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时空错乱> 第九章 世事难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章 世事难料(1 / 2)



肃杀且静默的气氛弥漫大厅,可以清晰听到每个人的心跳声。

庞统与关羽两人均认为凌天走失事件实属意外,不能全部怪罪关平;因此,前者乃仗义执言地道:“丞相,凌公子的事算是突发事件,似乎不该完全怪责关平,而且唐军李元帅亦派使者告知事情始末。”

关羽是关平的直属长官,也想帮后者美言几句,却遭诸葛亮阻止。

诸葛亮默然半晌后,沉声道:“除了关将军,张将军,黄将军,赵将军,庞大人,徐大人留下外,其他人可以先离席。”

连关平在内的与会者,全都依言离开大厅。

在次一级将领全部离开后,关羽神情不悦地道:“凌天事件是关某督导不周,与平儿不相干,丞相可要明察秋毫。”

对于关羽高傲自负的态度,诸葛亮习以为常,仍然神情自若地道:“关平的事不在今晚的议题内,各位毋庸再提!”

接着话锋一转,语带玄机地道:“各位都是国之栋梁、威震一方的将领;因此,你们的意见均会影响主公的看法,所以才会请大家来此集思广益。”

虽然诸葛亮尚未说明会议主题性质,唯出席者均认为与局势变化有关。

诸葛亮注意到每个人脸上的表情,油然道:“看到各位充满自信的神情,个人感到很欣慰;首先,请黄将军说明一下江夏附近的情势。”

老将黄忠于是将自己掌握到的讯息,及庞统告知的消息整合起来,轻松自在地答道:“自从时空产生异变后,江夏真的安静多了,因为东吴好像正陷入两面夹攻的困境中;据末将手中的情报显示,在江北部份,纵使吴将太史慈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实力,能够抵挡住魏军的攻击,却因后勤补给受限,也要退走舒城;而建业部份,面对神秘莫测的宋军,吴军更是一筹莫展,几无招架之力,可说是兵败如山倒,节节后退;由于战况吃紧,连吕蒙都赶去护驾了!”对于老将黄忠的报告,诸葛亮觉得不错,朗声道:“很好,黄将军辛苦了!”

接着问道:“关将军,襄阳附近的局势又如何?”

关羽意态自若地答道:“自从关某镇守襄阳以来,虽不敢自诩战绩非凡,却也令张郃、徐晃等曹魏小辈安份守己,无法逾越雷池半步;如今,对我方来说是情势大好,因为突然冒出实力强大的唐军,使得襄阳城西边的汉中及北边的新野,顿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唐、魏两军相互攻伐下,烽火四起,我方不但可以隔山观虎斗,更可坐收渔人之利。”

听完关羽详尽的报告后,诸葛亮没有特别表示意见,只问道:“元直,士元,两位可否有要补充的。”

庞统直言不讳地道:“北方有唐魏争战,东边有宋吴交锋,如此紊乱局面,对我们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只要我方把握时机,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当实力壮大后,就可以挥军北上,逐鹿中原,收拾乱局。”

在诸葛亮还没有表示看法之前,徐庶已抢先辩驳道:“士元,此言差矣!机会可遇不可求;当北方唐与魏两国犹自交战不休,无暇他顾之际,而东吴又远非南宋对手,几乎是强弩之末、风中残烛的时候,我方应即整军东进,尽复物产丰饶的荆南四郡;唯有如此,才有北上逐鹿中原的实力。”

虽然国与国间的争斗是无所不用其极,不管是兵不厌诈、趁火打劫,或是落井下石,都是属于正常行动;然而,庞统还是无法认同徐庶的看法,摇头道:“能够取得富庶的长沙四郡,当然是件好事,却不见得对我方有利。”

似是而非的讲法,令张飞相当不解,而神情不悦地问道:“既然是好事一桩,何以说不见得对我方有利,先生的讲法岂不是前后矛盾!”

大厅重新陷入各执己见的争辩中。

仔细聆听着与会者的高谈阔论后,诸葛亮洒然道:“大家的意见都很宝贵,只可惜不够周延,均犯了见树不见林的毛病;好了,今晚就到此为止,希望每个人回去后再多想一想,明晨再议吧!”

说完,即起身离去,让与会者为之错愕。

※※※

子夜时分,没有云层遮掩的天空特别适合观星。

虽然李靖贵为兵部尚书兼兵马大元帅,却没有打扰正在观星的两个人,而是负手于后,静静地等待。

两名观星者之一喟然道:“唉!足足有两个月了,还是看不出其中的奥妙,教我不知如何面对皇上。”

另一名观星者安慰道:“星象异变,没有一年半载以上的长时期观察,是无法看出其变化依循的;所以,道兄不必气馁。”

两人有关星象问题的谈话,李靖只是静心旁听,并未参与讨论。

两位观星者就是官拜钦天监的李淳风及袁天罡师兄弟,二者均对天地之气、日月之行、风雨之变、律历之术有深厚的造诣,是唐太宗李世民重要谋士之一。

参不透星象变化的李淳风与袁天罡两人,知道李靖已经等自己一阵子了,于是两人同时欠身道:“李大人,下官让你久等了!”

李靖回礼道:“在下打扰两位观星,深感歉意!”

李淳风察觉到李靖神情略为肃然,猜想后者应该是心有挂碍,于是洒然问道:“大人,可有淳风效力之处。”

李靖坦然答道:“在下是有事困扰着,所以才会不请自来,就是希望两位大人可以助药师一臂之力。”

袁天罡闻言笑道:“李大人说笑了,我俩何德何能可以帮得上忙!”

相对于袁天罡婉言拒绝的态度,李淳风则是表现出来者不拒的气度,意态自若地道:“大人请说,只要下官能力所及,定当全力以赴。”

得到李淳风的全力支持,让李靖感到相当意外,因为前者与他仅有数面之缘,交情并不深。

李靖神色凝重地道:“目前的局势比隋末群雄四起的情况还糟,不论是我们已知的魏、蜀、吴三国,或者是来自未来的南宋,个人都觉得不好应付;因此,在下才来向两位大人请教因应之策。”

原本兴趣缺缺的袁天罡,听到“过去”的三国及“未来”的南宋后,因而生出浓厚的兴趣,于是凝神道:“一次时空异变,已经澈底地破坏历史的规律,不但可以看到自己崇拜的人物卧龙先生,还可以见识到未来的超卓人物;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恰好躬逢其盛,实在教人感动不已!”李淳风则是惋惜道:“只可惜,少了个名传千古的张子房;不然,就可以看看是诸葛亮的智计高,还是张良的韬略佳。”

平空冒出三国与南宋两个朝代,已经教人头痛不已,若再多个楚汉相争之局,岂不是要变成天下大乱了;因此,袁天罡与李淳风两人的说词,实在令李靖感到啼笑皆非,唯有苦笑道:“事实上,我们正面临空前绝后的挑战,绝对不能有任何疏忽而错恨难返;所以,想请两位大人推算时局可能的演变。”

李淳风与袁天罡两人闻言微愕,旋即不约而同地答道:“由于天象已乱,恐怕要让李大人失望了!”

李靖纳闷问道:“此话怎讲!”

李淳风喟然道:“一切都变了!在没有找到新的规律之前,是无法推定吉凶,更难以推估未来;唉!下官可能帮不上忙了。”

连具有推算未来能力的李淳风都如此说,的确让李靖感到相当失望,亦知道所谓的历史经验,将不再具有任何意义。

※※※

同一时间,江陵城也有人在观察星象。

经过半个时辰的观星后,诸葛亮对着庞统与徐庶两人道:“夜空群星争辉,其中有几颗帝星光芒显得特别亮眼,这是前所未有的异象,代表着有数名真命天子同时存在,更意味着时局是不能改变的。”徐庶听得出诸葛亮话中之意,神情显得有些失望,犹自不服地道:“既然天象如此,我们当然顺天意行事;不过,只取回长沙四郡并不算违逆天意吧!”庞统想不到徐庶会这么地固执,连天象如此都还坚持己见,于是忍不住揶地揄道:“元直啊!东吴与我方的关系非比寻常,有唇齿相依的关系,我们实不宜将其视为敌人;亦因此,个人不认同趁火打劫的军事行动。”该否趁着东吴受到南宋攻击之际,而挥军东进,庞统与徐庶两人已经为了此事,一直从襄阳争论到江陵,依旧没有达成共识。

看着两位挚友争执不休的现象,诸葛亮微笑道:“从晚上的会议中,个人可以明显感受到挥军东进的主张正不断地凝聚,似有成为决策的迹象;不过,因为个人心中尚存有一个疑点待解,所以并未表态支持。”乍听之下,诸葛亮好像有支持挥军东进、收复荆南四郡的认知,让庞统闻言颇感诧异,而徐庶闻言则是喜出望外;后者信心大增地道:“孔明,心中有疑点何不说出来呢?或许,个人可以帮忙解惑。”

诸葛亮摇头道:“元直,谢谢你的好意!个人心中的疑点并不容易解,只能等待明日开会时,听取大家的意见后,再作定夺。”

由于诸葛亮没有言明自己心中的疑点,使得庞统心生好奇,不禁问道:“以我们三人的才智,应该没有任何疑问可以难倒我们;既然如此,阁下为何不明白说出,至少可以及早释疑。”

这一部份,徐庶倒是与庞统意见一致,附和道:“是啊!说来听听,也许可以及早解惑,以免心中有疑惑而无法安眠。”诸葛亮闻言失笑道:“两位为了东进事宜各执一词,意见南辕北辙,怎么可能帮在下解答心中疑点呢?”庞统与徐庶两人遭到诸葛亮消遣,均觉得不好意思,没有继续追问。

※※※

晨曦微露,又是一天的开始。

虽然潼关的临时行宫不如长安太极宫的宏伟宽敞、庄严肃穆,唯作为召集文武百官共议朝政,还是勉为其难可以使用。

除了镇守外地的重要将领如李绩、长孙无忌、庞玉、段志玄等武将,及留守长安安的褚遂良、刘弘基、高士廉、刘政会等重要官员不克出席外,随唐太宗李世民巡视关中各地的文武官员全部出席早朝。

出席者按文官武将之别,分班排列。

在文官部份,当然以左仆射房玄龄居首,其旁依序为右仆射杜如晦、魏征、虞世南、李淳风、袁天罡、褚亮、姚思廉、萧瑀、温彦博、李元道、蔡允恭、许敬宗等数十名重要官员。

在武将这边,则是以赵郡王李孝恭为首位,其后接着是兵部尚书李靖、柴绍、唐俭、秦琼、尉迟恭、程知节、屈突通、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殷开山等重要将领。

听完例行报告后,唐太宗示意兵部尚书李靖说明结盟事宜。

经过一整夜长思的李靖,认为与蜀汉结盟不仅关系重大且事不宜迟,绝对不能有犹豫不决的现象,以免失去逐鹿中原的先机;因此,为了让皇上及文武百官认同自己的主张,于是一股脑儿说出结盟的利害得失。

果然如李靖自己所预料的一样,将近一柱香之久地详加说明、剀切分析,的确让所有与会者一时之间无法完全理解,而使得议政大厅变得异常安静。

李靖注意到皇上神情专注的神态,于是加强语气总结地道:“微臣认为蜀汉看似弱小,却不能小觑,且在诸葛亮层出不穷的计谋中,我们有可能会陷入两面作战的危险里而泥足深陷,不能自拔;最后,恐怕只能凭恃黄河及秦岭的天险保有关中一带,丧失角逐天下的资格。”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