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莲端着一碗鱼汤,小口小口地啜饮着。鱼汤清淡得很,没放任何酱醋调料,只略微放了些盐花,再用文火慢慢熬成。但就是因为这样,鱼的鲜美反而迎面而来。
这是雷洋挖空心思做出来的东西。鱼还是那个鱼,汤却是粤菜的风格,体现了后世返璞归真的饮食思想。
老董家上上下下都很高兴,暗地里都夸这个猪倌这么能干。小姐已经很长时间没什么胃口了,没想到对着这一碗缺油少盐的破鱼汤却喝得津津有味。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有财也很高兴,他正为闺女的事情发愁呢。这些天颠来跑去,花出去的银钱数都数不清,还不就是为了自己的宝贝女儿吗?前些天莲花胃口不好,可把他这个当爹的急坏了。但是厨房里费尽了千般心思,山珍海味摆满桌,莲花儿却怎也不肯多吃两口。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
那天正着急,大个子却拍着胸脯告诉他,道是有法子整治。有财当时也没当真,谁知道这傻大个还真就有辙!现在看着莲花专心致志地喝汤,他高兴得很,心里却是既感激又奇怪,自然免不了叫人盛上半碗尝一尝。
有财这一尝可不要紧,差点把舌头都吞落肚去——这鱼汤真是太他妈鲜了!!!他也专心致志地喝着汤,细心品味那清新近人的韵味,心里终于打定主意:“这女儿嫁定了!”
大家见他的样子,也无可无不可地尝了尝,才知道这破鱼汤实在是人间美味!连呼“美味!”更是一齐动手,转眼间把大半锅热腾腾的鱼汤喝了个干净。
雷洋在一旁撇撇嘴,心道这帮山西土包子真没见识,除了能喝点醋,又知道什么是美味?他却不知道自己从此要下水当渔民,过上一段刻苦铭心的“动人”岁月。
………
芯莲喝着清香四逸的鱼汤,心里想着雷洋淡若止水的话语,心里百味陈杂。
昨天两个人都把话匣子打开了,颇说了些深沉的话。她知道了他的很多事,但又发现还有更多未知的事情等她去发掘。他告诉她,他的父亲、母亲还有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她替他难过。他告诉她,他曾经为救一个买卖人,被几个欺男霸女的痞打成重伤,抛尸荒野。她替他担忧。他告诉她,他只想把猪养好,平平安安过日子。她替他惋惜不值。两个人你问我答,倒也投契得很。
她尤其关心他救人的事情。
“就象那天救我那样吗?”
“就像那天救你那样。”
“不害怕也不后悔吗?”
“不害怕也不后悔。”
……
这些话让她不知道说什么好。心里是既高兴赞赏,又同情难过,甚至还有一丝自责和羞愧。想想自己安逸的生活环境、每年几百个大洋的读书费用,再看看这个孤身一人汉子、淳朴乐观的笑容,心里便没来由一阵叹息。
………
民国二十一年,九月二十一,芯莲去四望山给母亲上坟。有财担心有失,特命雷洋随扈左右。雷洋甘之如饴。
芯莲母亲的灵寝建在董家庄东南方的四望山中,那里北望平遥,南眺霍山,东依太行,西企吕梁,故而得名。因为离董家庄太远,大约有五十里路的样子,两个人起了个大早,吃罢早饭打马而行。
其时,风过山脊,吹散晨间的薄雾,阳光晦暗,藏在云层里如同女人慵懒的睡眼。九月的太行山麓,已很见秋天的气味,山道上黄叶满地,秋风时起,叶子打着旋儿在半天里乱飞。
山路难行,并不能一味骑马。两人裹着衣服走了一程,秋风渐渐止息,太阳从云后探出头脸,缓缓映照着山林曲径,终有点薰薰的暖意。
芯莲自是沉言默语,雷洋知她脸嫩,也没难为她,只是放慢步子,扯着缰绳在前面默默带路,芯莲紧随其后。那灵寝雷洋前时也来过一次,故而识得路途。
芯莲感到很不自在。她也不是从未跟年青男子独处过,但现在跟着雷洋穿行林间小径,却感觉非常的……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那感觉绕在心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许是因为两个人没有说话的缘故吧,她想。可是若要让她主动打破这沉没,那却是万万不可的,自己一个女孩子家怎可如此行事,心里便怪那雷洋怎是个闷葫芦,可看看却也不象啊。
雷洋当然不愿意说话。他舍不得啊!
后世的经验告诉他,这是两个人相爱的前奏,也就是“零点1+1”电台里那些恋爱专家所谓的“恋爱尴尬期”,道是恋爱的关键,过了这关便是一马平川,任君纵横驰骋了。
二十一世纪,社会风气日开,许多女子泼辣大胆,对待爱情也渐渐背离传统风气,少了羞涩,多了直接。雷洋的前几任女友,竟大半是女追男,倒真没体味过婉转隽永的情爱。
这时他走在山路上,欣赏太行无边的秋色,默默体味两人间暧mei的滋味,享受还来不及呢,又怎会出声破坏?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