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北朝风云> 第一百九十二章 并州刺史 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二章 并州刺史 五(2 / 2)

“你要见王大将军却是为何?”

弥屈肃容道,

“在下受我家大都督之命,潜入晋阳,几番周折,方打探得东虏将出兵玉壁,并此番出兵之时期,故不惜冒死奔回传告。”

那二人闻言,不禁悚然动容,

“果真?”

弥屈重重地点头道,

“千真万确!在下须既可觐见王大将军,将此紧急军要面呈。请他老人家速速设防,并尽快知会朝廷。”

屋中一时静默,过得片刻,却听端坐那人缓缓道,

“老夫便是王思政。”

弥屈闻言心中一惊,他有些不可置信地望着对面这人。此人威仪非常,的确有独镇敌前一方统帅的非凡气度。在西魏所据河东这一片地方,除了最高军政长官王思政,实难再找出第二个这样的人来。但是自己身负的这份情报实在太重要了,却是让他不敢就这么轻易相信对方。

那人见弥屈有所迟疑,自是明白他未肯全信。当下微微一笑,从怀中取出一方印绶递给蔺小欢,

“给他看看。”

蔺小欢躬身行礼应诺,然后双手接过印绶转身交到弥屈的手上。弥屈恭敬地将印绶捧在手中,只见这方印绶约有寸方,金章龟钮,上系紫绶,入手沉甸甸的,通体金光四射,简直将他的眼睛都要晃花了。弥屈心中再无怀疑,他小心地将印绶交还蔺小欢,当下双手扶榻,大礼叩拜,

“职下兰州刺史李大都督麾下正七品上武烈将军弥屈拜见行台大人!”

当面端坐之人,自然便是西魏名将王思政。王思政,字思政,太原祁县人,早年被北魏朝廷征辟为员外散骑侍郎。他长于筹策,曾入北海王元颢的军帐,参议军事,随军讨平陇右的叛乱。北魏孝武帝潜邸之时,因素闻其名,便引他为宾客,遇之甚厚。孝武帝即位后,用王思政为心腹,后为中军大将军、大都督,总宿卫兵。孝武帝和权臣高欢的矛盾激化,王思政密谏孝武帝西迁,依靠占据关中的宇文泰来对抗高欢。孝武帝深以为然,在和高欢争权失败之后,随即西幸。王思政随鸾驾入关中,被封太原郡公。

可是孝武帝到关中后很快便被宇文泰鸩杀,之后大统帝即位。王思政作为孝武帝的死忠老臣,便受到了冷落。王思政胸怀韬略,慷慨有志,自是不甘就这样沉沦下去。他当然看得明白,大丞相宇文泰实际掌握了朝政,若想成就一番功业,就必须与之合作。但是自己是先帝的心腹,而非宇文泰的故旧,很难得到其信任。

后来有一次宇文泰巡视同州,与高级官员们宴集。宴会中,宇文泰命人取了几匹彩缎杂绫为赌注,让众人樗蒲为乐助兴。樗蒲也称掷卢,是古代的一种博戏,类似现在的掷骰子。樗蒲最初以樗木制成,因而得名。樗蒲有五个棋子,一面涂黑一面涂白。玩的时候如果掷出的棋子五个都是黑面朝上,被称为卢,这是最大的彩。

大家玩得兴致勃勃,很快几匹丝绸的彩头便被瓜分一空。宇文泰乘了酒兴取下自己身上的金带道,

“先得卢者,即与之。”

这下更是提起了大家的兴趣。座中诸官一一投掷,却始终无人得卢。等轮到王思政掷的时候,却见他敛容跪坐,大声道,

“王思政羁旅归朝,蒙宰相国士之遇,方愿尽心效命,上报知己。若此诚有实,令宰相赐知,愿掷即为卢;若内怀不尽,神灵亦当明之,使不作也,便当杀身以谢所奉!”

语气慷慨激烈,一时举座俱惊。掷卢不过博戏而已,多用财帛为彩头,还从没听说以命相赌的。宇文泰忙道,

“此为助兴耳,王公不必如此。”

却见王思政抽刀在手,横于膝上,然后一把揽过樗蒲,在大腿上微叩几下,猛地扬手掷了出去。宇文泰大惊,一面忙长身而起,一面急道,

“王公不可…”

但他话尤未毕,王思政手中的樗蒲已经落在了地上。扁圆的五枚棋子翻滚不止,在座众人的心顿时都提了起来,随着滚动的棋子上下不已。

一个黑,两个黑,三个黑,四个黑,当最后一个棋子慢慢停止滚动,摇晃着将黑面朝上时,一时举座哗然。

卢!竟然一掷成卢!如果不是神灵相助,实在无法解释这样的结果。

宇文泰心中又惊讶又感动,当下起身离座,亲手将金带送到王思政手中。在众人一片惊异的眼光中,王思政从容拜受。

此后,王思政深得宇文泰信重,后拜骠骑大将军。河阴之战时,王思政身险重围,重伤倒地。亏得手下都督雷五安从死人堆里将他寻回,最后被断后的华部军救出。战后王思政出镇弘农,他见玉壁控带山河,地势险要,便向朝廷提出在此筑城,并移镇于此。玉壁城建好后,西魏朝廷任命他为东道行台、都督汾、晋、并州诸军事、并州刺史,驻守玉壁,全面负责河东防务。

王思政忠勤王事,不营资产。他有一处被朝廷赏赐的园地,有一次他出征后家人在里面种植了些桑果。王思政回来看见,大怒道,

“匈奴未灭,去病辞家,况大贼未平,何事产业!”

即命左右拔而弃之。

再说王思政收回印绶,对弥屈点点头道,

“免礼!你现在可以说了吧。”

弥屈行礼应诺,他对蔺小欢道,

“还烦借短刃一用。”

蔺小欢拔出随身的一把短刀迪给了他。弥屈取过榻前自己右脚的靴子,用刀割开靴底,取出藏在里面夹层中的一只蜡封的小纸包。弥屈将这个小纸包交给王思政道,

“这便是我家主公费尽心力方从东虏权贵处得来的敌军出兵的讯息。”

王思政打开蜡纸包,从中抽出一张纸来。他手腕轻抖,将纸展开,却见上面赫然是,“九月”两个大字。字体娟秀,倒像是女子所书。王思政不仅一时眉头紧锁。

自从得到朝廷密迅,高欢很可能将针对玉壁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王思政自是不敢掉以轻心。作为西魏在河东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玉壁城的兴建的倡议者,王思政比任何人都更加明白玉壁的重要性。他当下一边加紧修缮加固玉壁的城防,一边密切关注对面相持的东魏军的动向。

最近这几天王思政突然得到消息,不知什么缘故已经连续数日没有人通过太平关从东魏那边过来,而这边过去的人也没有一个人返回。他立刻意识到这里面情况不寻常,当下多派侦骑斥候前去探查。

昨日手下督将蔺小欢回来,带回这个身受重伤,已经昏迷不醒的人。根据此人昏迷之前所述,此人却是兰州刺史李辰的手下。王思政因河阴之战时被李辰所救,因此和他相交亲近。前些日子,王思政还曾收到过李辰千里迢迢送来的一封密信。信的内容和朝廷来的通报大致相同,都是说东魏军可能会对玉壁发动大举进攻。但是李辰的来信还提到,他已经派人潜入晋阳,一旦有重要讯息传回,希望王思政早做准备,并对来人给予关照。

王思政当即传来医士下令对这个人尽力救治。好在此人身强体壮,箭入的也不甚深,总算是保住了性命。由于此人不仅很可能负有特殊使命,更是近日从敌军地界里逃出的唯一一个人,因此王思政得知他醒来的消息,便立即过来讯问。

王思政望着纸上“九月”二字,心中雪亮。这必定就是敌军发起进攻的时期了。他抬头问弥屈道,

“东虏境内军情如何?”

弥屈将自己这一路所见和在太平关的遭遇向王思政详细叙述了一遍。王思政神色肃然,听得十分仔细。待弥屈说完,王思政手捻长髯,陷入了沉思。弥屈和蔺小欢二人皆是屏声静气,不敢弄出丝毫响动,唯恐惊扰于他。

王思政表面平静如常,可心中却已是掀起了惊涛骇浪。从弥屈送来的情报和沿途所见综合判断,可以确定东魏方面这次将动员至少二十万兵力在九月对玉壁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敌军如此规模的攻势,是小小的玉壁,甚至整个西魏东道行台所无法单独面对的。只有西魏朝廷出动六军主力,倾举国之力来援,方能挽救危局。而如果这样,则又将是一场有可能决定国运的战略决战。

王思政沉思半响,方对弥屈道,

“你深入敌境,舍生忘死,传回如此关要军情。忠义之心,可昭日月。本官必禀明朝廷,为你表功!”

弥屈再拜道,

“但为国效命,职下百死不辞!”

“赤胆忠心,诚为壮矣!我陇右英豪,何其多哉!”

王思政不住点头夸赞道。只见他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弥屈道,

“不知壮士还能驰否?”

弥屈当即道,

“些许皮肉之伤,又何足道。大人但有所使,职下莫不从命!”

“好!”

王思政连连称好,他转头对蔺小欢下令道,

“我这便修书,你即刻调一队轻骑候命,然后持书信与这位弥屈壮士一同昼夜赶往长安,报于大丞相知晓。请朝廷速以为备,早发援兵!”

“遵命!”

……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