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明尊> 第十一回 几许荆楚儿男 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一回 几许荆楚儿男 二(1 / 1)



七天以后的一个傍晚,钟相、夏诚、王佐等一众明教首领跨进了按齐天要求专门辟出来的一个小院子,一幅让他们惊讶不已场面呈现在他们面前……

院子里搭起了竹棚子,一些年纪小的孩子正在一个个桌案上堆泥沙,旁边几个大一点的孩子则拿着图指指点点……看了片刻,这些明教首领看出了门道,王佐一扯夏诚衣袖悄悄道:“夏院使,你可看出些甚么?”夏诚皱了皱眉头还未回答,特意从鼎州城赶来的严奇道:“我怎地看有些相似附近的山川河流?”

“严院使说的不错,正是鼎州周围一带的地势。这个还没来得及完成的是桃源县地势,那个堆了大半的是鼎口一带地势。”齐天笑着从小院正屋走了出来。

“齐天兄弟安好。”钟相带头拱手道。

“钟大哥安好!诸位院使安好!”齐天眼帘里映出忍不住把目光向那些“沙盘”逡巡的明教首领们,得意地说道,“请钟大哥与诸位随我来。”

大家穿过院子,首先走进东厢房,只见王成亮和几个孩子分坐在几张长条桌后,那几个孩子正不停地向一些打扮各异的明教教众询问着什么,不时有孩子站起来把一张纸交到正中桌子后的王成亮手中,再由他归纳分类抄写在几个册子上。

严奇眼尖,一眼瞧见一个衙门里文吏打扮的人也坐在张桌子前,诧异地问那个人:“你不是我持地院手下么,怎地还未回州衙?我记得一早就遣你来此处,为何如此迟误?”那个文吏打扮的人苦笑道,“严院使,非是属下有意拖延——属下传完口信后,就被支到这儿,这几个小哥儿好生古怪,敢是鼎州城内一草一木都想知晓?问了衙役换班时辰又问牢营状况,连知州一向喜到哪间勾栏都要问个清爽……属下记不起之处,还要属下回去打听了来报,因此绊住了。”

严奇先是若有所悟,然后点头微笑不语,一旁豹头环眼的燕必显睁大了眼睛发问道:“这些琐碎事记它作甚?”

“燕堂主,严院使已然明白,你还搞不清楚?”夏诚和严奇会心一笑,缓缓说道:“你先莫发问,待我等随齐兄弟看了再提不迟。”

接下来走进的西厢房则是另外一番景象:接替被派到辰阳去的余尚敬的余尚文,正指挥着几个孩子往几个沙盘上插上各种颜色的小旗,“嗯,是这里了……社木寨……土丁刀弩手八十,归辰阳巡检该管……青草湖巡湖弓手……巡湖弓手?!……记下了:青草湖巡湖弓手数目不明,知会杨堂主,让他早日打探明白,尽早补上!……啊,钟使者!众位院使也来到了,请恕尚文不曾留意,无礼则个。”

钟相挥手打断了余尚文的话,大步跨到沙盘前,双手按住沙盘的边缘,仔细端详起来,不一会他嘴里不禁念出声来:“……这小山莫不是德山么?……这白布条应是鼎水……若依此用兵布阵,我等复有何可忧?”说完他转过身来,两眼射出兴奋的光芒,连声问道:“齐兄弟,你怎生想得这般物事出来?”

齐天笑嘻嘻说道:“钟大哥怎么忘了我是何许人?这些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不值一提。”钟相好象突然想起来什么,在屋中站直了身躯,正容道:“我知多有教中兄弟对齐天兄弟身份妄加猜疑,我钟相起初也有些不信,自齐天兄弟传明尊法旨后却再未有半点疑心,如今大家还有何话说?这等物事可是凡人想得出?今后众家兄弟须留心手下,若再有对齐兄弟不恭言语者,不得轻怠!”

以夏诚为首的明教各首领一齐拱手答道:“不敢!”

待众人答应完毕,钟相掩饰不住满脸的喜悦之色说:“齐天兄弟临凡此地,真乃我明教之福!不知那正房内又是何等事物?快教钟相得知。”齐天敛起笑容,肃然说道:“正房里虽没有什么异想天开之物,那里却是我明教无价瑰宝!请钟大哥及诸位随我来。”

………

七、八盏淡黄色的灯笼挂在正房各个角落,柔和而明亮的光芒使这里的气氛显得宁静而神秘,跟着齐天走进正房的明教群豪也不禁变得安静起来,连脚步都放轻了。

杨么站在一个巨大的沙盘前,手里拿着一根细长木棍指向其中一个地方,好似根本没看见他们进来。他轻声问道:“此乃鼎州城墙,适才已然研判过,权作与城内严院使辖下持地院兄弟里应外合赚开城门,我等已然得手;现再设一题——我等城门处得手后,因城门狭小,城外埋伏之我教大军又相距离较远,一时不得大队入城。严成方,若你是先锋,该如何处置?”

严成方晃着小脑袋,使劲思索着,在旁边一群比他大得多的孩子中显得十分显眼,稍顷他便朗声答道:“若是咱作先锋,赚开城门的教中兄弟加上我阿爹的手下,不过二百来人……咱将一百人把守城门,一百人直入城内,一路放火呐喊,教他城中守兵不敢轻出。”

“不可!万万不可!”另外一个孩子忍不住嚷嚷道:“严家小哥儿,你怎地忘了:把守城门乃先锋第一要务,你又想贪功!果然是未长大的小儿,只有这般见识!”

严成方老大不忿,反唇相讥道:“杨家哥哥,便是你大得几岁,也不能如此辱谩与我!我且听你说,若是没有道理,小心小爷这两个拳头!”

那个姓杨的大孩子显然以前打架时吃过严成方的亏,此刻有杨么在,他毫不示弱地撇了撇嘴,“现在还轮得到你逞强么?依着我,赚开城门后……啊呀……”这时候他突然看见了钟相他们,便停住了自己要说的话。

“杨宾,你在做甚么?!”杨么轻喝一声,声音里已带了怒气,那被他叫作杨宾的孩子一指众首领,委屈地说道:“阿兄,你不曾看见,钟使者进来也。”

杨么清秀俊朗的面容仿佛罩上了一层寒霜,冷然道:“钟使者及各位哥哥刚进院子我便知晓了,我已然说过:研判兵法时须容不得半点分心,你怎全然忘却了?罚你摹一遍鼎州城城图,明晨交与我!休要再张望,继续道来!”

那杨宾不甘心地咽了下唾沫,怏怏道:“若是我作先锋,夺下城门后第一要做之事乃是将一百五十兵奔上城墙,只留五十兵把守城门;城墙上兵丁分五十人占据城楼,用弓弩射住城门之前地方;另一百人分作两队守在城楼左右,防其他各处城门小军沿城墙过来抢门。”

杨么对杨宾的话不置可否,瞧了眼其他孩子,问道:“尔等还有何想处,不妨说来。”一个年纪和杨宾差不多的孩子想了想,开口笑道:“杨家哥哥的法子稳便些,若是我,另分出五十兵爬到城门近处各家民居屋顶上去,若城内土兵弓手从街道来抢门,揭瓦打他娘的!”

杨么不禁莞尔一笑,点头道,“尔等说得都有几分道理,今日且不作定论,尔等先记下,明日再来点评;尔等再来看……”他手中的细长棍又指向了沙盘上一个鼓起的小土包,“这是城内赏花灯时堆底鳌山,位于州衙侧近,乃这一带最高之处;若现有我教一哨人马直奔山上,恰好也有一队州兵也来夺占此山,敌我两队相距鳌山距离略等,试问如何使我教之众率先抢占此山?”

“我明教里高手多,城里几个鸟兵如何抵得过我明教精锐的脚程,怕他作甚?”一个孩子刚刚张嘴,就看见杨么脸色不豫,连忙住口了。

“想来堂主哥哥非是此意,我等再思量思量。”一个乖巧的孩子赶紧接上一句,屋子里一下安静了下来,这些孩子已经忘了旁边还有群大人正盯着他们看,一个个晃着小脑袋瓜,在心里不停盘算着。想了半天,一个孩子小心地说道:“看来只有加劲督促部众登山一途,不知可有其他妙法?”说完,他用询问的眼神向其他孩子看去,那些孩子一齐摇了摇头。

杨么淡然一笑,用棍一指鳌山旁边的一排小房子模型,“尔等来看,这是玉清观,观中高阁只及鳌山之高一半;若从人马中分出一队,抢先登上观中高阁,用弓箭射向鳌山一侧,阻碍州兵攀登,尔等思量一下,这便如何?”

众小儿恍然大悟,严成方口快,抢着道:“严成方晓得了,那玉清观高阁既然只及鳌山一半高,我教教众必然先登;那时州兵应只爬了一段鳌山,待我们用弓箭射去,这些鸟人必然要躲避箭矢,怎能赶得在我们之前登上鳌山山顶?”说着,他若有所思地停顿了一下,“照严成方思量:不止鳌山,在他处抢占山岭丘壑,亦用得上此法。”

一丝笑意悄然在杨么脸上浮现,“不错,严小哥儿领悟的是。”突然间,他又换了一副严峻的表情,高声对众小儿说道:“尔等给我记牢了:兵无常形,水无常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行兵绝不可拘泥,到战阵时须据实情酌定。”

众小儿一齐肃然答道:“谨受教!”

“今日暂且到此,尔等散了吧。”杨么恢复了一贯的沉静神态,众小儿不似平常乡间私塾散学的那班顽童一哄而散,而是一个个小大人般向首领们行了礼,蹑手蹑脚地离去。

这时杨么才好整以暇地向众首领行礼,口中说道:“杨太失礼了,按齐天兄长吩咐,教授这些教中子弟时,若无十万火急之事不得中断。”

浓眉大眼的钟相喜不自胜,连声道:“该当的!该当的!”他身旁的严奇顾不得叙话,仔细察看起那个大沙盘来,看了一会他不由得赞叹道:“好精致的物事!有此物,鼎州城尽在吾等目中矣!我日日在鼎州城里居住,也不能将城内记得如此清楚。”

“也多亏了严院使,你来送信的每个手下都已被军机院缠得头昏了。”齐天一边笑着说,一边让大家沿着沙盘摆放的椅子坐下,然后开始详细说他的想法。

钟相等并不知道,这个办法其实不是齐天发明的,是源自于著名普鲁士陆军参谋部(也就是后来名闻世界的德国陆军参谋总部的前身)诞生所受的启发。普鲁士的高级将领大都是普鲁士的王亲贵族,为了培养自己下一代能够子承父业,他们通常都把子弟带在身边,在指挥作战时因侦察敌情、地形和传达命令指示分身不过来,就派这些子弟们去做,紧急时候也需要他们临时指挥部队。这就要求这些子弟须具有绘图能力和熟知战略战术及参谋业务的本领,为了成为未来的指挥官,这些子弟学习了各种指挥技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要学会地图测绘,加上在父兄身边所受的战争熏陶,这些人往往都会成为优秀的指挥官。久而久之,这变成了一项传统,后来普鲁士名将老毛奇又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参谋部。

一个人的智商和记忆力不论有多么出色,总有疏漏和判断不准确的时候,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的谚语。当具有这样天赋的人意识到这点时,他往往会取得更大的成功,韩信在井陉之战后向李左车请教而获得的效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反之,就容易招致挫折——天才军事家唐太宗李世民的征高句丽之战可以做这方面的教材。

通常人们都认为德国人机械刻板没有创造力,其实不然,只要看看这个民族诞生了多少思想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以及有多少重要的发明就知道了。

德意志从来不乏天才。

但就是这样一个国家的军人,他们更相信集体智慧的力量。德军总参谋部的作战计划犹如一个个外科手术计划般精密,也因此诞生了一个个经典的战例。

齐天仔细琢磨了明教未来要面对的形势,明教一旦起事后,趁宋朝自顾不暇,明教应该会和其他宋朝地方官吏、豪强,以及一些从北方逃过来的宋军将领一样,成为一个小的割据势力;不过由于荆楚所处的要害位置和明教特殊的教义,等宋高宗南渡建立南宋朝廷,明教无疑会成为宋朝的眼中钉、肉中刺,等他们腾出手来,一定不会容忍明教。何况还有到处流窜的中原溃兵、盗匪,加上将来还有南下的女真铁骑,明教要想存活下来,必须要有支超强战斗力的军队,靠现在这样的明教军队无疑是不行的。

训练、装备等等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解决,只有在指挥上动脑筋,一支有着出色参谋部的军队无疑是难以战胜的,当年八路军一一五师“五台分兵”,聂荣臻元帅没有多要部队来开辟根据地,可是他要来了一一五师优秀的参谋队伍和随营学校,凭此建立了著名的晋察冀根据地。

这个想法成熟后,齐天从夏诚找来的孩子中按年龄和性格分组:年纪小好玩的孩子,利用他们好玩的心理,让他们去堆沙盘。这些小一点的孩子把这项工作当作一个好玩的游戏,兴头大得很,甚至都顾不上吃饭,很短时间内他们就完成了鼎州城、武陵县等几个沙盘;象王成亮这样略通文字又心细的孩子,则让他们负责情报收集整理工作,他们就相当于参谋部的情报部门;余尚文则带着几个博闻强记的孩子,建立了一个小型的“作战室”,以备将来指挥作战能一目了然;

和夏诚商议后,杨么被齐天用军机院的令牌从飞狐岗前的村子里调了过来,上次神不知鬼不觉捉拿了蔡京、之后又闷死了他的潭州堂主钟孝被派去接替杨么。杨么的任务最重要,他要带着一些明教首领子弟,利用这些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战术策划。

现在明教的军机院不过是个参谋部和随营学校参杂在一起的机构,最重要的部分——战略设计和战役策划却是现在齐天和明教力所不能及的。

就这样,一个小型的“参谋部”的雏形就在这些孩子中诞生了。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