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伟贤超然商城系统> 第一百零七章 军容鼎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七章 军容鼎盛(1 / 2)

PS:看《伟贤超然商城系统》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的更多建议,关注起点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随着黄巾之乱的平息,奄奄一息的大汉又一次陷入了权力的争斗中。但这一切都与谢超然无关,他已经率兵南下,返回到了广宗。在他看来,乱世之中,什么都是虚妄,只有实力,才能决定一切。

大乱过后是大治,这是常情,但汉朝的一些当权者却不这样认为,他们又在做着天朝大国的美梦,又照样鱼肉起乡里百姓,又开始了分官卖爵。

十月,在镇西军强大的威摄下,徐晃赐封为司隶校尉,周异赐封为广宗府尹的诏命终于下来了,随着这两人诏命的下达,广宗一带也名正言顺地纳入了谢超然的囊中。

这个时候,谢超然将贾诩、荀攸、周异、徐晃、黄忠、张燕、杨凤、张白骑等人招集到将军府,商讨黄巾军降卒的安置问题。

城主府中谢超然高居上首,众人分左右两厢站立。

“启禀主公,现在长安境内有黄巾降卒有十八万多人。”

从事荀攸首先出列,向谢超然汇报道。

“有这么多?”谢超然听了大吃一惊,他没想到最后的出手,居然救下了这么多人。

“波才的颍川黄巾军降卒八万,彭脱的南阳黄巾军降卒二万多人,广宗黄巾降卒八万,广平城中的黄巾降卒三万,共计二十一万。其中飞燕营组建挑选了二万二千人,还余十八万八千人。”荀攸一一细说。

“这些人目前都安置在长安屯垦,但人数太多,为免发生意外,属下希望主公能早作安置。”河南尹周异马上说道。

十八万多人虽然是支很强大的劳力,但也是一颗十分危险的炸弹,周异不得不小心。

“周大人的担心,本将明白。今天将大家召集到一起,就是要解决黄巾军降卒的问题。”谢超然淡淡一笑,说道。

“属下认为这些黄巾军降卒,都是百战余生,能坚持到了最后的,个个都算得上精锐之士,解散了十分可惜,所以建议主公将他们保留下来。”军师贾诩想了想,说道。

“十八万多人,这要多少军费开资啊!镇西军现在虽然家大业大,但也养不活这么多人。”谢超然听了,摇了摇头,长叹一声道。

他当然明白,这些黄巾军降卒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了。但现在镇西军已有了亲卫营五千人,八部众二万三千人,龙虎豹三骑一万五千人,还有六个正规营十五万人,总兵力已达到了十九万三千人,如果在加上黄巾军的十八万,镇西军财力就有点吃紧了。

“基于目前镇西军现况,属下建议,设立屯田军编制。屯田军平时屯田,足可以自给自足,并不需要额外的财政补贴,还能够提供大批的战备粮。战时又能紧急调动起来,正可谓一举两得。”贾诩胸有成竹,侃侃而谈。

“军师此议,大善!不仅解决了庞大的黄巾军降卒问题,也解决了我军现在粮食的不足问题。就按军师提议,镇西军旗下再设立屯田军,让他们都用我提供的粮种。不但高产还有改善体质的作用。”谢超然听后,大喜。

“除了长安的这十八万八千人外,南阳还有六、七万黄巾军降卒,属下建议成立四支屯田兵团。每个兵团六万人,将其中一些老弱病残者清退。”从事荀攸建议道。

“好,就按荀从事所言,设立四支屯田军团,每支六万人建制。每万人设万人长一名,从亲卫营、八部众中抽调战功卓绝的老兵担任,不设主将。”谢超然想了想,说道。他制取了一种互相制衡的方法,他可不想手下军队,失去控制。

“四支屯田军一支安置在南阳,一支安置在长安,一支安置在广宗城,一支安置在北地廉县(现在的银川附近)。”谢超然手指地图,说道。

有了这四个屯田军,在加上谢超然在商城中购买的黄金粮种,镇西军的军粮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保证,为以后的争雄天下打下了牢不可破的基础。

“屯田军之事就由军师、荀攸、张白骑负责去办。”

“诺!”三个答道。

“杨凤你的伤势好得怎么样了?”解决了黄巾军降卒,皇甫剑也算是放下了一个大包袱,随后又看了一眼杨凤,问道。

“回禀主公,末将已经没事了。”杨凤答道。

“没事就好,你就担任飞燕营副统领吧。记住了,现在只有镇西军,没有黄巾军了。”谢超然又重重地说了一句。

“谢主公,属下明白!”杨凤倒身拜谢。

“张燕,你接替庞德任亲卫营统领。”谢超然看了一下沉默不语的张燕,说道。

“诺!”张燕听了,连忙称谢。

随后几天,镇西军又忙碌开了,屯田军开始组建。谢超然的亲卫营又要补员,还是从跃马山庄挑选那些从小就训练的孤儿,补齐了五千人的编制。

至此,镇西军旗下的亲卫、八部、三骑、六营、四屯正式建立,总兵力达到了四十三万三千人。还不包括由华雄、谢子杰、傅燮、蒲头、拓拔锋统领,游弋在大草原上的三万幽灵铁骑。

十二月,镇西军二十四万屯田军安置完毕,各返驻地。

谢超然命人将右军师阎忠调到广宗,坐镇城主府,督导两地军政。自己带着十八龙骑、左军师贾诩、从事荀攸、张白骑等人,率领亲卫营、龙虎豹三骑,回返长安。

从六月十五,镇西军兵出关东,历时近半年,关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口爆增数倍,一跃而成大汉十三州之中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农、工、商、牧迅速发展,以高平城、长安城为中心,商道四通八达,官道上客商云集,来往行人络绎不绝。

繁华盛世也不过如此,在风雨飘零的大汉,镇西军控制区成了人们向往的天堂。

雄纠纠,气昂昂的铁骑迈着齐整豪迈的步伐,在重新扩建过的官道上行进。赵云的龙骑头前开道,中间是五千亲卫铁骑,典韦、张飞的虎、豹骑断后。

万骑所过,百姓欢呼,夹道相送,连绵数十里。

当镇西军的血色金雕战旗到达长安十里处的时候,十里长亭,鼓角齐鸣,号乐震天,长安城的大小官员在长史张昭带领下,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恭迎主公,凯旋归来!”众臣齐声高呼,跪地相迎。

“大家免礼!请起!”谢超然一身黑色红边锦服,外披宽大的虎皮大褛,笑容满面的下了战神车,向前来迎接的众臣走去。

君臣礼毕,战神车升起,谢超然高居战神车之上,贾诩、张昭两位重臣左右相伴,在文臣武将的前呼后拥中,向长安城缓缓驶去。

镇西将军谢超然率得利之师回归,长安城万人空巷,全都走出家门,走上街头。

“镇西军万岁!谢将军万岁!……”围观的人群热情难抑,情不自禁地高呼。

谢超然站在战神车上,面带微笑,不断向围观的百姓,挥手致意。

“主公,民心所向啊!”贾诩面带笑意,高深莫测地说道。

“这都是长史大人的功劳,短短时间,长安城就大变样了。本将看再这样下去,长安城就人满为患了。”谢超然哈哈大笑,指着长史张昭,说道。

“属下可不敢居功,全赖将军威名,关中才免遭黄巾之害。正是有将军提供的生产线,生产出的美酒、陶瓷、棉布,才吸引了大江南北的商贾,争相来购。这些都是主公之功,属下只是略尽微薄之力而已。”张昭面露感激,温和的一笑,谦逊地答道。

“长史过谦了。”谢超然微微一笑,说道。

“关中几经战乱,原是贫寒之地,人中大多逃亡关东。但在将军掌管之后,国泰民安,关东百姓争相而往。属下以前跑遍大汉半壁天下,做梦也想不到能亲身见证这种盛世!”张昭由衷的感慨道。他青年游学,寻求治国之法,结果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直到遇到了谢超然,两人心心相戚,心中的理想才变成了现实。

“关中今年收成如何?本将担心增加了这么多人口,超过我们能承受的极限,关中也被拖垮了。”谢超然看着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群,不无担心的说道。

“主公但请放心,今年关中风调雨顺,有主公提供的粮种,收成极好,是个大丰收年。关东数百万难民虽然短时间内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压力,但好在跃马山庄各大商团鼎力支持,渡过了难关。而且中原过来的难民大多是自耕农,农耕经验丰富。关中的荒芜土地本来就多,他们来了之后,大肆开荒屯垦,也新增了不少粮食,现在自给自足已不成问题。”张昭精通内务,对关中的民事了如指掌。

“如此甚好,本将也就放心了。明年只要没有大的变故,就无大的战事。主要是让百姓休养生息,促进民生。长史大人还记得本将说过的民强国富,藏富于民,藏兵于民吧!”谢超然听了张昭的话,安心了不少,又继续说道。

民以食为天,收留了这么多的难民,就得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否则便会成为祸乱的根源,谢超然一点也不敢大意。

“主公所言,属下定会牢记终生!”张昭面容一整,庄重地答道。

众人就在百姓的欢呼声中,一路笑谈,回到了将军府。

龙虎豹三骑呈犄角之势,驻扎在城外,只有亲卫营进了长安城,驻扎进了将军府。

当晚,皇甫剑在将军府大宴文武百官,群臣欢庆,载歌载舞,直到夜深方罢。

随后几日,谢超然都是呆在将军府中,听着大臣们汇报工作,陪着大小美女。偶尔也会考究一下黄叙、郭嘉的学业,日子过得异常美好逍遥。

好景不长,这一天,谢超然正在院中晒着太阳,刁秀儿吹着悠扬的萧声,妲已跳着举世无双的艳舞,只有张宁儿站在一边闷声不响,生着闷气。

自从,张梁死后,张宁儿就一直这样闷闷不乐,虽然她也知道张梁的死是他咎由自取,怪不得谢超然。但毕竟是他叔父,自小又是最疼爱自己,心里还是想不开,对谢超然也不自觉的疏远了许多。

谢超然根本就不在乎,江山美色。江山在前,美色在后。况且就是美人在怀,也不过是片绿叶,他才是那唯一的红花。哪有红花为绿叶改变的道理!在说他也知道他早晚要回现代,这只是他的试练任务,也不想在这里有过多的羁绊。

就在谢超然优哉游哉的时候,长史张昭过来了,禀报道:“启禀主公,天使已到了长安城十里之外,正等着主公接驾。”

“什么天使?”谢超然一听,微微一楞,问道。听到天使,他想到了现代中天使的说法:长了翅膀的鸟人。

“天使前来传旨,命主公前去迎接!”张昭又重复了一遍。

这下子,谢超然算是听清楚了,感情是皇上还在惦记着自己。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