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时空错乱> 第二章 意见分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意见分歧(1 / 2)

大唐与曹魏在秦岭南面的争战结束后,虽然由唐朝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却因魏军负隅顽抗,及采取焦土策略抵抗的因素下,使得战火持续达数个月之久,更遍及城镇、田野及山区,著实对汉中、上庸等地造成严重的破坏。

纵使有少数的城镇能够避过战火波及,亦不得安宁;因为来自四面八方的难民不断地涌入,造成城镇人口暴增而无法负荷,不仅拐偷抢骗的事件像家常便饭般发生,连烧杀掳掠等丧尽天良的事都时有耳闻;然而,地方官府碍于人手不足,实在难以维持秩序,百姓只能自求多福。

沿途上,“涉世未深”的凌天看到村庄毁损、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等战后的乱象,不禁皱眉问道:“怎么会这样子呢?为什么政府没有派人处理善后,安置家破人亡的难民,也没有看到任何社会公益团体或热心人士出面协助,竟然让无辜的百姓自生自灭。”张良、冷剑与荆刃三人闻言面面相觑。

荆刃好奇地问道:“凌兄,什么叫‘社会公益团体’?”

忘了三人是“古人”的凌天,于是将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公益团体简述一番后,慨然道:“唉!若是有善心人士愿意出面救助的话,应该可以帮助可怜的百姓重建家园,至少能够自给自足,减少社会动乱。”张良仔细咀嚼凌天的话意后,动容道:“贤弟果真见识渊博,且具有悲天悯人、民胞物与的伟大胸怀,让愚兄感到相当骄傲!”

接著话锋一转,豪气干云地道:“老五、老七,看来我们矢志要匡世济民、造福乡里的心愿,除了投靠明君外,亦可以凭藉自己的能耐予以实现。”

当凌天、冷剑与荆刃三人听到张良豪气十足的一番话后,均认定后者有自力为王、逐鹿中原的念头,只是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而已。

在凌天方面的看法是,纵使张良被世人尊称为“谋圣”,用兵如神,能够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连韩信、诸葛亮、李靖或岳飞等名将或许都要敬而远之;然而,以张良有限的实力想要自立为王,能够偏安一隅,zhan有一席之地已属不易,焉能奢望逐鹿中原。

姑且不论英明有为的唐太宗李世民所领导的大唐皇朝,或是一代枭雄曹操的魏国,单独以实力最弱的蜀汉与之相比,张良的实力仍是不堪一击;因此,凌天根本不看好后者有任何逐鹿中原的机会。

反观冷剑与荆刃两人,则是忧喜参半、五味杂陈;二者欣喜老大张良终于展露出霸气,不再澹泊明志、浪迹天涯了;同时心中难免担忧群雄实力太强,己方恐非其敌;除非其他兄弟姐妹也都来了,方有些许机会与群雄互争长短。

皖口,南宋重要将领齐聚于此。

接获通知从驻地赶到的岳飞,恰好与自合肥南下的韩世忠不期而遇。

岳飞与韩世忠两位名将,是宋高宗时期最负盛名的抗金将领;二者不仅让金兵闻风丧胆、弃甲抛戈,尝到败战的苦果,更是帮南宋稳住半壁江山,讨回自徽、钦二帝被俘虏的颜面,扬眉吐气。

韩世忠字良臣,陕西绥德人;其人相貌堂堂,威丁出众,个性刚毅果敢,体形◇伟,喜酒尚武,练就了一身绝世武艺;在黄天荡之役大败金兀术后,又屡破金军,捷报连连,身经百战、功绩彪炳,以“惊勇绝人、勇冠三军”而成为南宋初期三大名将之一。韩世忠驭将有方、治军严明,使得“韩家军”能与“岳家军”齐名,均是战无不胜的无敌雄师,因而深受当代军民爱戴。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自幼沉默寡言,事母至孝,但志向很高,随义父周侗学武,研究兵法;个性坚贞正直、嫉恶如仇,容貌轩昂,英伟梃拔,威风凛凛,流露出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是个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盖代名将。

岳飞一生几乎在沙场度过,征程遍及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等地区,历经大小战役二百余;每战皆谋定而后动,运筹帷幄,堪称神谋,并以寡击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如以八百岳家军,破王善贼众十多万于南薰门,五百背嵬骑歼灭金兵一万五千骑于郾城;无怪乎金兵咸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韩世忠素来敬重岳飞,立即趋前问候道:“岳元帅!”

见到自己尊敬的韩世忠快步走来,岳飞亦跨步向前,神情愉悦地道:“韩太尉,别来无恙!”

离开官道转入岸边小路,两位名将边走边聊,二者的亲随在后面数丈处,亦步亦趋地跟随著。

江面上舟来楫往,狻为热闹,似乎感受不出大战一触即发的现象岳飞仰天叹息道:“唉!时空骤变后,我们的敌人,不管是东吴还是蜀汉,与我们一样都是汉民族,而非像过去的西夏、金人等,非我族类。”接著神情沉重地道:“无论是诸葛孔明、周公瑾,亦或是赵子龙、陆逊等历史人物,都是个人相当景仰的;如今,为了大宋江山,却要与他们为敌,实在是一件很痛苦且矛盾的事啊!”

由于韩世忠也有相同的想法,因此闻言感受良深,乃点头附和道:“的确,在面对西夏人或金人的侵略时,我们是为了保家卫国,免于大好河山沦落异族铁蹄下而战;现在金人不见了,敌人变成了曹操他们,然而他们终究是和我们同族的先人,不是叛军或乱贼,教人情何以堪。”

事实上,自从时空异变起,两人已历经数个月的征战,当确认敌人是“古人”之后,都有不知为何而战的感慨,才会有类似的心声;基于此,两人均有放慢进攻节奏的行动,希望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减少无谓的伤亡。

岳飞有感而发地道:“从前,在下与金人对垒时,最厌恶朝中大臣有关和议方面的提案;不但达不到偃旗息鼓的目的,反而削弱前线将士的斗志及战意,徒让金人获得喘息的时间,甚至于趁虚而入;不过,当对手换成东吴及蜀汉后,个人对于和谈有浓厚的兴趣。”韩世忠闻言动容,油然道:“愿闻其详!”

岳飞若无其事地述说道:“再兴探查对方军情时,恰巧遇上诸葛孔明与庞统两位前辈,他们谈及双方会面之事。”

韩世忠点头道:“这是好的开始!”岳飞摇头苦笑道:“在下是愿意和先贤他们谈谈,谋求彼此可以相处之道,免除不必要的战争,让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回复太平盛世的荣景;不过,张大人却有不同看法,在下只好将和谈之事顺延。”

韩世忠喟然道:“岳元帅,朝中生态你我都知之甚详,在没有弄清楚陛下的态度之前,仍需谨言慎行,以免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和谈之事仍需集思广益,不宜躁进;不过,话又说回来,个人绝对支持你的看法,赞成和谈。”

夕阳西下,天色渐暗。

韩世忠洒然道:“时候不早了,我们回去吧!”

接著,语带伤感地唱道:“万里长江,淘不尽壮怀秋色,漫说道秦宫汉帐;瑶台怠阙,长剑倚天氛雾外,宝光挂日烟尘侧,向星辰拍袖整乾坤,消息歇。龙虎啸,风江泣,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耿耿,泪沾襟血。汴水夜吹羌管笛,鸾舆步老辽阳幄,把唾壶敲碎,问蟾蜍,圆何缺。”

时空已变,金人不再;唯时空却恍惚回到春秋战国群雄并起的时代,不禁让韩世忠感慨不已,而岳飞亦有相同感触。

华灯初上,与会者陆续抵达。

重新获得宋高宗赵构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兼平章政事的李纲,专程从临安府赶来主持会议,与会者有枢密院事张浚、太尉兼北路军元帅韩世忠、太尉兼南路军元帅岳飞、御营使兼中书侍郎张俊与经略刘?等重要将领。

六人相互寒暄后,随即由韩世忠与岳飞两位元帅报告军情。

听完两位元帅的报告后,右仆射李纲神情复杂地道:“两位元帅辛苦了!合肥之战极为重要,是我军北上中原,收复汴京的关键所在;鄱阳湖之战亦然,能否控制长江及取得鱼米之乡,将影响我方逐鹿中原的实力。”

略为停顿后,沉声续道:“张大人,请将最新局势说明一下吧!”

枢密院事张浚闻言,胸有成竹地报告道:“目前局势诡谲多变,可以说每天都有新的变化;首先,在下报告一件值得各位高兴的消息,就是吴苣、吴削昆仲在关中打败唐军。”

与会者闻言莫不喜形于色,原来驻守关中的吴氏兄弟没有消失。

当张浚要继续报告时,岳飞与韩世忠两人不约而同地问道:“大人,……”

两人默契十足,才刚说出一个字即同时停住,没有说下去。

岳飞谦让道:“太尉,您先请!”

韩世忠当仁不让地道:“大人,吴苣兄弟在关中的杰出出现,表面上看来是件好事,应该值得高兴、庆贺,唯个人却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没有得到支援的他们,就像一支孤军般深入唐朝大本营一样,根本起不了作用。”

李纲闻言没有正面回应,反问岳飞道:“岳元帅,你的看法如何?”

岳飞欣然答道:“大人,在下看法与韩太尉一样,甚至于认为以唐太宗的个人魅力,有可能不费一兵一卒,即可降服吴苣与吴削两兄弟。”

除了李纲与韩世忠两人外,余下三人皆闻言错愕;其中,一向自重身份的张俊,甚至于露出不夷的神情。

御营使兼中书侍郎张俊本是南宋属一属二的战将,与韩世忠、宗泽辈份相同,连驻守关中的吴苣、吴削两昆仲,亦是其麾下的骁将;然而,自从年青有为的岳飞掘起,并抢走他的风采后,就对后者生出排斥心理而看不顺,且常常自恃自己在军中辈份高,不时与岳飞唱反调。

对于岳飞的“危言耸听”,张俊非常不以为然,于是冷冷地回应道:“岳元帅,此言差矣!吴苣及吴削两昆仲的个性,本使知之甚详,他俩只会誓死效忠陛下,绝不会像下所言,改投唐营。”

心胸狭隘的张俊妒嫉岳飞的才干,已是南宋军方高层众所周知的事;因此,李纲闻言并不觉得意外,只是不愿意看到两者的争执?面化,于是断然道:“此事离题甚远,暂且搁下不谈!”

接著,昂然道:“张大人,请继续!”

张浚故意吊人胃口地道:“第二件消息还是和唐朝有关。在秦岭以南到汉中一带的魏军,已全部被李靖肃清了;然而,将重兵驻扎在伊阙与孟津两地之间的唐军,却吃了个败仗;各位,可知李绩是败给谁?”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