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上,威廉再次想起了前世许多金融商战的故事。
1993年发生在上海的“327国债”事件,某部委为了小集团的私下利益以最卑鄙、最无耻的手段将当时中国最大的证券公司——万国证券扼杀。上海滩硕果仅存的保留着旧时代金融贵族气息的红马甲们彻底消失了,当代中国金融教父管金生也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非常耐人寻味的是管金生入狱的理由和该事件完全无关,而是“先后三次受贿29.4万元”。
从此,上海滩再也没有上演过主力之间的多空对决,有的只是大家联手搞搞内幕交易,骗骗小散而已。
中国人关起门来坑自己人是没问题,但一旦出国绝对是被宰割的对象。1990年代的日本大豆事件,2000年以后相继发生的“国储铜”事件、“中航油”事件,以及跨国并购中的“中海油”事件、“力拓中铝”事件,这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向人们清晰地表明,在外国人的牌桌上,中国人没有发言权。
二战以前,伦敦的商品期货交易所垄断了世界绝大部分原料的定价权,其实直到今天还是这样,只不过多了一个纽约交易所来分担其部分职能而已。
一个外来人在伦敦的交易所坐庄,其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直到赔得倾家荡产为止。
威廉十分庆幸自己想到了这一点,否则别说席克勒尔会亏的倾家荡产,自己在远东不但捞不着什么“大富贵”,不把本钱赔光都算万幸的了。
为“荷恩初良”号护航的是一艘最新入役的铁甲舰“巴登”号,这是“萨克森”级的第四舰,厚重的装甲和多达六门260mm口径主炮使其成为那个时代最强大的战舰之一。威廉觉得,俾斯麦首相特意让一艘适航性并不理想的铁甲舰为他护航,一来是德国确实没有什么漂亮的巡洋舰拿得出手,二来也是有意向各国炫耀一下海军的实力。
船队绕过丹麦海峡,沿着西欧的海岸线一路向南,在伦敦停靠加煤期间,威廉短暂访问了白金汉宫,向外祖母维多利亚女王问安。
之后一路向南,在直布罗陀转道向东进入地中海。开始了对意大利、希腊和土耳其这三个国家的王室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就这样走走停停,当船队到达亚历山大港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时间。好在随后的路程非常顺利,通过苏伊士运河,穿过红海,经历了印度洋上的惊涛骇浪后,船队终于在九月初相继到达孟买和新加坡。这两个城市分别是印度洋和南洋地区的金融中心,舰船加煤的同时,威廉下船到当地银行将部分英镑现金兑换成当地流通的银货已备到中国后使用。
9月27日,船队经过三个多月的航行,终于到达了上海。
船队进港的时候,上海港内所有船舶汽笛长鸣,两艘隶属英国远东舰队的巡洋舰也悬挂满旗迎接威廉的到来。
威廉望着远处的上海滩,那就是激荡着无数个“浪奔……浪流……”的地方,是一片传奇般的热土。
位于“外滩1号”的那幢雄浑威严的高达12层的罗马式建筑正是斯德丁美洲银行的中国总部。——奥森多夫斯基认真执行了威廉的命令,花高价买下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外滩1号”地皮,并在这里盖起一栋全上海最高的建筑,气势完全压倒了所有的英资洋行。不过代价也是极其高昂的,全部工程耗费白银达30万两之巨。很多建筑材料都是从欧洲装船运过去的。
这座大厦是由威廉命名的,叫做“德华”大厦,以示中德友好之意。也正是由此,普通中国人在大厦建成后都把拗口的“斯德丁美洲银行”改称“德华洋行”,奥森多夫斯基觉得这个名称十分雅致上口,便正式认可了下来。
虽然德华大厦建成时间还不长,而且租金也是整个上海滩最高的,但十层以下已经全部租了出去。除了德国驻上海领事馆占据了第九层外,三层至五层是被享誉全欧的餐饮大鳄六洲集团整体租了下来,开设了一家豪华饭店——世贸皇冠饭店。剩下的房间则是被数量众多的来自美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的中等规模的洋行所租用。当然一层和二层是银行自己用的。
虽然盖楼花了不少钱,但这样算下来,一年的租金收入也有2万两,投资回报相当不错。
船队靠岸的时候,英租界工董局局长、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清朝地方官员,德国驻上海领事哈默,以及众多德资机构代表,德人德侨们到码头迎接威廉王子的到来。场面好不热闹,惹得众多好事者前来观看。
话说威廉在印度和新加坡兑换的银货由于数量太大足足装了20口大箱子,海军士兵们在搬运箱子的时候一个不小心,把一口箱子打翻在地,只听哗啦一声,什么佛头洋、鹰洋、站人洋,白花花的各式洋钱洒落了一地。
众人见此情形皆吃惊不小,如果这些箱子都是洋钱的话,这得多少钱呀!
威廉入驻德华大厦后,随行的皇家卫队迅速将整座大厦控制起来,50名荷枪实弹、身材高大的卫兵在大楼内外日夜巡逻。同时,大厦的主旗帜也换上了霍亨索伦王室的旗帜,以示威廉的最高身份。
“巴登”号和“荷恩初良”并泊在靠近外滩的一块锚地,等待下一步的命令。
大厦第十二层是专门设计用于接待贵客的,清一色的德意志皇家装修风格,让威廉感到分外熟悉。
他站在顶层的窗户前,鸟瞰整个上海,这就是昔日的远东大都会了。以往只能在老电影上看到,如今却就在眼前,只不过此时的上海还远没有民国时期规模宏大。不过饶是如此,这英租界内的楼宇和公共设施也丝毫不亚于欧洲的大城市,除了火车,伦敦有的这里也基本都已具备。和稍远处租界外的破败凋零的景象行程极其鲜明的对比。
一切就绪之后,当然是先办正事,首先自然是亲切会见了德国驻上海领事哈默及使馆工作人员并向他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其次就是治疗手臂的事情了。威廉将地址和人名交给了哈默,让他尽快把周大夫从杭州请来。
接下来,威廉就要办自己真正的“正事”了。
奥森多夫斯基刚见到自己阔别三年的妹妹海伦妮,还没有来得及说几句话就被威廉叫了来。
“说说现在中国的生丝到底是怎么个情况,中国商人们还能支撑多久?”威廉知道时间紧迫,所以直接开门见山直入正题,也好赶紧商量出个万全之策。毕竟,后世的那些家言有多少是真的,多少是假的,他也弄不清。
“殿下,就我所掌握的情报看,由于银根日益紧张,有些小的丝商已经开始偷偷地向怡和洋行出售生丝。不过胡雪岩先生和宁波以及安徽的主力大商们并没有放货。不过,银根紧张的局面若得不到缓解恐怕他们也会最终坚持不住的。”
“银根紧张?上海一直都是银根紧张吗?”威廉疑惑地问道。
“当然不是,主要是最近中国和法国因为越南的主权问题一直在争议,商人和大户们担心发生战争,所以为稳妥其间就把资金从钱庄取了出来。”
“那丝商能否撑得住和银根紧张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是的,殿下。丝商用来周转的钱很大一部分都是从钱庄借的,一旦银根紧张钱庄自然会逼催丝商们还款,而丝商为了还款只有把生丝卖掉,就是这个关系。”奥森多夫斯基耸肩道。
“席克勒尔先生已经在伦敦做多生丝期货了,你是怎么看的?”
“我还是坚持原来的观点,只要守住中国生丝的盘口,伦敦就不会有问题。而要守住中国的盘口必须要用一大笔现金增加市面的流动性,让钱庄不会在逼催丝商的欠款。”
“大概需要多少钱?”
“其实现在上海的市面上只剩下不到100万两存银,各家钱庄包括汇丰在内都是在做着纸面上的生意。尽可能让客户转帐而不是提现,否则一旦发生挤兑,大家都没有好果子吃。”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