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在现代神话中,甚至那些通晓古今的大法师也必须承认神话中的“”其实与神同源。人类神话中曾经是效力于创世神的天使,但又向神灵举起了反旗。描述这段神话的主要有《伊斯特的纸草》、《贞德之歌》和《圣徒福音》。学者普遍认为后两篇作品都借鉴自前者,因为其中关于天使反叛的情节都保持一致。但《伊斯特的纸草》中并没有“”一词,而依然使用“堕天使”这样的描述。“”一词首先出现在《贞德之歌》中,而且这篇叙事诗不但第一次用“”取代了“堕天使”,而且出现了两个堕天使的名字。但也有学者认为,《贞德之歌》中的“”其实并不是指代“堕天使”,而是指代那些恶行与恶念。因此在古代帝国成立之前的黑暗时代,与天使的界限是非常模糊的。有很多学者甚至从古人类南迁时期的神话中发现了很多信仰的图腾。他们认为“”或者“堕天使”在古代文明中并不是邪恶的象征,古人类对神灵、和天使的崇拜也是平等的。考古学家在乌瑟克雷的废墟中发现了很多从另一个角度上记录天使反叛战争的纪录,其内容大多在维护堕天使。因此,不少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以及其形象是在人类古代帝国时期鲜明起来的。
至于塑造形象的原因,考古学家归纳了三点:第一,帝国成立初,人类需要建立一个更加适合自己民族文明的宗教观。而当时的人类普遍还保持着与精灵相同的多神信仰。然而人类的寿命有限,无法对精灵神话中的“赫忒诸神”都保持尊敬,因此古代人类开始转变自己的宗教观念,并抛弃了精灵神话中的大部分神灵,只保留了其中的十二位,并把所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都给与“创世神——拉尔”。那些反对这个观念的人类,则被教会认定为异端,他们所崇拜的神灵也被认为是邪恶的。第二,在人类南迁时,与生活在南方的原住民冲突不断。原住民认为南迁的联军侵占了他们的土地,因此,为了生存,人类不得不与自己的同胞血肉相搏。在长期的战争中,人类建立了自己的宗教观念,并把敌人变成了邪恶势力写入神话中,维持战争的正义。第三,在人类帝国成立之初,有很多人还不适应帝国的律条,因此他们就把自己的恶行形容为被迷惑所致,为自己开脱。因此,在《圣徒福音》所描述的时代中,渐渐被人类描述为各种恶行的代表,甚至留在中州的高等精灵也接受了人类的观念,于是才有了现代七君主的形象。
长—李伯利斯(Liberis.the.Evil):李伯利斯的故事最初起源于《贞德之歌》,他不但拒绝忠于圣神,而且率众与神灵作对,因此被打入地狱。这个故事在《圣徒福音》中描述的更加详细。故事中他叫做李伯瑞尔(Liberiel),是六翼的炽天使,负责管理天堂和地狱,并引导那些在地狱赎罪的属灵进入天堂。他爱上了一位叫做“利利斯”的人间的女子,然而利利斯只有美貌但不具德行,她违背了誓约被送入了地狱。李伯利斯不忍心看她在地狱中受尽折磨,于是他偷偷把她从地狱带了出来。因此他受到了圣神的指责,这使他恼羞成怒,于是煽动三分之一的天使于天界北境举起反旗。经过三天的天界剧战,李伯利斯的叛军终于被击溃,在混沌中坠落了九个晨昏才落到地狱。
无独有偶,黑塔则保存着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由于李伯利斯不忍心看属灵在地狱中受到的折磨而屡次向圣神抱怨,而后他又私自帮助地狱的属灵,终于惹怒了神灵,从而引发了天界之战。古代厄伦斯文明的历王记中也能够找到李伯利斯的名字。他不但被描写为大君、贤王、更被古厄伦斯尊为无上之神。这几种说法众说纷纭,但都认为他是第一个堕落的天使,并引发了第一次天界大战。在中世纪之后的神话中,他的形象更加丰满,他与一同堕落的魔后“丽利斯”结合,并生育了九个儿子,也就是神话中的“九骑士(Lords.of.the.Nine)”、“戴卓拉九王子(Daedra.Princes)”。他们分别统领着九层地狱,并看守着通往人间的湮灭之门。他们分别是:尼禄(Nero)、达衮(Dagon)、科伦(Corin)、托格(Trog)、扎潘(Zapan)、莫拉格(Mog)、巴托(Baator)、希因斯(Seenth)、伊兰(En)。这九位地狱王子每人都有各自的军团和领地,但极少情况下他们也会出现在奈瑟斯,听从李伯利斯的统领。李伯利斯本人还以魔王之名统御着50个军团,其中中还包括小魔妖、兽人、食人魔、巨魔、血魔等地狱生物,他们被称为“戴卓拉(Daedra)”,拥有嗜血的能力。
毁灭之主—巴尔(Baal.the.Lord.of.Doom):巴尔是曙光阵营最大的敌人,这位神祗的历史可以追朔到第一纪末其,甚至在厄伦斯最早的考古文物中也能找到他的名字。在古代厄伦斯文明中最高阶的神,很多文献都能找到崇拜其荣耀的记录。“巴尔”在厄伦斯文字中意为“领主”、“所有者”,而后则演变成厄伦斯文明的太阳神、丰收之神和胜利之神。古代人对他又仰慕又惧怕,他们认为灾害是巴尔愤怒时所致,因此厄伦斯出土的文物中,人们会在庆祝丰收时用羔羊和粟米祭祀他;而在灾变时则献上活人和小孩。从约顿出土的祭坛壁画中,甚至能看到厄伦斯人在日食期间不断在祭坛上不断残杀同胞直到日食结束这样的场景。巴尔在神话中没有人形,甚至在《圣徒福音》中也被描写成鹰首的权天使。在其他文明中,他化身为各类猛兽,具备变身的能力。他以战争和毁灭为乐,麾下有66个军团,其中包括毒蛇、黑寡妇、地狱猎犬、恶灵龙、恶灵翼龙。这些野兽被称为“莱肯斯(Lycons)”,它们的一半是生灵,另一半则是魔法。
混乱之主—贝力亚鲁(Belial.the.Lord.of.Chaos):贝利亚鲁的名字最早出现在人类的神话中,没有任何考古文物能够证明他存在于其他文化中的证据。最初他象征着谎言和假象,神话中也有“贝利亚鲁的舌头”这样的描述。而在其后的发展中,贝利亚鲁的形象越来越强大,转变成统帅混乱的大领主,也是幻术系魔法的的主人。他被描述成二位一体的美丽天使,羽翼半黑半白。他常常化身为英俊的男性或者美丽的女性,对人类非常亲密,有时甚至会帮助他们。因此古代文明常常通过祭祀贝利亚鲁来分辨真伪,辨明敌友,道破世间的所有谜题。但他同时也会故意让人混淆,说出来的话真假半掺,并以此为乐。他统帅着50个军团,其中包括幻红蝶、食人妖、噩梦女妖、深渊魔女。这些被称为“伯杰亚(Bojeur)”。
恐惧之主—亚格雷斯(Agares.the.Lord.of.Terror):亚格雷斯出现的时间很晚,他在古代神话中很少被提及,很多神秘学学家认为他原本是李伯利斯的另一个化身。原在《圣徒福音》中,他的出现只是为了恐吓人类。直到中世纪的魔术大战时代,他的名字才大量出现在魔术书中,被描述成“魔王”、“魔神”、“恐惧之主”、诅咒系魔法的的主人,以猎杀和虐待人和家畜为乐。他长着火红色的皮肤和三个头,分别为人、牧牛和小羊的头,肩上常载着一只黑鹰(也有些神话描写成乌鸦)。他以公爵的名义指挥着31个军团。包括地狱甲虫、羊头魔、斯匹那魔、噩梦骑士。这些被称为“阿克维(Achvir)”。
烈焰之主—艾蒙(Amon.the.Lord.of.Fire):艾蒙是神话中形象最丰富的魔王。关于他能力和描述也众说纷纭。在厄伦斯文明中,他长着乌鸦的脑袋,有时候是人身,有时候则是狼身蛇尾。他口吐烈焰,为人们带来温暖,但同时也会因为他的“愤怒”给人们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古代人类也有另一个说法把他描述为“智者、隐士、不可解者”,所以他真正的形象可能从来没人看到过。在这类神话中,他通晓过去未来,会使朋友反目成仇或和解。在人类神话中,艾蒙被描写为可以浴火重生的炽天使,也是火焰的化身。在神话中历次天界战中,他也从未被真正击败,是地狱的无冕之王。他以侯爵之名统帅着40个军团,包括火蜥蜴、火灵、梦魇、熔岩巨人、熔岩领主。他麾下的被称为“梅涅克(Maynic)”。
暗黑之主—萨弥尔(Samael.the.Lord.of.Dark):神话中萨弥尔曾是最美丽的天使。总以一个美貌女子的形象示人,头戴公爵夫人的宝冠,骑着一匹骆驼。他喜欢美丽的事物,也被认为是一个音乐家的性格的,会率领隐形的乐队出现,无须管弦乐团即可演奏出悦耳动听的音乐。他通晓古今,能够预言未来;可探知被隐匿的宝物的所在;也可以使人隐身。他嫉妒一切他眼中比他自己更美的事物,因此他受到了神的惩罚而变成盲人,此后他更因嫉妒并烧死那些“双目美丽”的女子而堕入地狱。他一直认为能够在一万年之后返回到天堂,但他所希望的结果是一场骗局。他统帅着26个军团,包括:地精、水精、邪眼、影魔。这些擅长隐匿和寻宝的被称作“索勒斯(Xolles)”。
憎恨之主—墨菲斯托(Mephisto.the.Lord.of.Hatred):墨菲斯托原是古代厄伦斯的帝王。在古代厄伦斯文献《星尘》上记载着墨菲斯托是统帅着超过50个古代厄伦斯军团的大帝。他同时也是一个学术家和思想家,在位期间他亲自教授他的子民精神哲学、自然哲学和论理学。另外,他对药草学也非常精通,他甚至拥有只用手指触摸就能瞬间治疗所有的伤病的强大能力。然而墨菲斯托最精湛的治疗术并不是肉体上的,而是在精神上的。一些厄伦斯文物上记录着他仅凭一只手就把失心疯治愈成常人的故事。在后来的人类神话中他被描写为六翼智天使,曾经在战争中对众生灵感到绝望并坑杀了超过七万百姓而沦为。他嘴角濡血,全身黑色并散出恶臭的毒气,右手牵着一支地狱之龙。他的能力是洞察人的思想、人的内心并左右他们的意志。有些神话认为他靠灵魂为食,最喜欢年轻处女的灵魂。他以伯爵之名统帅着36个地狱军团,其中包括:马革、地附灵、嗜魂怪、长角。这些被称为“西尔斯(Seeres)”的都擅长恐吓与诱骗,有些甚至有嗜魂的能力。;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