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风雨征程> 第三章 良好的家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良好的家教(1 / 2)



江大明兄弟姐妹六个,下面有四个弟弟一个妹妹。民间有个说辞,说是“老大一个木,老二会唱曲,老三会打拳,老四卖臭肉。”意思是说老大脑子不灵活,较笨;老二口齿伶俐,会讲;老三功夫了得,能打;老四脾气不好,挺倔。这个说辞与江家几弟妹的脾性大相径庭。

老大江大明聪明灵活,有点猴性;老二江小华天生有艺术细胞,吹拉弹唱,样样在行,还能画一幅好画,写一手好字,但就是性格内向,话语较少;老三江珊勇继承了爷爷的遗传基因,能工巧匠,电工木工,一学就会;老四江世忠埋头学习,书生气十足;老五江武文八面玲珑,广交朋友;妹妹江盛楠大家闺秀,美丽贤慧。

父亲江高山对子女要求很严,他强调青少年德智体要全面发展。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江高山经常给孩子讲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在江大明很小的时候,江高山就准备了颜真卿、柳公权的字帖,规定每天除了要做完教师布置的作业以外,还要写两页钢笔字,临慕100个毛笔字。纸张就用废了的作业本,作业本写完了就用旧报纸。他认为“字如其人”,一个人有没有水平,从写出来的字就可看出端倪;弟妹大了以后,大明还负有监督弟妹学习的职责。

江高山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早期,就热衷于收集伟人生平事迹,几十年孜孜不倦,乐此不疲,并按照时间顺序,分门别类,归档整理。那时候没有电脑,整理资料都靠人工誉写。他规定孩子们每天要练习两页钢笔字,主要就是抄写领袖的生平事迹。江大明从乡下回到泰平读书以后,江高山就有意识地要江大明抄写领袖小时候刻苦学习,挑灯夜读,`顽强锻炼身体,坚持日光浴,雨水浴,“行乞游学”等章节,对江大明的成长影响极大,使江大明从小对领袖无比崇拜,无比信仰。

江高山的这些做法,既使孩子们加强了学习,练习了书法,陶冶了情操,又使孩子们从小就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大明回到泰平市,江高山看到大儿子一年多不见,脸晒得黝黑,也长高了,十分精神,心里非常高兴。当听说在乡下这段时间还跟仁贵上了学堂,晚饭后,江高山随手从桌上拿了一张报纸,说:“我来考考你,看你学得怎么样”?

弟弟和妹妹赶紧围过来看热闹。

大明底气很足,他巴不得有人来考他,他好显摆。他摆了摆手说:“随便考,我不怕”。

江高山指了指报头,大明脱口而出:“人民日报”。

江高山又指了指几个比较难认的字,大明也全部认得。

江高山认同地点点头,指着一个标题说:“那你把这一段全部念给我听听”。

大明声音朗朗很流利地读了下来,弟弟妹妹歪着脖子很佩服地看着哥哥。

江高山是师范毕业的,他很内行地纠正说:“这个不是念如火如茶,应该念如火如荼。汉语拼音,TU,第二声”。

大明不好意思地说:“两个字有点像”。他虚心地说:“我知道了”。

江高山心里琢磨:“这小子不错,在乡下学堂里还真学到了一些东西。”他也看出大明有些得意的神态,问道:“算术学了没有”?

大明回答:“学了”。

江高山出了几道加减法算术题,大明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脱口而出。

江高山心里承认:“一年多不见,还当真刮目相看”。

江高山随即问道:“九九口诀表背得了吗”?

江大明把口诀表背得滚瓜烂熟,一口气全背了出来。

江高山从内心感到十分高兴,但表面上却不露声色。他对大明说:“还不错,还要继续努力”。转过头来对二儿子小华和女儿盛楠说:“不要一天到晚贪玩,大哥以后就当你们的老师,教你们认字,算术”。

泰平市按照居住区域小学就近入学的原则,8月10日上午九点多钟,江高山带着大明到泰平市育英小学新生注册。

育英小学是泰平市比较好的一座学校,历史比较悠久。据说前身是一座英国传教士教堂,环境优美,师资力量比较强。正因为如此,很多不是本区域生源的也千方百计地往这所学校里挤。

注册地点设在学校教务处办公室。

报名的人很多,大多数都是家长领着孩子来的,他们很自觉地在报名处排起了长队。这些家长,有的是爷爷或奶奶,有的是爸爸或妈妈,还有的是哥哥或姐姐,反正排队的都是大人,小孩子刚来的时候都是怯生生的,瞪着一双好奇的目光,但一会儿就玩熟了,满操场追打嬉闹着。

负责新生报名的是两位女老师。

张老师40多岁,长得温文尔雅,戴着一副度数比较高的近视眼镜,她负责注册把关;另一位老师姓蒋,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可能也就十**岁,一脸稚气,她负责注册登记。

张老师接过递过来的户口本,低着头认真审查户口本。审查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看是不是本区域户口,二看是不是到了上学年龄。这两条不符合,张老师会和颜悦色给你解释,但一点都没有通融的余地。如果符合条件,把小孩叫过来,简单地问几个问题,转手把户口本交给小蒋老师登记,一切就0K了。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