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时空飞越之异域纵横记> 第四十五回:点兵大阅五万众,拜将镇抚十二州 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五回:点兵大阅五万众,拜将镇抚十二州 下(1 / 2)



时空飞越——异域纵横记(新)

第四十五回:点兵大阅五万众,拜将镇抚十二州(下)

南征北战告一段落,赵矜率大军回归安汉。

城中一片欢腾,各族男女听闻大王率领雄师回归,精兵猛将连绵十五里,又眼见前锋步骑轩昂,威风凛凛;于是无不兴高采烈,夹道焚香而观。

其实在此时,汉军的兵力还不足以连绵十五里,赵矜故意要摆摆气势,安定人心,因此将队伍排得越长越好。恰好这几天,北地义勇军一万余人整编已毕,正要开来安汉一带参与训练,赵矜连夜派人令他们兼程而来,与主力军一同进城。主力军由西门,义勇军由北门,会聚在宫前大广场。安汉城中正加紧训练的民兵,也从数十个营垒中倾巢而出,以壮大军声势。

此举不仅是为了安内,也是为了对外示威。虽然周围各国都不与炎汉来往,但是商人趋利,哪里有生意就奔哪里去。奉赵矜之令,炎汉朝廷努力招商,安汉城各色珍宝、金银又多,在这兵荒马乱之际,陆续也吸引到了四面八方的数百商人来到。

赵矜就想要来一次大阅兵,通过商人将本国不弱的形象传播出去,让邻国们不敢轻举妄动。本国其实还很弱,训练有素的士兵并不多,但只要摆摆样子,做做表面文章,加上一举平定河东的影响,别国若想入侵,自然就得考虑再三了。

当下正规军、义勇军、民兵,汇集有将近四万人,号称五万,这一天大会一场,宣布胜利的消息;三日之后,还要再开一场更大的盛会,任命各部将官,还要“实地军事演习”,让民众看看本国军人的风采。

近四万人才号称五万?那不是太小气、太诚实了吗?何不号称四十万?

那是因为,炎汉就这么一点地盘、一点人口,众所周知,吹牛皮吹得太大就不太好。五万不多不少,差不多也就是目前国家所能维持的军队数量上限。

如果包括不在安汉的各地军队(特别是守卫伏尔加河和苍岭两线的驻军),那么已经有了五万之众。接受过一阵训练的义勇军和民兵即将升级为正规军,而各地将再建立不脱产的民兵队伍,今后的正规军也要从事一些生产——也就是屯田,以减轻百姓负担。这样,军队既能强大,国家也能成为人民的乐土。

这两场大会之间的三天里,赵矜令随同出征的将士好好歇息,令新入伍的军人们修建营房、校场。朝廷事务繁多,而赵矜委托何安平、张翰、刘仕德等一班官员处理,自己也要好好歇息。

何安平等遵旨办事不提,赵矜虽然窝在内宫里,其实却不能好好歇息。并非是因为出征回归,急色胡来而不得休息——其实是有许多事情需要考虑。而且三天时间是不够的,还得考虑好一阵子。事关国家各方面大事,不先想清楚不行。

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官僚政治的问题。自古以来,有官僚就有腐败,任何国家与政体都无法避免。因此,不管赵矜有多大威望,国家官员里面,肯定还是少不了有贪污腐化的。那要怎么办呢?

出征归来时何安平向赵矜汇报内政,说到有一官员克扣赈济贫民的粮食、布帛,中饱私囊。

这种事情在封建时代是极其常见的,封建时代的官员俸禄一般都不高,清官都过得很苦,以至死了以后家里没钱给他买棺材的事例比比皆是;这样的制度下,简直就是纵容贪污。古代把贪污看得是很轻的,各种“事例钱”几乎是公然的规矩。现代人往往觉得这是封建时代的罪恶,但是,这其实只是一种生存之道。官员也是人,也要过生活。当然,贪污太厉害的,不仅仅是收取司空见惯的“事例钱”而是赃罪巨万,那么,封建时代也不容他,毕竟这也危害了封建统治。必然会有贪污……怎么处置呢,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而赵矜一听有人贪污,登时怒从心头起,索要文书看了一下,喝问道:“这人不也是受苦人出身吗?怎么这么快就变质!”

一班官员不懂“变质”是什么意思,但见大王厉声厉色,就知道不是好话。为什么变质?众人面面相觑,没有一个答得上来。人心是复杂的,向利又是人的天性之一,这个道理人人知道,但是能不能就这样跟大王说呢?

于是赵矜又问:“按国法,怎么处置?”

暂任侍御史之职的张翰上前奏道:“应革职。”

赵矜眉头一皱:“单单革职?”

另一侍御史刘仕德忙也上前,躬身应道:“然也。历代如此,赃罪者革职。”

赵矜冷笑道:“历代的规矩,我也知道一些。革职以后,往往过个一年半年,多的不过三年五年,就又‘东山再起’哩!”说到这里,怒气发作,喝道:“如此这般,百姓就白白地被害苦吗?!”

众人大惊,原本都以为是一件小事,大王却这么生气,真是万万想不到!吓得都垂手躬立,不敢言语。

何安平出班道:“主公息怒!主公万金之体,不足为此动怒。赃罪之罚,安平亦以为轻。可革职注籍,永不录用。”

赵矜环视众人,问道:“你们的意思呢?”

众人纷纷道:“某等以为,司徒公高见甚当。”

赵矜却一拍御案:“必须更加从严惩处!这是立国以来第一宗贪污案,就犯得这么大,以后还了得?传我旨意,斩!悬头三日示众!”

说完,信手抄起御案上的一枚令箭掷下。

身兼廷尉(朝廷检察官)的领军将军李圭慌忙上前拾起,唱一声诺:“得——令!”

何安平忙道:“且慢!”举版又奏道:“安平敢请主公三思。斩首过重,非为惜其一人,只恐今后士人闻而却步。国家乏才……”

赵矜摆手打断道:“乏才也不要贪污的。我也知道贪污是难免的,究竟法律要怎么定,稍后咱们慢慢商议。至于这一个案子,断断宽容不得,只有立斩,才能让百姓知道我治理国家的决心!”

何安平默然片刻,奏道:“主公所言极是,始作俑者该当严惩。然愚意以为,斩首示众过矣,可赐缢。”

“哼!”赵矜冷笑了一声,正色道:“你说这样做显得过于严厉了吗?不不,你不知道,还有一个人,比我狠多了,他命令处死贪官——是用剥皮之刑。”

众人骇然,面面相觑。

赵矜点了点头:“此人为谁,你们不必知道了。当然,他的方法,未免过于极端。我嘛,希望做到中庸——不保守,也不激进。”

……事情就是这样。当赵矜身在内宫时,还在寻思这个问题。究竟怎么才能做到中庸呢?怎样才能以最好的尺度,将官僚腐败控制在一个低水平?

其中一项措施:应该委任良好的地方官员。

西汉著名的明君——汉宣帝有一句名言:“与朕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二千石就是太守,太守在西汉时地位很高,入朝的话就有资格被提拔为三公、九卿(九卿称为“中二千石”)。宣帝在位时汉朝国力达到鼎盛状态,其中一大原因就是任用了不少得力的地方官,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太守。

现在炎汉准备建立的州数,远不如西汉的郡数。州官对于国家的意义还大于西汉的太守,责任可不轻,必须得人。

思来想去,赵矜觉得必须用两权分立的办法。将一个州的州官称为“刺史”,只让他管民政,手下只有民兵(义勇军)和“警察”(捕快、衙役什么的)。正规军则由朝廷统一管辖,分散派驻到各地方时,由“镇抚使”统领。镇抚使的职责是率领本部兵马保卫防区,同时监察地方官员。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