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燃烧起来的几个人议来论去没啥难的,让愚弄人千百年的关老爷庙改换门庭成夜校,黑板几个人做,粉笔几个人出资买,苦宝编课本。
去年自己还说上学时机不成熟,看来捅开文盲是人生致命弱点这层窗户纸都到如饥似渴迫不及待的地步了,苦宝心里沸腾起来。爹当先生是为生活,他当先生是救人于水火,是义务,他要人们从识字中认识社会,再不认命。苦宝思绪万千,情景交融,琢磨,书写,书稿推翻三次,第四稿定下来。他要求娘跟他一块去上学。
闫大菊叹气。入土半截子的人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日子逼迫娘为养儿子招揽活,洗洗涮涮在日头下,飞针走线熬尽三更灯油,哪儿有空认字。往后的日子不是这样了,娘有文化去参加革命工作,儿子守家,做饭。苦宝劝娘。
儿子又嫌眼不好了。闫大菊的胃里又倒了五味瓶,攻得鼻子眼儿酸,眼窝成了泉眼。她说学成文化腰也站不直了,不过守着儿子就是福,为儿子捧场就得去。闫大菊抛弃疑惑和犹豫,跟儿子并肩行走在一起。
关帝庙的灯盏从没这么多过,二十多支,俩仨人围一支。抱小的,领大的,一色的光头。
闫大菊年龄最大,是唯一的女人,她没觉得尴尬。不知哪儿来的勇气敢对大伙儿说两句。
“丈夫知书达理并没荣耀,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自己不识字,听丈夫和儿子说文断字心里亮堂。想当初爷儿俩说天怎么变,人啥时都能上学,愁到天亮没答案,可怜的丈夫没看到今天。共产党是大救星,拿咱穷人当人看,妇女解放,男女平等,没听说过的咱轮上了。今儿来的能想通解放自己,别拘谨封锁媳妇、闺女,明儿也带她们来吧。”
没人估量闫大菊还能在众人人面前讲一番道理,苦宝万没想到娘还能做群众工作。所有人的表情都是那么愕然的肃穆,眼神的异彩在鸦雀无声间聚焦在闫大菊身上。
苦宝教书一反千年之规,课文不是《百家姓》、《三字经》,也不是《千字文》,而是自己所知道的共产党在红船诞生到如今三十来年的点滴知识。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军上井冈山,朱德带南昌起义军上井冈山会师,从此有了红军。红军从小到大,转战千里,到延安挑起抗日救国大旗,红军编成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战胜利,蒋匪军独裁,依靠美帝国主义支持打内战,八路军和新四军改名解放军。解放军在全国战场捷报频传,胜利一定属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民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自己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解放了的人民一定要大力支援战斗第一线,人力物力倾其所有,为迎接新中国的早日到来,拿出主人的飒爽英姿。
耳目一新的课文,听得大家目瞪口呆。苦宝插入井冈山的斗争和平型关大捷两个故事,紧张过后的人们就是释放的弹簧,手舞足蹈起来。熟知共产党、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识字结合一举两得是苦宝的办学目的。第一段写在黑板上,领大伙儿反复念,因为顺句好记,不一会儿,一百多字都能背诵下来。
散学回家后兴致昂然,学说新闻,全家人新奇弄成不眠之夜。第二天,端着饭碗传说给左邻右舍,惊奇闹得人们跃跃欲试。
都说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是人生最大快乐,而没文化带给人们世代屈辱的黑幕一旦撕破,他们的豪情远比最大快乐汹涌澎湃。
太阳离西山还远,缕缕炊烟,扶摇直上。宋家营人似乎忘却晚饭都是在黑灯瞎火里。
天还明亮,庙外一堆人。今儿人数猛增十多倍,有的是全家出动,大姑娘小媳妇聚会也成为破天荒。这是宋家营人寻找光明的大集结,是探求公理的渴望之举。
闫大菊抑制不住心中激情哼哼着儿子的杰作《红红的太阳蓝蓝的天》做晚饭。
苦宝心里乐呀,有生以来头遭见娘唱。娘总算是受识字人的熏陶,开朗,进步,不逊巾帼之色。昨夜的表现定能传遍全村,不愁去挨家挨户做动员,夜校一定能办红火。
“宝弟,人去老海啦,你咋没影呢。”杨忠魁进门就呜喊。
苦宝愣了。人们的高涨热情来得太猛,不可思议又在情理之中,是蓄之已久的必然暴发。村民的期待似无声的冲锋号,他像战场上的勇士冲出模模糊糊的家门。
闫大菊拼力追,紧张的脸色发白。唯恐儿子马失前蹄,声嘶力竭地喊慢点。
街上几只晚归的鸡,惊得拍着翅膀呱呱飞叫。它们也在惊讶,这俩人咋能疯呢?
杨忠魁奋力撵上苦宝埋怨,高兴、自责都不该这么莽撞,婶子为你担心受不了。
苦宝被杨忠魁拉住才听到娘呼呼歇歇地呼叫,回返猛不丁背起娘说,感谢娘对儿子的支持,带动一片向旧观念开战,功不可没。
大片人自动闪出一条长胡同。苦宝对乡亲们道歉,来晚了。
“本来不晚,是乡亲们的积极性忒高了。”宋平的话让众人都露着甜蜜的笑。
使料不及的人多,苦宝和宋平商量只能在院里席地而坐。苦宝为大伙儿念课文,讲课文。领读和声浩荡,惊天动地。苦宝有抑制不住的激情,也有愁思。人多,桌凳和灯不足,识字难。要让大家听而不厌,如饥似渴学文化的劲头恒定,必须临时改变教学方法。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