住了,没有办法,只得一个劲央求陈士奇。
陈士奇没有办法,回到巡抚衙门之后找众人前来商议,大家也是莫衷一是,最后决定派李吏目前来,以给杨昌做媒。
这可让杨昌颇为感动,在前世虽然名义上男女平等,但实际上则是女的颇为精贵,男的地位普遍低下。有一位当红歌手不是高声唱着老婆最大老公第二吗?还有人戏言家中老婆是书记,儿女是副书记,而老公则只是不足轻重的常委吗?
古人不是最开重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穿越七八个月就能够同房花烛夜,对象还是那位刁蛮的郡主。
在当时人眼中郡主是有点刁蛮霸道,但对穿越族来说,在前世什么样刁蛮的女子什么样蛮横女子没有碰到,这只是刚刚好。
就在杨昌充满无限遐想,盘算着如何作弄郡主的时候,樊明善一看大事不妙,凑近低语数声,方明白在大明仪宾(郡主夫婿)竟然是如此不堪,简直是朝廷所豢养的一头猪,不由得哭笑不得。
看着李吏目,杨昌叹息道:“李兄,郡主为我所爱,也是我来到这个世上最为心仪女子,报效国家匡复社稷也为我自小志愿,世人都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小弟我多么想兼得啊。
你去告诉蜀王、恩师大人、郡主,郡主垂青,这是我杨昌的荣幸,也是我的挚爱。
但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要郡主心中有我,我心中有郡主就可以了。”
众人不解,李吏目疑惑的看着杨昌道:“绍穆老弟,你,你这是什么意思?郡主是金枝玉叶,虽然有点刁蛮,但川中多少男子而求不得?
你,你难道为了功名利禄真的拒绝郡主吗?”
杨昌沉思良久,决定采取以拖待变的策略,历史上崇祯十七年(甲申年)李自成攻入北京,然后满清入主中原,张献忠进入四川,若是在这个时空没有改变的话,那么至少皇明正统地位,对藩王的限制为逐步削弱。
现在已经是三月中旬,只要拖上七八个月,到时候大明已灭,各地藩王权利逐步得到恢复,谁还会非要自己辞去军职?
想到这里,杨昌笑着解释,完全允诺这桩婚事,只要等到平定川北土暴子之乱,到时候自己一定辞去军职迎娶郡主。
想不到居然是这样一个结果,众人唉声叹气,几个月朝夕相处,杨昌练兵方法,对下面将士的态度与这个时代其他将领完全不一样,有的隐约感到杨昌可以成为一代名将,到时候大家也可以一起扬名立万,想不到竟然是这样一个结果。
而李吏目则大喜过望,众人本来以为杨昌功名利禄观念甚强,断然不会为了郡主舍弃在军中地位,而去当一个富家翁,想不到杨昌竟然一口允诺。
蜀藩为天下最富庶的富藩,郡主也是蜀王唯一的掌上明珠,现在有了这样一层关系,到时候少不了蜀王府的奖赏,更少不了蜀王府这样大的一个靠山。
看到杨昌已经做了,众人自知难以改变,只有勉强的拱手道贺不提。
送走李吏目之后,杨昌仿佛变了一个人,每天早上晚上督导大家训练,一有闲工夫就跑到流民安置点,与大家一道开荒种地。
在民朝末年,全国各地都是地广人稀,但真正可供开垦的荒地则不是想象的那样多。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与当时农作物种植习惯有关系。
当时南美一些高产作物,如玉米、番薯、豆薯、马铃薯、木薯、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菜豆、利马豆、西洋苹果、菠萝、番荔枝、番石榴、油梨、腰果、可可、西洋参、番木瓜、陆地棉、烟草等农作物没有传入中国,大家水田一般一年一种,种植稻谷,旱地秋天种植小麦大麦豌豆,夏天种植高粱芝麻与桑麻棉什么的。
这些中国古代作物精贵得很,不像玉米、红薯这些南美作物不论是坡地还是沙地,只要锄完地里面的杂草,然后洒上种子就可以茁壮成长。
这些小麦高粱什么的农作物,不但需要先锄掉地里面的杂草树根,去掉地里面的石头,保留肥沃的泥土,然后需要平整地,如此非常费功夫。
这个时代抛荒虽然颇为严重,但抛荒地也是有主之地,杨昌即便是千总也不能说没收别人的就没收的,只得每家每户先分得两三亩荒地,若是对方回来后再由官府赎回。
流民们主要耕种的还是开荒地,荒地颇为贫瘠,杂草众多,第一年耕种收获有限,两三年以后收成才会慢慢好起来(小的时候父母曾经开过荒,稍稍有点了解)。
这是旱地,相对来说还要好一点,如果高产水田那就更加困难了,水田即便一年一季,收成也是旱地的两倍。
水田需要先平整,然后筑好田坎,等待春雨的时候将周围的水引入之后,然后找来牛翻地,连番几遍如此就成为水田了。
在八十年代中期全国施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积极性颇高,很多地方都兴起练水田高潮,也就是将旱地改为水田,如此收成翻翻,但民众辛苦也翻翻啊。
这不,在这年三月中旬下了一场春雨,密集的雨点脱过斗笠躺在脸上,杨昌批着一件蓑衣,不顾电闪雷鸣的,高声叫喊着,带着将士们帮大家练水田。
看到杨昌竟然如此拼,不论怎么说也是一个正六品千总,王大叔挡住杨昌,责备道:“少东家,你小的时候就身体弱,不要受了凉生病,田里面碎石很多,有的还扎脚,你就不要干这个了。”
杨昌微微一怔,内心显得颇为不乐意,小的时候父亲练水田的时候自己也在旁边呐喊,看水,这几天闷得慌,这不是剥夺自己劳动快感吗?
看着漫山遍野都是劳动的人群,杨昌不满道:“唉,王大叔,过去我是东家,现在就不要这样看了。你看看,我好歹也是一个千总,手下上百个弟兄都在帮忙练水田,如果我什么都不做的话,不是不太好吗?”
王迩老婆刘氏是一个大脚女人,看到杨昌满脸都是雨水,劝诫道:“少东家啊,说句不中听的话,你看你那有一种当官的样子,其他当官的都在衙门里面坐堂审案,你则带着几百号人来与我们普通农户练水田。
你啊,要不,你带几个人去看水,听公公说这雨大是非常大,但来得快去得快,若是不快点连田,不快点将水引入天里面,这田就练不好了。”
王大叔一听,一面抬头忧郁的看了看天空,一面手上加了把劲说道:“媳妇说得对,少东家啊,这雨虽然大,但大概只能下半天,若不快点练的话,到时候没有水就麻烦了。”
杨昌微微一怔,是啊,练水田就像打仗一样,争分夺秒的,而练田最最重要的就是水,练田自己可能不如大家,如何调度水,控制水别人大概不如自己吧。
看了看旁边的大山,杨昌翻身上马,根据旁边山沟水势,分派人手前往各地,寻找低洼地带,扎好简易防洪坝拦住水道,等雨停之后慢慢将这些水放下来,如此不是事半功倍了吗?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山上打马走了一里多路,看到前面一个地方草木茂盛,前面护卫高声叫喊着,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约一亩地废弃水塘,大概是主人逃荒后没有人管理,地里面长着一人高的杂草。
水塘里面储满半塘水,捡起石块扔入水中,溅起一人高的浪花,看着周围有几条沟的水流正向塘中涌来,杨昌内心大喜,这个水塘在半山腰,若是储满水的话,如此足足可以练二十多亩水田的。
想到这里,安排身边护兵察看水塘,让人惊讶的水塘有一个半丈宽的缺口,水流正顺着缺口往外面涌出。
仔细想想,大概这个水塘年久失修,也没有人管理,如此才出现这种现状。
杨昌当即指派人员从周围运送土石方,围住缺口,免得这宝贵的春雨白白流走,误了民众练田。
水塘面积本来不太大,再加上杨昌招来三十多个兵丁,大家运土石的运土石,筑围堰的筑围堰,如此用了半个时辰终于筑起半人高的围堰,堵住缺口,看着水塘里面的水位逐渐上升,众人内心显得颇为自豪。
想起前世幼时父母练水田情景,杨昌也显得颇为兴奋,一面让大家继续侦测,建立围堰,储住山洪。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