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似阳春溪畔柳,
颜如冬月傲雪梅。(啪啪!啪啪!)
强弩射得几人落?
频随君王破重围。(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执金吾,(啪!啪!)
平安时日镇京都。
如今国事未宁定,
少有闲暇多劳苦。(啪!啪!)
方歇马,
又更赴征途。(啪!啪!)
执金吾,(啪!啪!)
温良娴柔喜简朴。
晴夜仰盼天边月,
独坐静待四更鼓。(啪!啪!)
花谢矣,
可怜未曾赏。(啪!啪!)
来年熙日北岭上,
游人始集龙战冈。
可否暂卸连环甲?
与我儿曹同歌舞。(啪啪!啪啪!)
娶妻谁得许姑娘?
为官当为执金吾。(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许妤措手不及,惊讶之中既有点欢喜又觉得羞惭,一时之间不知所措,只听得“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拍手声渐渐响起一片,孩子们笑着,跳跃着,将许妤的坐骑紧紧围住,然后拉手转起圈来。
这样的童谣,儿童哪里作得出来?那么,究竟始作俑者是谁?许妤一心迷惘,隐隐然好象感觉到了什么。良久,儿童稍微放松,许妤得到部下帮助解围,趁机打马走出,再转为飞奔。
奔了一阵,许妤脸上尤然红霞未散,不敢回头望。“娶妻谁得许姑娘”之语,令到她的心里如同一阵潮水泛漾,胸中感觉到怦怦然的跳动。从小至今竟没有体验过,原来童谣也能产生这样大的作用!
部下皆有笑意,一边奔驰一边窃窃私语。女兵们本就爱吱吱喳喳,何况今日之事实属罕有,正是可以大谈特谈的话题。内中就有人打定主意,稍后要窥空回来这条大街,向儿童们好好学学这首《金吾词》是怎么念、怎么拍的,回营就依样画葫芦教给同伴们,让大伙儿私下也拍拍唱唱取乐。妇女的心性,与儿童本是相差不远;许妤约束部下,也只是训练上严格,生活中却是非常亲和,看样子,这首童谣势必是要传开的了。
(待续九十九回)
版本:7.0
日期:2004-11-29
作者信箱:[email protected]
读者OICQ群:4916828
注释:“征夫暂卸连环甲,织妇灯前补敝衣”为什么符合“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的格律?其中“织”字是第一声,难道不是平声吗?非也,其实“织”字是入声字,在平仄划分中属于仄声。现代北方人一般已经不能区分入声,但是南方人可以用粤语、吴语、客家语或者闽语念一下“织”字,因为是促音,就知道这个是入声字了。古汉语的入声字在南方方言中通常都还保留着,而北方方言由于历史的演变,到了现代往往已经没有入声字了。普通话是以北京地区的北方方言为基础,也不带入声。因此我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建议学写诗词的朋友,不妨学说粤语——这样平仄就分得清楚了。我自己判断平仄是用粤语、客家话、潮州话三种方言综合判断,以这样的“三保险”,迄今的验证都不曾有错,凡在普通话里读平声但在这三种方言里发促音的,必为仄声字,可查诗词专用的平仄音表核对。另外,据苏杭一带的网友介绍,吴地方言也保留着入声,可以用来判断平仄,我为此特意问了太太,让她用上海话念“织”、“七”、“八”等入声字,果然是促音。
本回读者回应:(于“风雪山头”)
面面俱青:原文“苎玉香、朝慕依拉、未有亦来取衣服。”这一句不通顺,搞不懂。
面目全非:我琢磨了半天,“未有亦”应该是“维尤伊”之误。
面不改色:啊哈!这处错字让我笑死!都是半夜摸黑打字弄的,选错了字。也亏得面目全非居然能琢磨出来!太绝了!
面枯人干:“报仇雪恨”也有问题,应为“报仇雪恨”。
面不改色:赞!细心。顺便公告外站读者,就算你在看7.1正式版时发现错误,都不妨来个E-mail指出。这也是为别的读者做好事,作者无以为报,交个朋友嘛!
鼹鼠:许妤喜欢赵,如果嫁给赵的话必不能为外将。我想让她作个近卫军将军比较合适,统领禁卫,不必授衔。妃子随驾出征是有的,但是在外为将就自古未有了,有的也只是暂时。况且即使在现在也还是男性社会,女性做野战军将领的也基本为零,更不用提古时了。
面枯人干:跟阿若和玉贞一样,随驾亲征,不离左右,mohohoho,齐人之福,怎么个爽字了得!
面露欧哦:这几章这么多的莺莺燕燕,到也让人耳目一新啊。
面如冠玉:主角不能把所有的美女都收在自己的帐下吧!
面面小卒:现在怎么又担心起太多来了?最初分四个美女给将领做老婆还惹起一堆读者骂呢!
翔云:江山美人自古一体,不要在耽误许美人了,还是收下吧。
小刀:还是留下点遗憾的好吧。
挖地雷:炎汉既然很多工匠,想必男多女少吧。是不是应该做做榜样,不要收太多了?当然许姑娘我也很喜欢,收了吧!
面面小卒:宝物换奴隶之后已经扯平了,加上打仗要死男人,华夏各族都已经是男少女多了,外族经过战乱,更加比例失调。
血影子:晕,许姑娘可不能给别人啊!这么多妃子中我觉的没有一个人能胜过她呢。
面不改色:要不要娶,是听我的,还是要来个民主投票?
热情火:原文“女兵们就爱吱吱喳喳”改为“本爱吱吱喳喳”比较好。
一招就死:改为“本就爱吱吱喳喳”更好。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