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北朝风云> 第一百九十三章 并州刺史 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三章 并州刺史 六(1 / 2)

第二日,弥屈同蔺小欢持了王思政的告急文书,领了一队骑兵离开玉壁。他们一路向南疾驰,昼夜兼程,于蒲阪渡过大河。大河西岸,便已是关中地界,他们马不停蹄地西行赶到华州,再经华州抵达西魏的都城长安。

进入长安之后,二人便来到宇文泰大丞相府投书,然后找馆驿住下,等候回命。弥屈私下自去寻了兰州保安总局在长安的布点,将所得讯息传出。

却说西魏大丞相宇文泰接到王思政的告急文书,当下即传召朝中重臣入府密议。大丞相府门前一时车马辚辚,冠冕云集,西魏朝堂上顶级的名臣大将咸至。大丞相府即刻戒严,一时氛围极为紧张。

自河阴大战之后,东西魏之间一直没有再爆发大规模的战斗,边境局势相对平静。但大家谁都知道这种平静只是暂时的,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再次进行较量。因为东西魏双方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它们争的是正统,争的是天下。这就注定了它们之间是一种你死我活的关系,所以不可能长期的和平相处下去。如今,实力较为强大的东魏方面终于率先打破了平静,他们聚集力量将要主动发起进攻,以打破目前的僵持局面。

高欢将进攻的目标选定在位于河东的玉壁。玉壁城位于河东西南部的高起的峨嵋原北沿,三面绝壁环绕,易守难攻。从这里向北,可以俯瞰肥沃的汾河谷地,向东南则俯瞰涑水河谷。玉壁控带山河,卡在漠北经河东进入关中和中原腹地的重要南北大通道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东西魏于河东地区的反复激烈争夺中,西魏名将王思政以过人的见识眼界,认识到了玉璧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便力主在此筑城。

玉壁城建成后,立即体现出它巨大的战略价值。就如同是一根钉子,牢牢地锲在东魏的软腹部河东地区。对西魏来说,它是本方在河东地区的最重要的战略支撑点。守住玉壁,进可以突击威胁晋阳,退则可以固守险要保卫关中。而对东魏来说,玉壁则是扎在背上的一根利刺,必欲拔之而后快。

高欢当世枭雄,战略眼光可当狠准二字。一出手就点在了敌我双方的要害上。

一旦东魏攻下玉壁,西魏军将无法在河东地区立足,只能被迫退回关中。<>这样双方将重新回到沙苑之战以前的战略态势。东魏将重新打通第二个战略方向。东魏军可以再次通过蒲阪渡河西进关中,直接威胁西魏的都城长安。从此东魏军充分利用整体实力上的优势,在河东、河南两个战场或分出,或合进,将对西魏形成极大压力,从而彻底掌握全局的战略主动权。

而如果想要保住玉壁,面对东魏来势汹汹的二十万大军,西魏则必须倾举国之力来援。当西魏军远离根基关中,渡过大河,长途跋涉赶至河东,则极有可能将与已严阵以待的东魏军相遇,从而爆发一场主力决战。那样的话,西魏军就变成了在敌方预设的时间和战场,以数量较少的疲惫之师,对阵敌军以逸待劳的优势之众,后果实在难以预料。

高欢的出手又狠又准,却是让西魏方面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何应对,确实对西魏的当政者是个极大的考验。

却说宇文泰召西魏众官闭门密议,大家一时都觉得颇为棘手。然而自宇文泰以降,贺拔胜、于谨、李弼、李虎、侯莫陈崇等这些关陇集团的开创者们皆一时雄杰,个个胆识过人,并没有被东魏军在数量上和地理上的巨大优势所吓倒。

他们都认为,玉壁不容有失。而出兵河东,面临的困难和风险的确很大。但是这种困难和风险与东魏一旦拿下玉壁,然后大举渡河,直接进攻关中的恶劣局面相比起来,还是要更容易应付。

更重要的是,一旦因为畏惧与优势敌军决战而不敢出兵救援,未战先怯,坐视王思政和玉壁陷于敌手,则必将极大地打击全军的信心和士气。日后西魏军再遇到强敌,必然人人心怀怯惧,畏敌如虎。如果那样的话,本就在土地人口兵力上处于劣势的西魏也必将一蹶不振,离溃亡不远。

此外,西魏主力六军整练已成,正士气高昂,足堪一战,与东魏军六镇精锐相决也未必处于下风。

所以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说,既然东虏已经主动发起了进攻,那就决没有退缩的道理。<>

很快,西魏一众高官就已达成一致:举国而出,与东虏在河东决战!

宇文泰当即下令征发六军。并奏请大统帝诏命广征各地乡兵、部兵,以九月为期,誓师出兵。

弥屈通过保安总局布点飞马传回的讯息和宇文泰调兵的命令前后相隔不到一天,被分别呈到了兰州骠骑大将军府李辰的案头。

却说弥屈的情报经兰州保安总局在长安的布点派出秘密信使连夜飞骑传出。当信使一路连番接力,最后到达金城时,已是深夜,金城四门已经关闭。守城的军士闻报,自是不敢怠慢。但职责军令所在,夜晚城门不能轻易开启。他们从城上缒下一只吊篮,将传书之人拉上城头,然后再快马将书信送至城中的骠骑大将军府。

在盛夏宁静清凉的金城夜晚,已经陷入沉睡的骠骑大将军府再一次被门前十万火急军情递报的急促鼓声惊醒。

李辰第一时间便从床上跳了起来。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李辰似乎就从未真正地沉睡过。他的睡眠总是处在一种一触而醒的状态。也许那种被自己世界抛弃的恐惧和不安全感始终伴随着他。而自从他成为华部军的统帅,随时准备战斗的军人作风也深深植入在他的身上,成为一种习惯。

最近由于各方局势相对比较和缓,兰州已经很久没有收到这样漏夜而至的紧急军情了。今日却不知是何种情由?

李辰一边急急穿衣,一边心中将可能的几个答案暗暗思忖一番。突然间,他脑中一个念头一闪而过,

“莫不道是河东有变?”

自从高蝉儿离开了金城后,李辰倒是一直挂念着河东的消息。只是后来因为裴萱为他生下长子李伋,却是让他一时欣喜万分,心无旁骛。后来迦罗又因为李伋和裴萱大闹一场,李辰不得不小心调和二人之间。这样一来,他的心思多少也从政务转到了自己家庭上,竟是将这件事有些淡忘了。<>

李辰今日突然听得有紧急军情连夜而至,不由心念急转,突然想到了高蝉儿那里却是久未闻讯。难道说今日真的是河东的讯息到了么?

这时,只听值夜的侍卫在门外低声禀道,

“启禀大都督,保安总局属员有河东十万火急军情递报。”

果然!李辰不由觉得心里一沉。但他随即冷静地下令道,

“传令将军情送至居安思危堂,我即刻过去。”

门外的侍卫高声应诺而去。

果然是随高蝉儿潜入晋阳的弥屈传来的紧急军情。难道高欢真的要大举进攻了么?

李辰一时心情凝重,他整理好身上的衣袍,正要伸手去取案上的佩刀,却听见身后传来一个轻柔的女声,

“郎君,却是出了何事?”

李辰回头看时,却是一起同床共枕的迦罗也被这一连串的动静闹醒了。只见她用一只手臂支在榻上,半侧起身子,锦被斜敞,露出半截白皙柔腻的香肩,尚有些惺忪的淡蓝色美目里却隐含着有些不知所措的惊惧。

李辰忙返身回到榻前用手轻抚她的肩头安慰道,

“只是有紧急军情递报,料无甚大事,汝不必惊慌。”

迦罗顺服地重新躺下。李辰轻轻替她盖好被子,温言道,

“你且好自歇息,军报既至,我少不得要忙上一阵,恐今夜就不能再过来了。”

迦罗粲然一笑,两只美目在暗夜中熠熠生辉,

“我知军情如火,国事为重,郎君快些去吧,但勿以妾为念。”

李辰点点头,转身取了佩刀出门,在侍卫们的簇拥下往居安思危而去。

李辰走后,迦罗收敛了笑容。她静思片刻,然后披衣而起,唤过一个侍女道,

“且去打探一下,是何情由。”

那侍女怯生生地低头道,

“郎君去的是居安思危堂…”

迦罗眉头一颦,沉吟片刻道,

“那你就去后宅门前候着,且看传召何人。郎君但有令出,侍卫必有所知。”

那侍女领命去了。此后迦罗却是忧思满怀,不觉辗转反侧,再难入睡。她索性和衣而起,于屋内佛龛前焚上一支香,虔诚礼拜,诵经祝祷。

却说李辰来到居安思危堂正中主位落座,侍卫首领叱罗六波若呈上刚刚收到的弥屈从长安传来的紧急军情。李辰接过传书,挥手命叱罗六波若退出堂外戒备。李辰去掉信筒上的封泥,从中抽出书信。信有两封,一封是保安总局在长安的布点人员根据弥屈所述,呈报从高蝉儿那里取得情报的经过,以及弥屈本人沿途所见东虏大军集结征发的情形。

李辰仔仔细细地将这份至关重要的情报一字不落地反复了几遍。然后他又取出了弥屈冒死传回的那份书信,却见上面赫然是“九月”两个大字。字体刚强遒劲之外,还有几分纤修娟秀的味道,似乎倒是一个女子所书。

李辰读罢,却不觉一时眉头紧锁。他默默地起身,背了双手,开始在堂中缓缓踱步,心中却是波澜起伏,难以自安。

从弥屈传回的情报综合来看,高欢决意是要在九月针对玉壁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这一点看来已经没有质疑了。而且从弥屈一路所见来看,东魏方面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动员和征集,并且开始封锁边境。据此判断,对于这次进攻,高欢的决心是显而易见的,东魏军的动员规模也是相当的惊人。东魏方面已拿出决战的态势,想要一举夺下玉壁。

想到这里,李辰不禁在心中暗自轻叹一声。看来一场异常残酷的主力对决,已经不可避免。

但是不知为什么,李辰现在已经没有了当初大战来临时热血沸腾的兴奋感,甚至是有一种淡淡的倦意。也许是经历几番血战,已经看了太多的血腥和死亡,听了太多濒死的呼号和失去亲人的哀泣。但也许最重要的,是李辰已经有了自己的后代。

随着长女和长子的出生,李辰似乎觉得自己原本已经坚如铁石般的心重新变得柔软。每当看到孩子们甜美的笑脸,他都有一种心在融化的感觉。他觉得他的生活如今是如此的温馨和美好,他甚至愿意永远就这样陪伴在孩子们的身边,寸步不离。

李辰也知道他终要有一天重新披上铠甲出征,但是他努力忘却这些,只是惬意地享受和妻儿们在一切的快乐时光。但世事难料,战争就这样再一次突然降临了。

虽然李辰模糊地记着这样一条历史规律,在东西魏争霸的初期,双方之间大战不歇,但基本上是凡是进攻都必然失败,凡是防守都必然胜利。似乎胜利的天平明显地偏向防守的一方。但这次的情况似乎有所不同,虽然东魏是主动进攻一方,但地点却不在西魏的根基关中,而是千里之外的河东。没有了地理之便的西魏军,还能创造以少胜多的奇迹吗?李辰对此不敢肯定。

更何况这次大战将会是双方主力之间的战略决战。李辰从来不敢小看多为六镇精华的东魏军的战斗力。上次河阴之战,西魏举国而出,仅仅只与侯景的河南军团对阵,就被杀得大败亏输,几乎动摇根本。河阴大战的失利,侯景的谋略固然起了关键性作用,但是东魏甲骑极为强悍的战斗力和持续作战能力也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华部军最主要的伤亡,也是据守山口时,由反复凶猛冲击的东魏甲骑造成的。

李辰虽然猜测本次作战本方有可能也会是一个相对乐观的结果。但毕竟是双方主力对决,这个过程一定异常惨烈。就算己方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也必将伤亡惨重。战场之上刀箭无眼,自己虽已经不用冲杀在第一线,但如果万一……。留下自己尚在襁褓中的一双儿女,两个柔弱的女人,却是让他们如何在这乱世生存下去?

想到这里,李辰不由长长喟叹一声。他停下脚步,举头凝望户外。此时却已是夜幕深沉,高原的盛夏夜空如同一块藏青色的绒布般覆盖在天穹上。似乎举手可及,又似深不见底。遥望天边铉月如钩,星辰寥落。庭院中不知名的虫儿此起彼伏地悠然鸣唱。夜风许来,但觉清凉如水。

李辰默默地伫立户前,似乎在享受这平日未曾留意的静谧平和的夜色。但人生注定不会只有平静如斯的日子,风暴也许明日就将来临。

李辰毕竟已是磨砺日久,又几经血战,如今为统帅全军,称霸一方,早已历练得意志坚强,心如铁石。他虽然一时有些儿女情长,心思婉转,但理智还是很快占据了上风。现在不是喟叹伤怀的时候,既然不能左右大势,那就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可能发生的最坏结果早做打算,至少让自己的心爱的子女和女人今后有所依仗。既然不能阻止风雨,那么就未雨绸缪吧。

想到这里,李辰举步回到座位上,取过纸笔。他微皱眉头,神色肃然,一边思考,一边不住在纸上刷刷写下。

居安思危堂的烛火,彻夜未息……。

第二天清晨,裴萱如常来到骠骑大将军府办公。她今日依然是一身公服,只是面上略施粉黛。裴萱本是清丽绝色,生产之后似乎更添几分珠圆玉润般的饱满。加上久居上位自然而生的端庄和威势,整个人看上去光华四射,仪容无双,几不可仰视。

裴萱在前堂主位特制的高座上施施然落座,手下一众属官一起行礼拜见,

“参见长史大人!”

裴萱微扬广袖,略一展双臂道,

“诸君请起。”

众官见礼已毕,自去忙各自的公事。骠骑大将军府从事中郎白明选待众人散去,方上前低声禀道,

“昨夜府中有来自长安十万火急军情递报,使君大人在居安思危堂谋划竞夜未归。”

裴萱听了心中一顿,低声问道,

“可知何事?”

白明选摇头道,

“使君关防严密,未有一字露出……”

正在此时,却听门外有侍卫大声禀道,

“大都督有请长史大人即刻前往居安思危堂觐见!”

……

“郎君!”

片刻之后,裴萱在居安思危堂中对着迎上前来的李辰盈盈下拜。自从裴萱为李辰诞下长子,两人的关系更加亲密。虽然裴萱坚持礼不可废,但称呼上却在没有外人的时候随意了许多。

李辰快走几步,双手将裴萱扶起。

“不必多礼!”

裴萱顺势起身,瞥一眼李辰时,却见他双眼布满血丝,当是彻夜未眠。裴萱一时心中又是心疼又是紧张。

“出了何事?”

李辰引她入座,然后将弥屈的密报递到她手中,

“你先看这个。”

裴萱一目十行读完密报,略有些紧张地抬起头来问道,

“这消息可靠么?”

李辰点头道,

“这是保安总局的干员弥屈亲身潜入晋阳传回的密报,当是确实的。”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