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武侠修真>人世道>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 / 2)

以下是本人-岳阵关于网络现状的一点拙见,有发泄之嫌但无挑拨之意,更无对网络其他作品批评之势。认同者自我品尝,不认同者当做玩笑,如有谩骂之意请去自家厕所。

这段时间有几位朋友善意的指出我的在网络当中不会火的,他们给出的最重要的一条理由便是网络追求的是一个爽字。我的书不够爽。

那我就想试问一下何为爽?爽又是什么?是肾上腺素的刺激还是荷尔蒙的发挥?如果说这个就是所谓的爽的话,那能够刺激以上发挥的便应该是赤裸裸的暴力和色情元素。因为那可以引起人最原始的冲动和yu望。因此,暴力和色情的元素便横行网络,成为必备的杀手锏。可是,你问过自己吗?这个真的是你所需要的爽吗?

我们常常将我们中国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挂在我们的嘴边,言说我们有灿烂的文化,有高尚的道德标准,有人情常理的人文伦理。可是看看在我们用最美丽的言辞标榜我们高尚伟大的同时却在追求本能的快感-爽。这连那些文明历史远不如我们的民族都开始抛弃的爽却成为现今我们网络追求的主流之一。这无异不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这里可能有人会说,这是网络文学,是人们排解现实压力的地方,不必较真。

那我就要反问一下,那你将网络文学想成什么了?定位成什么了?网络文学代表的就是低俗、卑贱、泥沙杂质吗?如果只是为了追求爽的话,那莫不如去吸食鸦片、海洛因来的更加的爽。但是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那东西碰不得,是毒品。那你所追求的爽的网络文学呢?它又是什么?它让你产生的爽与毒品带来的爽又有多少差异呢?

今年,有权威的媒体进行过调查,中国上网的人高居世界榜首,而其中进行网络的人也处于一种惊人的增长态势,通过网络读书的人与通过其它媒体的人呈现平分秋色的趋势。因此网络文学才有了自己的泥土开始茁壮生长起来。但是充斥着这种所谓爽的网络文学是大家所想要的吗?是这个社会想要的吗?是我们的祖国想要的吗?

看看现在的那些所谓爽的网络文学,中国的人文情常,道德价值,礼义信智统统的被抛弃,一种唯我的无理性的价值观充斥其中。由于我写的书是关于仙侠一类的,因此我便用这方面来进行举例。

网络文学当中描写仙侠的大多以中国传统神话传说为基点,同时将中国儒、道、佛进行串联。那传统的神话就不必说了,就说儒、道、佛。中国儒家最基本的理念便是中庸,宽厚待人,和善等等,同时儒家强调入世,也就是遇到矛盾不逃避不躲避要迎难而上善于解决;道家,以老子开始,倡导清净无为,也就是避世,同时遵循天理之道,在道的基础上去改变道;佛教,讲究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用佛家的慈悲之心包容天地。

可是看看现行的网络文学中将这些美好的传承变成了什么?儒、道、佛成了门户分立的摆设,成为各种争斗的借口和理由,那些理应传承的人文精神全都当然无存,留下的只有本能的血腥和杀戮。

佛家没有了慈悲之心,没有了普度慈航的包容,没有了众生平等的目光;道家那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被*的用为逆天之说,全然没有了道家清净无为追寻天人合一的境界精神;儒家当中的宽和醇厚,伦理常纲全然被打的粉碎。试问一下,我们的现今的社会很大一部分的伦理道德,人文常纲就是建立在儒家那深厚的文化之上,可是为了追求所谓的爽字便将这一切统统的打碎毁灭。

这就是爽吗?

这些作品当中大都以自我为中心,颇有些佛祖当年的气势,上天入地唯我独尊。而后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可以打破一切规则可以藐视一切法则,用自己的好恶来规定一切的法则,用自己的喜好来建立所谓的道德体系。

试问你爽了吗?

在需要排队的时候你可以直接站到前面?在公交车上你可以安然自若的坐着而对身旁颤颤巍巍站立的老人视若无睹?当有老人摔倒的时候,你可以跨步从他身上迈过去就当那里什么也没有?当杭州那位被高高撞飞起五米看风景的人你只说他挡了你的道?这就是你们追求的爽吗?

这里有朋友会说,那是网络文学,这是现实,那是两回事。

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的精神是会反作用的。难道说你沉迷于爽的网络文学之后能够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不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玩笑话语。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想这句话只要是中国人都能够耳熟能详。可是我想在大多数人的耳中这句话只不过是一句毫无意义的口号而已。

由其是在网络上亦由如此。不知各位注意到没有,从网络开始出现在中国开始由其是最近几年,由于网络的自由性在网络当中出现了种种怪异的理论。

从最开始的中国崩溃论开始,到对儒家文化的否定,对中国龙的否定,对中国文字的否定,对中国中医的否定如此等等,一切一切莫不都在损毁摧毁着我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我们的历史文化感。而与此同时对西方那所谓的各种主义的赞美也甚嚣尘上,在网络当中四处的加以宣传美化。而现今的网络文学当中也泛滥着这种势头。

看现在的网络文学,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理念,看到别人的东西好,于是乎就明抢豪夺,将其据为己有,为此可以杀死无数的生命,而后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为了所谓的正义。这与那些西方列强所为何其的相象啊!

当英法洗劫了圆明园抢尽了那里的财宝而后为了不让中国人欣赏这个世界园林放了一把火烧尽了一切。当现今的中国强大起来向这些强盗讨要本属于自己的财宝时候,它们用它们制定的规则法律告诉中国,这东西不属于你了,你没有权力索要。它们则可以任意的处置这些中国的财产。

美国的手段远比英法还要高明。它为了赚取高额利润,将它的工厂搬到了中国,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来降低它的成本,用中国的廉价的血汗过着挥金如土的日子。但是反过来它却指责中国贸易顺差,将钱都赚走了。那些钱到底是让谁赚走了,是那些美国跨国大企业,可是美国不管这些,你中国必须要为此承担责任。怎么办?美国的高科技东西是不能卖的,但是那些金融天才们发明的五花八门的各种债卷可以卖给你,于是乎,我们手中有了一大堆废纸,而钱还是留在了美国。

那些美国金融家们就和大观园里的那些人一样,各自只顾自己的小家,拼命的将大家的钱赚到自己小家当中,那些金融寡头们一个个拥有富可敌国的财产,可是美国政府呢?靠预支未来度日。于是乎,美国政府怎么办?那些金融寡头是绝对不能碰的,那好吧,那些弱者来给我埋单。

巴拿马、越南、日本、亚洲四小龙等都遭到了洗劫,现如今又看中了中国。

这就是网上一直痛骂的强盗逻辑,可是看看现如今网络文学的主流,哪一个不是强盗逻辑的各种变异版本?我们在现实当中痛骂着强盗逻辑,可是在网络文学当中追求着强盗逻辑,为这种强盗逻辑沾沾自喜,为这种强盗逻辑呐喊助威,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爽。

还有现在流行的‘逆天’一说。众多的人都拥护这个,说我们就应该‘逆天’。可是你们问没有问过,什么是天?天是什么?

看现在主流所谓的‘天’就是专门和你作对的天,也就是你想干什么天就偏不让你干。你想强大天偏不让你强大,你想杀人,天偏不让你杀人,你想夺宝,天偏不让你夺宝,你想成仙,天偏不让你成仙。我看着怎么感觉和现在法律道德规范有些象呢?

再说了,天是中国很重视的一种文化,在远古的时候谁是天,中国的父母是天,长辈是天,皇帝是天,天不仅代表权力还代表了长幼有序的伦理辈分。孙悟空大闹天宫可谓逆天,按照现在通用的说法孙悟空是试图推翻压在人民身上的封建王朝,推翻压在人们身上那罪恶的制度。可是现在我们不是封建王朝,还如此主流的‘逆天’,那试问一下要逆什么样的天?又是谁希望我们‘逆天’。

我说这些不是危言耸听,只是让大家想一想看一看。就如《货比战争》的作者说他不是揭示阴谋而是打开一扇大门,让大家看到更多的东西。我不想我们中国人还象一百多年前那样吸食着大烟而后将真金白银交给英国,在孱弱着自己的同时还大声的喊,爽!

写到这里还会有人说这是网络文学,不必较真。

我记得曾经有一位大师说过,作者只要开始动笔就要开始承担责任,随着读者的增多,他的责任也在增大。因为作品是传递作者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载体。

就象《蜘蛛侠》当中那句话一样,‘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当看你作品的人越多,作者承担的责任就越多。

只要你开始动笔了,你就应该思量一下,你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价值观念。

上面说了很多其它的东西,下面我就从文学方面的角度说一下。

我记得我当初之所以选择起点的时候是因为它们的一篇文章,那是起点自己对一次会议记录的文章。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好像是起点的总负责人对记者说起点的生命力就在于作者的想象力。大致意思如此具体原话忘了。

就是因为这句话我对起点很有信心,但是到了今日,我这种信心已然消退不少。因为我发现这里的束缚很严重。

这里可能有朋友会说没有啊,这里的网络文学有很多新奇的想象力啊,什么古怪的东西都能出来。就比如穿越,现在什么都能穿越,穿越之后变成什么都可能。

我只能说那是一种片面的想象力,一种狭隘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是束缚在固有的穿越这条条框框当中。当初那第一个打破了时间无法逆转这种条条框框穿越的想象那才叫真正的想象力。就如《无限恐怖》建立了无限流,那叫想象力。想象力是你摆脱了固有的束缚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体系,而不是在原有体系上变换花样。就如现实当中,经济特区是想象力,一国两制是想象力,张艺谋大师将LED等现代灯光科技运用于大型的舞蹈那是想象力,那才叫解放思想。

看看现在的网络文学,还是沉迷于那几大块当中。当其中有异军突起的时候便会遭到抨击,言说那是错误的。当然这里就有我的书。这里有人说灵异是不能和修真在一起的,科学是不能和修真共处的。可是,为什么呢?于是道理便被摆了出来。

灵异是不可知的,也就是人无法和天抗衡;而修真则是逆天的,不是顺应天的。说道这里我到不由笑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当中神仙、妖魔、鬼怪并存,古人尚且能够将这一切归于一体,到了现代统一便成为不可能之事了?

有人说那些神话没有修真。

那这就是更大的笑话。现在那些主流修真哪个不是以中国古神话为基点的?

那科技呢,科学是不能出现在修真当中的,二者是互相违背的。

那我要说,持这种观点的人首先给自己下了一个定义,那便是中国古代神话都是假的,是不科学的,因此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也都是不科学的。不科学的是什么定义,那便是不可知,科学可以解释,而修真等是不可解释的,于是乎这些观点当中也产生了自己一定的逻辑错误。都不可知了,你拿什么逆天去啊?

西方的天主教在历史当中包括现在都在极力的证明上帝的存在,其中某些了不起的天才甚至都推证出上帝产生的准确时间,以此来告诉世人那些是真实的不是假的。

对于上帝我们姑且不去探究,我就想问,既然自己认为这神话故事是假的为何各位还如此热衷如此?将那些神话写的煞有其事。长生、飞升。连自己都不信的假设就会将自己融入其中?代入感就强?

我也问过其他人,你还看《西游记》吗?回答是不看,那是小孩看的东西。那就奇怪了,基于《西游记》等神话故事体系之上的童话却看得乐此不疲。

写到这有人会问,你啰了八嗦的想说什么?

我想说信与不信之间你自己都没有搞明白你又凭什么认为科学和神话修真走不到一起?

我觉得这方面外国的作家比我们做得好。魔法体系做为西方的神话也以许久,但西方的作家用科学的目光将那些魔法体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描写,结果让现代人都相信了狼人、吸血鬼、魔法师等的存在。这些年流行的《哈里波特》我想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当世界都在为作者的想象力惊叹的时候,我们却固步自封的割裂一切体系呢?

想象力,不仅是作者的要求,同样也是读者需要掌握的。否则你永远无法理解那些想象力之美。就如爱因斯坦陶醉在他的相对论当中,而我们却无法从中领略世界奇异的美妙。

现在网络当中有许多关于如何写网络可以吸引读者的目光的文章。我也看了一些,虽然可能有些以偏概全,但我看来看去却感觉这些文章的中心要义就是读者喜欢什么你就写什么。

我在动笔写我的书之前看过金庸先生论述关于通俗与低俗的一段文字。金庸先生写武侠正是武侠盛行的时代,但那个时候武侠是市井之人看的东西,登不得高雅之堂。但在若干年后,有人问*和蒋经国之间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回答是两个人都看金庸的武侠。

我不知道这是真是假,但也无暇探究。金庸说那个时候他的武侠并不是最赚钱的,那些迎合着大众需求的武侠是最赚钱的。但是金庸说那种迎合大众口味的是低俗的,只可一时而不可一世,通俗才是让这条道路走得长远的奥意所在。是的,时间最后证明金庸先生的话是对的,同时在市面上流行的金庸十三部作品当中,金庸只承认十二部,那部《越女剑》金庸先生不承认是他的作品。那《越女剑》我也看过的,的确,和当时流行的武侠没有什么差别。

当然了,我在这里要说我不是要写什么高雅的作品,我只想写一部通俗的。我不知道时间是否会证明什么,但我决定要将这条路走下去。我记得一个寓言故事,那故事说有三个泥瓦匠在盖三栋房子。一个路人问第一个泥瓦匠“你在做什么?”那泥瓦匠说他在挣钱。那路人问第二个泥瓦匠同样的问题,那泥瓦匠回答说他在盖一座房子。那路人问了第三个泥瓦匠同样的问题,那泥瓦匠说他在盖一座美丽的殿堂。无疑,这三个泥瓦匠代表了三种不同的观念和理念,我希望我能够做最后一位泥瓦匠。

文字,这个最浅显也最艰深的事物是让人可以琢磨一生的,尤其是中国的语言文字,其博大精深不是用几句话就可以描述的,往往一个字便可包含十分繁杂的内含。我们那些祖先们在文字的雕琢和推敲上更是让这种文字做到了极致。战国时期的赋,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至今让世人惊叹不已。

在网络出现之前,作家是一个神圣的词语,人们将作家二字高高置顶,因为人们认为作家是能够将生活将思想转化成文字,并将文字变为美丽的图画,变为悦耳的音符的人,这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事情。

当网络出现的时候我们不禁要开始欢呼,因为网络的出现是一种巨大的解放,是对世间各种条条框框的突破和解放。它打破了原有媒体对人的束缚,让自由的个性在网络上得到了活性的解放。随着这种对旧有的条条框框的打破,一些本高高在上的供奉便也回归了自由的个体。于是,只要识文的都可以用文字来展现自我的个性,作家这个词便失去了神圣的光环回到我们凡人的手中。

于是乎,各种文字便呈铺天盖地的趋势在网络上势不可挡的奔涌。电子邮件、博客、帖子、签名等等让网络成为自由飞翔的天堂。

可是网络文学呢?要知道,要写一部几十万字乃至上百万字的可不是一个帖子,不是一段博客,不是随笔,不是诗文。它需要的不是脱扬跳动的文字,而是需要沉稳扎实的文笔。

网络降低了作者的门槛,但却从某种程度上摧毁着文字的殿堂。

现在的文学是需要打破条条框框,我们不要复古去写什么文言文,我们也不要非得学鲁迅先生金庸先生的白话文,我们倡导多样性,可以出现如王朔先生那样玩世不恭平民化的所谓痞子文学。但不管文学样式有多繁杂,但至少有一样,那就是那是文学不是对话,你至少得用文字将你所要想表达的写清楚啊。

看看现在的网络文学,看得我有时候只想骂人,就是找个小学生写的作文也比你写的强。语言的贫乏,描写的苍白,乱七八糟甚至是颠三倒四。这其中就包括很多人追捧的书,尤其是有些人在我的书评中经常拿来进行对比说明我的书不如对方,我只好去拜读大作,看了开头就感觉文理不通,但想人家都说好自然有好的道理,耐着性子看,可是看了不少感觉作者怎么文字上就一点起色也没有呢?(人说故事好,那一会说。)

有朋友留言说让我看看网上那些如何写作的文章,我自己书前头就转载了一个这样的文章但我估计那个朋友也没有看,那里就很说了很多如何进行描写的内容,绝对不能用枯燥的直白去阐述鲜活的事物。

现在起点那个什么打赏给花的起点自己设置的什么看你的书赏心悦目等等词汇我感觉很富有感染力。可是我怎么就愣是没有看出什么赏心悦目呢?我总是看了一段又得回头看前面一段,这到不是作者设下什么伏笔是根本没有看明白他写什么,只有一些前后对照才算明白一个场景是怎么回事了。

当然了这问题我自己也有,就有一位朋友问过我关于神秘案件中那个疯子回忆的部分,说大黑天的他如何看到那个黑乎乎的人的还清楚的看到了它手上花纹的。这是我忽略的交代但是很多网络是什么呢。举个例说,例如某人进入一个山洞,而后走啊走啊,忽然看到东西了。可是问题是他怎么看到的,作者这个时候想起了问题忙开始说那洞是黑的,什么描写没有一个黑的便代表了一切,而后说手里有颗夜明珠所以看得见,或者玄的就是什么神识根本不需要光。

我就奇怪的,各位你们看这样的书不累?

我在看日本漫画的时候有一个毛病,无论那漫画有多么高的人气,我第一个先看画风,如果是那种我不喜欢的,不管那漫画说有多好,我一般很难看下去。我想这也是现在一些人看时候第一个感觉。文字就象一张脸,是让人读下去的第一印象,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留言说看了一两章感觉还可以能够看下去的的意思。

有一些作者说他们练笔,既然你说是练笔那就说明你对现下写的作品根本没有当回事,既然不当回事为何还让我们来看?

文字这个最基本也最高深的东西现在在网络文学当中被丢弃一旁,那种爽可以替代一切想要追求的美。

在这里在多说一句,那就是过犹不及。文字是要和紧密接合的,过分追求文字的雕琢会对不利的。《仙路烟尘》的文字确实非常的好,但我看这个却很累,我的注意力大部分被的遣词构句所吸引,老是在琢磨作者是如何雕琢词句的,反倒忽视了本身。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我还是希望网络上多些象《仙路烟尘》这样文字的。

上面我说看有些由于文字缘故我需要反复看,结果有很多人说这是伏笔,需要你反复的琢磨看的。

说道这我就想起有一位朋友留言说伏笔,在网络当中设伏笔不仅是对读者的侮辱也是对作者自己的侮辱。我想这位朋友说得有一定道理,因为我们大体都是半吊子水平,根本没有一个真正作者的经验和构思。一个真正的作者往往都是事先将整体构思好了才开始动笔,因此哪里设伏笔哪里揭示带动整体剧情高潮都有整体规划。反观网络,很多是今天写了不知道明天的内容,刚刚写了就马上发出,根本没有什么整体构思,还妄谈什么伏笔?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