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为你提供的《》(正文)正文,敬请欣赏!
形意拳写到这里,该做一个小小的总结。
练到这个地步该有点自己的东西了。习武要自己体悟出点什么。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形意拳学拳叫“画东西”,这个不是西方的油画,而是国画的泼墨山水,和师傅学画画先要临摹模仿,学那个样子,然后才是神韵,这个神韵师父是教不来的。
师父可以告诉你这条路,你自己独自踱步的时候,自己去体味那个意境,拳中的风景无限,需要打开你的大脑去感悟。
练了龙、虎、猴、马、鼍、鸡,这六大形象,现在你可以练习真正的五行连环拳了。
在天津国术馆传承的武学中,这个五行连环拳有狸猫上树,白鹤展翅、鹰熊合演(也叫步步鹰熊)、鼍龙浮水、追风赶rì等等,比其他支派的连环拳,多了不少东西。
鹰熊合演可以慢慢的从劈拳上去体味。这时候可以加练这个五行连环拳了。这个拳法以后慢慢的再讲。
这六大形象和五行拳是不能分割的。
龙形的起式是脚做个劈拳,龙形的落式难道就不是劈拳?虎形就是个双劈拳啊。
呵呵!虎撞和马形有无相近之处呢?
猴行步和鸡步有什么不同呢?
猴的转身叼打不好练习,那是你没从劈拳的转身去找,虎托和以后学到的鲐形力道是完全一样吗?
猿猴坠枝练的就是个触感,这里边有反关节的动作,猴对自身的体重把握的是恰到好处,应用自身的重量,才是猿猴坠枝的秘密,这是巧练,猴子无一式不奇巧。
换成狗熊掰棒子就不是这个样子了,老熊的力玩的是厚重,不是利用体重了,是利用身形和身势。
打破身势无遮拦。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和一头老熊摔跤的场面,还没动手你就觉得吃亏了,因为“老熊jīng“的身架降伏着你,在它面前一站你就觉得吃亏是不是?
这就是身势,说白了就是身体的造型压迫着你的神经,让你觉得自然矮它一头。
马形的步伐和炮拳的步伐既有形同之处又各有巧妙不同,马形走了个虎跳涧的步。写到这我要问一句了,诸君练形意拳到今天,炮拳都是之字步伐吗?
没私下里走走直的吗?
马形的也没私下里走几个直线的练练吗?
呵呵!那以后你学鹞子翻身可怎么办呢?
杂式锤里边的炮净是直线的。
鼍龙也走“之“字步活腰活肾,可以练通人的小臂,那小臂汗毛的反映,那是相当的jǐng醒。鼍行得下苦功夫去练,说个笑话啊,鼍龙浮水式子练的jīng,你玩玩太极的抱球式子,没人知道你是外行,这时候你可以当领导了,什么领导呢?
动手的时候你一“领”他就“倒”。这是练成了鼍形的必然反应。
你的脊椎配合上腰的力量,发力的时候是腰围,电线杆子的粗细发力。敌人的没练通这个劲力,你一接触他的手,就感觉到了他脊椎各节的力道,轻轻一破他就倒了。
没“联通”这个劲力的人,脊椎和腰筋合不上,dú lì的脊椎就是个麻杆,电线杆子碰麻杆,一碰一转就倒了。这个东西要下苦功夫去练啊。
那么大的太极拳也练抱球,意思都一样,各有各的窍门。别抓死的,一招半式打不死人,玩的就是敌人的重心,一带、一挂身子贴进去,重心一失去平衡,咋打咋有的东西。
敌人的间架抱的很死,无机可乘那么就开个猴行出来。
晃手打人人易慌
金沙迷眼最难防
上来就出猴形的快手,打乱他的阵脚。出手灵动,易形、换式不落痕迹浑然天成,出手看似无章,实则择机而动,上打咽喉下撩yīn,左右两肋挂重心。
敌人是条龙,那么我们就要有擒龙之技!
吾与敌同
脊椎是龙
交手先蹭身
蹭身拳才真
遮龙眼云遮rì月
扳龙头猴形之功
鼍形打穴此时奏功
破龙身连环崩
就势水钻不放松
上打鸡形下撩yīn
鲐攻两肋带中心
望眉斩截翻肩背
猛虎搜山炮截手
敌不动我不动
敌要动我先动
先动为师
后动为弟
敌进金鸡抖翎
敌退马奔虎践
敌斜行游鼍戏水
敌起腿裆部必空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