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大顺十策利弊现,崇祯自缢发遮面
朝见议政
朝阳还未升起,嘹亮的鸡鸣声划破天际,昔日辉煌的紫禁城已然易主,文武百官手执笏板按照胜朝的作息准备觐见新的君主。
随着一声朝见礼钟的响起,等候多时的群臣正了正身往九五高台看去……依稀间一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着一绣有“飞龙击水”淡蓝色绸袍站在中间,前侧一鸿胪寺侍员用嘹亮的嗓音道,“朝见礼起,群臣叩拜!”
高台之下,平场之上的群臣一齐行稽首叩礼,语乎“吾皇万岁!”
随之李自成俯视群臣道,“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孤世代良民,本受恩泽,却因朱氏王朝,昏庸无道,污吏横行,贪官肆虐,苛捐杂税,严刑酷法,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孤遂揭竿而起,率仁义之师,为天下之民以求生路,鏖战百场,身负三十二伤,体无完肤,时至今朝已有十六载矣!建国之艰辛难以言表,望诸臣以为念,同舟共济,兢兢业业,助孤成万世之功!若孤所思所言有不妥之处,望诸臣知无不言,尽情陈奏!”
大顺丞相天佑阁大学士文臣之首牛金星率先启奏:“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也。今君上承天命、顺民意,扫清六合,席卷八荒,四方仰德,万众归心。臣等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助君上安邦治国,以保社稷万世流芳!”
群臣附和再稽首叩道,“臣等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助君上安邦治国,以保社稷万世流芳……”
“诸爱卿之心,孤昭明矣!而今旧都幽州(李自成定都长安,欲改燕京为幽州)局势未定,众爱卿当各司其职、操劳挂念,待孤登极之日另行封赏!”李自成于高台之上道。
群臣齐声复稽首叩道,“臣等当肝脑涂地以卫社稷!”
鸿胪寺侍员高声喧道,“朝见礼毕,百官诸臣,有事即奏,无事退朝。君上口谕:‘汝侯刘宗敏、丞相牛金星、军师宋献策、副军师李岩、泽候田见秀、蕲候谷英、豪侯李过(李锦)、磁候刘芳亮、义侯张鼐、光山伯刘体纯、太平伯吴汝义等,以及六政府(同六部)尚书、侍郎留下御前议论新政!’”
“众爱卿不必拘束,畅言畅谈!”李自成于武英殿内看了一眼跟随他多年的兄弟,目光落在众人最前面的刘宗敏身上,‘捷轩你是群臣之首,你先说!”
“君上,臣大字不识一个,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还是问丞相、军师的好!”刘宗敏虽然鲁莽但是仍然知道君臣之礼。
“也是,聚明你有何见解?”李自成遂问丞相牛金星道。
“君上,目下首要便是寻得崇祯下落……”
“这件事孤早已差遣补之办理,只是……补之?”李自成知道崇祯的下落比什么事情都重要,崇祯的生死与否更关系江山社稷,于是便转问李过。
“君上,臣办事不力,据太监宫女报十八日夜里崇祯挥剑刺死昭仁公主、砍断长平公主左臂后不知所踪,而今周皇后、袁妃皆已自尽,太子、二王、长平公主虽然寻得但终不知崇祯下落……”李过唯恐李自成怪罪特意将所有线索说出。
“哎……何苦!拙孤旨意:‘长平公主于周府调理,待痊愈后可与胜朝驸马周世显成婚’”,李自成不禁悲叹道,“燕京虽大但即若大海捞针也要找到崇祯,补之多劳费神操持。聚明继续论政!”
“嗨,君上,昨日臣与军师、六政府大臣商议初拟十策:第一:严肃军纪,整顿士容,公告《安民令》稳定民心;第二……”
“慢……君上臣无意打断还请恕罪!”李岩出列揖手道。
“林泉可有别的想法?”李自成道。
“君上,臣以为仅《安民令》不足以稳定民心,还需《军纪令》约束军士。城破之后捷轩下属营马两士卒抢夺商铺绸缎,然则仅受二十军棍不了了之,想我大顺军一向军纪严整,从未有过此等行径。臣以为不该开此先河,顾有辱大顺军形象之人应当磔杀以手足钉于门前示众以儆效尤!”李岩狠戾地说道。
“林泉所言极是,臣另附议:凡士卒犯法伍长连坐,伍长犯法什长连坐……依次如实,不能因为‘几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啊!”军师宋献策出列附议道。
“好,此等恶行必须除却,不可放纵!”李自成深知平民百姓的疾苦,激动之余起身叫好道,“安定民心此等大事就由军师和林泉负责、月燚从助,凡触犯者可先斩后奏。”
“臣领旨”宋献策和李岩叩首道。
牛金星斜看了刘宗敏一眼,俗话说“打狗也得看主人”,毕竟是刘宗敏营里的士卒,刘宗敏露出脸上几分不悦,牛金星对李岩打断自己更是不甚满意,便接着说,“第二,布告《纳贤令》,甄别招录胜朝遗臣,清理朝堂,昭明吏治;第三,拙新任官吏,接管地方,以固社稷;第四:拙军南下招抚,疏通漕运准备南征(袁宗第负责南下事宜);第五:推行均田制解决土地问题;第六:追赃助饷……
“君上……”李岩再次打断丞相牛金星的话。
“噢?林泉还有何事?”李自成看了较为尴尬的牛金星一眼缓了缓气问道。
“追赃助饷……”
不等李岩说完李自成知道在西京(长安、西安,古代唯有都城方可称京)李岩、宋献策和顾君恩等一些温良改革派和稳重持进派便对追赃助饷这一“基本国策”有意见,略显不悦道,“孤本以为燕京乃首善之都更闻传言国库充盈,不料胜朝国库仅黄金十七万两、白银十三万两,而今帝国霸业蒸蒸日上仅凭这点银两如何支撑运作?然‘三年免征’赋税政策在先,唯有追赃助饷可解经济运作之患。林泉放心,孤会让捷轩全权负责。”
“只是……君上,旧都官僚不下三千之数,如此……”
“林泉多虑了,你若不放心孤可以让补之协助捷轩!”李自成直接打断李岩的话说道。
李岩旁侧的军师宋献策悄悄地拉了拉李岩的衣角,李岩知道宋献策的意思便没有再争议。
“第七:尽数驱逐阉宦,废厂卫;第八:筹措登极之礼;第九召见降臣、耆老、名士;第十:燕京改制幽州方策。如有异议补充,望请诸公尽情陈策!”牛金星合卷而立揖手道。
“好!聚明劳心了,筹措登极一事便由你负责,安民一事由军师、林泉处理,设比响镇抚司,由捷轩、补之主持办理追赃助饷一事,其余事则由六政府以及众大臣酌情甄办,如有异议众爱卿尽可畅言!”李自成虽驿卒出身未曾读过多少书籍,然而十六年起义生涯使得他不得不饱读诗书,以便应对各种事宜。
“君上,臣有异议!”李岩收了收笏板挺身而出道。
“林泉尽可自言。”
“君上,幽州改制一事不可操之过急,燕京旧都历经元明近四百年政治根基稳重,官民之心不似其他城池,需循序渐进将政治中心转移西京,可由百官慢慢处理,亦可效仿明朝以建留都之用。臣斗胆建议改制一事先不公诸于民,可由百官内部知晓待时机成熟方可布告天下……”李岩本来打算瞒着百官和民众暗中进行改制待时机成熟在公布于众,然而方才朝见之礼上李自成已经将燕京称之为幽州,李岩心知此事操之过急,容易引起民心骚乱,毕竟燕京不是其他普通的都城,便诚惶诚恐地回道。
“临泉所言不无道理,孤准矣!”李自成也明白方才自己操之过急将改制一事提早纰漏,但错便是错直接承认担当不失为王者之风。
“君上圣明!”李岩收笏归列道。
“众爱卿还有和异议?尽可陈述!”
“臣等暂无异议!”百官相互面谑齐声回道。
“如此,众爱卿当各司其职,朝议暂闭!”
“臣等遵旨……”群臣稽首退朝……
乾清议事
“皇父……皇父……”李双喜不顾侍卫的阻拦,直接闯入金銮殿内……
“燚儿……何事如此无礼?”李自成于龙椅之上看着匆忙而来的李双喜,并斜眼看了殿内牛金星、宋献策、李岩三人道。
“儿臣一时心急乱了礼数,请皇父恕儿臣无礼……”李双喜心知殿内重臣议事自己不该如此鲁莽,李自成虽然不介意但是在大臣面前如此便是有损皇威之举。
“罢了!有何重要之事?”李自成也挥手一语带过。
“皇父,崇祯找到了……”李双喜倍显悦色道。
“今在何处?现况如何?”李自成一时高兴从龙椅之上起身问道。
“今在煤山,已上吊自缢!”
“噢?”李自成显露出几分惊讶之色。
“方才补之差遣侍卫告知儿臣,补之已经重兵把守北上门封锁煤山,乞问皇父如何处置后事。”李双喜补充道。
“聚明、献策、林泉何意?”李自成眉头微锁道。
“胜朝君王驾崩均着皇服以梓宫(皇帝所用棺木)放置于乾清宫供群臣哭丧,但崇祯乃亡(和谐)国之君,不宜以帝之礼葬之。宜行葬王之礼时其着朝服以上等棺木选一宫殿停放供群臣祭奠,如此亦不失君上厚德之心!”丞相牛金星深明礼数道法,知晓历朝历代对亡(和谐)国之君几乎没有以帝之礼埋葬,更有新朝把上朝之君抛尸弃骨者,以王之礼是最为合适不仅显现君上仁慈宽厚,而且不与当今君上犯冲。
“好!依聚明所言,只是改停尸何处如何抉择?”
“臣听闻煤山正对方为寿皇殿,崇祯既然自缢煤山依照道家阴阳之礼那寿皇殿是最佳选择,而且寿皇殿是旧弃之殿,停柩于此不超帝之礼,亦不失王之礼!”军师宋献策颔首道。
“献策所言极是!”
“君上,丞相与军师所言十分妥当,微臣还有一建议不知当言与否?”李岩稽首道。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